他满目含泪,神情比甘明兰激动得多。 三个孩子神情都很恍惚。 左驰隽:我娘说,我是男人,靠自己挣来的家业和前程才是最牢靠的! 自己选择了科举仕途,且已有了不错的成绩,只要按着山长的安排来,二十一岁之前中举不难。 陛下将国公世女之位给妹妹,当是最好的安排! 作为妹控,他可舍不得妹妹嫁去别人家做小媳妇儿,然后和普通贵妇一样在后宅相夫教子。 妹妹的能耐,更适合进军营! 知儿莫若母。 甘明兰就常和左文康说,她家好大儿其实是个铁憨憨。 换到别人家,不得为了这些打成狗? 定国公世女.圆圆: 我是谁?我在哪儿? 我怎就继承了我娘的爵位呢? 我配吗? 这个世女要怎么当? 好慌哦...... 福宝:姐姐是国公世女,难道他就不是国公幺儿了? 小家伙可不觉得自己吃了什么亏。 大哥都没意见,怎么都轮不到他。 再说了,他可是世上绝无别家的双系异能者。 娘靠收复西域,得了高官厚禄。 他也能行! 欧洲那么多国家,等他再长大几岁,非得再去打几个藩属国回来......
第546章 投桃报李 得了职业生涯的最高奖(亲王爵,前朝的惯例是死后再给的哀荣),甘明兰是懂得投桃报李的。 被小儿子福宝意外发现的,已经试种成功的马铃薯; 虎头等人从欧洲带回来的高产粗粮玉米; 西红柿、辣椒等蔬菜,她都一一将这些作物汇报了上去。 当然,重头戏是甜菜! 在空间里翻了很多视频和书籍,最后终于搞出了一份土法提炼白糖的工艺。 图文并茂,详详细细写了一份。 就怕对方不重视,还从她前世为数不多的存货里,拿了一袋500g的白砂糖装在陶瓷罐子里。 甘明兰还不知又白、又细、又甜的白砂糖,是何等威力。 差点没把大胡子这个皇帝跟前的红人,都惊出个好歹来。 大胡子看了又看,小心品尝了一点后,就忍不住直呼: “昂滴乖乖,这可比南越国的蔗糖甜太多了!上等精品糖霜!” 糖,比盐贵数十倍。 属于进口商品! 得知明年甜菜种植成功后,就可实现吃糖自由了,大胡子再也待不住,冒着大雪隔天就调头往商都赶。 今年,又是比去年更冷的一年。 年根底下,寒风呼呼。 得了甘明兰回赠重礼的乾武帝,心热得很! “主子,镇西国公说,这个用甜菜根制白糖的技艺还是她无意间折腾出来的,她打听过欧洲那些洋商,洋人现在吃甜菜还是只当菜吃,他们也缺糖得紧!” 欧洲缺糖? 那就意味着,是个独门手艺。 独家的,必然是最来财的! “朕得好好琢磨琢磨,派谁去关西建制糖坊最合适,最好是要和镇西国公合脾气的才好......” 两人对着那不到一斤的白砂糖,干吃,冲水,品了又品。 好半晌,才将注意力转到马铃薯上。 乾武帝还是对这个蔬菜的产量,有些质疑: “真能亩产上二十石?能当菜来能当饭?” “主子,保真!甘露川的土壤肥沃,今年平均亩产有三十二石! 昂带回了一位非常擅长烹饪马铃薯的厨子,已经在御膳房忙着哩。 等下,您就可以试试当菜和当饭吃的滋味了。 镇西国公说,这个马铃薯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太好储存。很容易发芽,人吃了发芽的马铃薯容易中毒。 好在关西的厨子已经找到了解决法子。 他们把马铃薯煮熟、切片晒成干,晒干后泡发炖肉,梗啾啾的口感可不要太好了。 还有把马铃薯切成薄片油炸的,撒上孜然粉和盐,嘎嘣脆,大人小孩一吃一个不吱声。 昂觉得价值最高的做法,是做成粉条子。 一百斤土豆可以做十五斤干粉条子,只要放在通风干燥处储存,一两年都会坏。 而且,一斤干粉泡发后能得四斤湿粉。 在简单烫煮后的粉条里加点肉和肉汤,滋味歹得很! 昂敞开肚子吃,最多只能吃一斤粉。 哦,土豆就是关西百姓对马铃薯的爱称,说这是从沙土里长出来的豆子,都叫它土豆。” 越听大胡子描述,乾武帝对土豆的兴趣就越是浓厚。 用大胡子的公式换算,一百斤土豆能出六十斤细粮,还是保质期长达两年的这种! 他急切的问: “关西现在的土豆种子还有多少?这些种子明年能种多少亩地?收获之后,又能供应关内多少种子?” “回主子,明年夏初关西能种两万来亩,镇西国公承诺,明年秋后,可为关内无偿提供够种五十万亩地的土豆种子。” 乾武帝嘴角都被钓成了翘嘴:“不愧是种植能手镇西国公!” 大胡子也赞不绝口: “土豆真是个好东西!都不怎么挑土壤,山地、林地、沙土,各种肥田瘦地都能种,还可以无限留种!种过一季,年年都有得土豆吃!” “啧,朕承认,洋人那地界儿除了阿芙蓉这样的毒药,还是有些好物产的。这个土豆既然已经种了两季,那必然是早就被带去了关西,这里头又有些什么说法?” 隔三差五,西域各卫所就会给商都发回情报。 奈何这些情报堆积太多,太杂了。 乾武帝是大忙人。 也不可能事无巨细的查阅。 每月只会挑他最关注的消息看。 百姓们自打用了高产的水稻和麦种,都不缺粮了。 将军府一个花园里种出来的土豆子,真没在他的在意范畴内。 “主子,说起来,镇西国公的幼子真不负他爹娘给起的乳名,福宝,福宝,确实是个有福气的。 小家伙跑去钟表作坊,被洋人小孩从老家带来的土豆子烤着吃给馋哭了。 后来又和洋人小孩打了一架,洋人工匠家属得知他的身份后,就把剩下的土豆全送给了他当赔偿! 镇西国公为了让小儿子今后有吃不完的土豆,就把土豆种在了将军府的花园里。 今年是试种的第二次,本想种上三季待产量稳定后才向朝廷汇报的,臣这回去宣旨就赶了巧! 陛下,这个有福气的小家伙还是个小财迷! 这几年,关西那么多学生学洋文,人家和打过架的洋人小孩交上了朋友,不过两三年,就会通了两门洋文。 今年关西不是来了一万多个洋人么,小财迷跑去当翻译挣银子了。 关于乌香药烟,就是洋人花重金请他当翻译,福宝和他的两位兄长,听洋人各种吹嘘这个药烟的药性对身体如何好。他的两个兄长好歹已经是秀才,做事更稳妥,就请那位前朝国手帮着检验药性。 这不,就被镇西国公等人发现了洋人的阴谋!” “哈哈哈,这么一说,小家伙还立了两次功!子肖母,确实是个有福气的!通洋文好啊!最好能多学几门,等长大后,就来理藩院替朝廷办事嘛!” “主子您不知道,福宝的志向可不在理藩院!嗯,昂怀疑这小子就不是那读书科举的料。 昂回来之前,还拍着胸脯给昂打包票,说是等他成丁了就带人去欧洲,要给朝廷多打几个属国回来。” “哈哈哈,有志不在年高!少年强则国强!朕巴不得一代更比一代强......” 六岁的福宝可不知道,在这个大胡子叔叔面前,他不过是夸了一句海口,就被商都的乾武帝给惦记上了。 之后,乾武帝就从国子监调了十几个大儒去关西搞教育。 爱国教育,须得从娃娃抓起。 尤其是这种根正苗红的。 得培养。 好好的培养!
第547章 关西仕子 搁在十年前。 你要让满腹经纶的大儒们,放弃商都的富贵生活去西域都护府教学? 那相当于,把国内最有文化的一批人给流放了! 人家又没犯法! 你当皇帝的敢随意下这种圣旨,就有不畏皇权的大儒,敢骂到殿前。 现在的情况,和十年前大不同。 关西? 那是你想去,就轮得到你去的地方吗? 区区十几个教书先生的名额,根本不够用! 一群平均年龄上了六十岁的老头,为了这些名额,吵到最后就差没在大庭广众下,违背君子动口不动手的行事准则了! 在香饽饽面前,他们可不想谦让。 恨不得把自己肚子里装着的墨水,都倒出来给乾武帝看看。 大儒们不是稀罕关西如火如荼的边贸,八卦城那日进斗金的繁荣景象。 作为国内文化顶流,他们随意书写一副字画就价值千金。 人家什么样的富贵没见过? 平日吃的都是细糠! 他们也不是多稀罕,关西滞留的数十个小国的夷商,正在关西进行文化交流(做外教)。 堂堂天朝上国,且文化自信着呢! 众大儒:汉语,就是全世界最优美的语言! 那他们稀罕的到底是啥呢? “自然是关西第一军事学堂、青山书院、以及关西各卫所开办的免费学校。” “第一军事学堂毕业生的能耐,江南水军都指挥使茅逸勇逢汇报必提。” 要是能到第一军事学堂给这些学生上课,他们就有机会给家中的晚辈开个后门。 谁家没点糟心的子孙? 文不成? 塞进学堂练练枪法也是好的! 封闭式教学,尤适合纨绔! 还有大儒道: “老夫想要见见,让关西百姓都赞不绝口,男童女童都可以念书的免费学堂。还想知道,这些学生在学堂里三五年下来都能学到什么?” 在出了,甘明兰这么一个,收复西域的镇西国公的大前提下。 再迂腐的老头,在争取这个教书先生名额的关键时刻。 都不敢提,前朝《女范捷录》里说的: “妇人应以柔顺为德,以安静为容,若持戈挽弓,非宜也。” 更不用强调《女诫》里所说,“妇德不必才明绝异!” 所谓那些规矩,都是约束内宅妇人用的。 镇西国公,又不是平常妇人! 由这样一位奇女子掌权的边境,受文化教育后的女子们,又是何模样? 老头们迫切的想去探寻一个答案。 再说回,当今备受文官们瞩目的青山书院。 在前朝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书院,今朝这些年大放异彩。 秀才年年有。 举人也不少见。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33 首页 上一页 33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