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小就被陈乔玉带着,并没有多少身为弟弟的娇气,更像是个男子汉。 陈乔玉下地挣工分,他不能,放了学去割猪草、砍柴种菜,砖厂捡砖……什么能做做什么。 齐向东他们不跟他计较,但青杨执意要出点儿什么:“那不然我明天去钓鱼捞河虾吧?” “不行!”陈乔玉立刻出声阻止。 张家湾去年就淹死了两个下河游泳的小孩,她是坚决不允许陈青杨下河的。 陈青杨还想争取一下,但看着陈乔玉的脸色,百般纠结。 “那跟我一起上山。” 钟斯年一直不声不响,此时却突然开口了。 陈乔玉愣了一下:“能行吗?” 钟斯年脸上没什么表情:“我缺个人手。” 不等陈乔玉说什么,陈青杨已经飞快地答应了:“那我就跟钟大哥一起上山!” —— 第二天,陈乔玉依旧早早起来干活,但中午太阳大休息的时候,她去了一趟姚太婆家里。 姚太婆虽然也姓姚,但其实不是姚家村的人,是年纪大了才投奔乡下侄子来的。 姚太婆出钱在村子末尾靠山的地方,给侄子家修了一座青砖大瓦房,迄今为止都是村里最气派的房子。 后来姚太婆的侄子跟后人陆续都过世了,就只剩下她一个人守着青砖大瓦房孤零零地过日子。 村里人都猜测姚太婆有钱,因为姚太婆的做派看得出来是出身大户人家的,从来不出门干活但一直不缺吃穿。 她为什么搬来乡下,为什么没有家人来找,大家谁也不知道。 村里有些人会多嘴说是姚太婆克人,性情又孤僻,所以一般也很少去招惹或者靠近她。 但陈乔玉知道姚太婆其实是个很好的人。 有一年过年,她跟青杨不小心打翻了瓦罐煨的鸡汤,被陈良跟姚金花打得半死,扔出来罚跪,到晚上都没能进家门。 那时候陈乔玉是真绝望,一瞬间有过不活了的念头,带着陈青杨深一脚浅一脚地冒着大雪往山里走。 结果路过青砖大瓦房的时候看到了鲜少露面的姚太婆。 一身厚重棉衣的姚太婆拄着拐杖,手底下放着农村常见的瓦罐炭瓮,就那么敞开着青砖大瓦房的大门,坐在门槛上看外面的雪地。 姚太婆梳着光洁的发髻,满是皱纹的脸看上去严肃又刻薄。 就是这么严肃又刻薄的老太太,喊住了陈乔玉,把他们姐弟带进家门吃了一顿饱饭。 事后陈乔玉想要感谢,但姚太婆根本不吃这套:“你那仨瓜俩枣就别来我面前显摆了,自己过你的日子去吧!” 于是陈乔玉只能隔三差五,和青杨帮姚太婆挑水砍柴作为回报。 陈乔玉是来找姚太婆换鸡蛋的。 她把细心整理过的蔬菜放下,姚太婆连眼皮都没抬一下:“拿回去,我不缺这个。” 陈乔玉没理会,只是从篮子底部翻出来了两双新袜子:“这袜子穿着舒服,吸汗,有弹力的,城里人都穿这个。” 姚太婆的眼皮微微掀起来了一点儿:“有我们的老物件儿好?” 陈乔玉摇头:“不知道,我也没用过老物件,但您老肯定能分辨出来。” 姚太婆这才伸出了手,陈乔玉赶紧双手把袜子放到姚太婆手上。 姚太婆细细地摸了一遍,看脸色也没有太满意,但还是决定留下来了:“还行吧,你要换啥?” 陈乔玉立刻说道:“鸡蛋,鸭蛋也行。” 没准鹅蛋也可以,但姚家村没人养鹅,鹅蛋不好寻。 姚太婆把袜子收了,拎着陈乔玉的篮子进了里屋,过了一会儿,就装着半篮子鸡蛋出来了。 陈乔玉连忙说:“太婆,用不了这么多。” 姚太婆却是不理会,只往地上一放:“爱要不要。” 陈乔玉无奈,姚太婆就是这样,脾气古怪,她也是偶然发现姚太婆虽然外表古板刻薄,但却挺喜欢新东西的。 喜欢让陈青杨念报纸给她听,对陈乔玉过年从大舅家带来的奶糖也欣然接受。 但有时候也会碰到姚太婆的逆鳞,被姚太婆连人带东西给扔出来。 但陈乔玉已经习惯了,这回姚太婆显然对袜子挺满意的,给了陈乔玉二十多个鸡蛋。 陈乔玉高兴极了——这不仅够她来往【现代】一阵子的了,甚至还能够给大舅家的表姐余大红攒月子蛋! 第17章 再次去「现代」 离开姚太婆的青砖大瓦房,陈乔玉在路边扯了些野草野菜盖在篮子上,这才回了老宅。 她今天回来的早,青杨跟钟知青一起去山上了,周荃说是去供销社买东西,准备给齐向东当送别礼物。 齐向东则是去跟其他村的几个知青辞别去了。 老宅里只有陈乔玉。 陈乔玉把鸡蛋锁进陈青杨的屋里,只拿出来四个,跟上次买的衣服,还有金二婶送来的蔬菜,一起放进篮子里,进了厨房。 这回她留了个心眼,只放了一个鸡蛋,然后将手覆盖上去。 下一秒,她出现在了【现代】荒废的陈家老宅后厨里。 陈乔玉把手按进灶台上的小圆坑里,果然,毫无动静。 她把第二个鸡蛋放上去,再按下手掌。 下一秒,她又回到了1979年的陈家老宅。 “居然真的是鸡蛋……”陈乔玉哭笑不得。 她把剩下的两个鸡蛋都放到小圆坑里,而后抱上上次买的牛仔布衬衣和黑色阔腿裤,再次去往【现代】。 其实对陈乔玉来说,她的现代是1979,但周晓玲和程哥他们,还有拆迁村落墙上的标语到处都写着“现代化建设”、“现代化设施”之类的。 陈乔玉干脆也就这么跟着叫了。 又来到了【现代】。 陈乔玉把牛仔衬衣套在自己碎花无袖小棉衫外面,又在灶台后面换上了黑色阔腿裤。 她身材窈窕,穿上宽松的牛仔布衬衣和阔腿裤,倒是有几分潇洒模样。 再把辫子拆了,简单扎个马尾,瞬间就没有了半点儿村姑的样子。 太阳还没落山,高高地挂在天边,颜色绚烂的夕阳从厨房的破窗里照进来,将陈乔玉的脸映得红彤彤的。 她把换下来的衣服放进篮子,藏到灶台下面,又把自己带来的蔬菜用塑料袋装好,从厨房后门出去,爬过小山坡,往步行街的方向走去。 夏日的傍晚还带着微微的暑气,好在山间吹来的风时时带来凉爽,让陈乔玉的脚步也跟着轻快了起来。 这会儿的人比陈乔玉上次清晨来的时候多多了,下山之后穿过几栋房子,陈乔玉就混入了川流不息的街道中。 她凭着记忆找到了上次的袜子摊,老夫妇刚出摊,正在将一捆捆的袜子和一摞摞的底裤背心往门板上放。 陈乔玉走过去:“韩婆婆,韩爹爹!” 两个老人颤颤巍巍地转过身来,看到陈乔玉,顿时露出了慈祥的笑容:“是乔玉啊。” 陈乔玉放下手里的东西,先帮着韩婆婆和韩爹爹把货物摆好,才弯腰拿起塑料袋,撑开给两个老人看。 “韩婆婆,韩爹爹,上次你们送了那么多袜子给我,我也没什么能够报答你们的,这些蔬菜你们拿着吃,都是新鲜的。” 老人对蔬菜的新鲜与否再清楚不过了,接过来伸手掐了掐,那种脆嫩感,不能更新鲜了。 韩婆婆很是惊喜:“这菜好啊,一看就是我们本地的应季蔬菜,不是大棚里种出来的。” 陈乔玉有些好奇:“大棚?” “是啊,现在好多大棚菜,也不分个时候节气,吃起来全是水水的,又不鲜又不甜。” 韩爹爹抓着陈乔玉送来的蔬菜,笑得眼角的皱纹都挤到一块儿去了:“这菜好,是真好。” “收起来,最鲜的还属以前自己挖的野菜,婆婆丁,马齿苋,焯水之后用麻油香醋一拌,那味道绝了!” “可惜现在城外都不多见野菜了。” 陈乔玉一听,顿时乐了,他们村里别的没有,野菜还能没有吗? 她立刻说道:“那我下回过来给你们带点儿我们村里的野菜。” 老人喜笑颜开,又怕麻烦陈乔玉,执意要给陈乔玉钱,陈乔玉说什么都不肯收:“这个又不值钱。” 一双袜子能换好几十斤菜呢! 怕老人认死理儿,陈乔玉放下一袋子菜撒腿就跑。 急得两个老人在后面跺脚:“这孩子!真是的!” 陈乔玉跑过两个巷子口才停下来,循着门牌号去找周晓玲的住处。 路边的房子大多都开成了店铺,高低错落闪着五彩荧光的广告牌让陈乔玉找起门牌号来格外困难。 加上城中村的格局复杂,好多屋子都是见缝插针挤着建的,七拐八拐的,十分费劲。 不过皇天不负有心人,还是叫陈乔玉找到了周晓玲的出租屋。 一楼的铁门是关着的,陈乔玉上前推了推,纹丝不动,拉也一样。 这条巷子里大多都是五六层高的楼房,建得特别挤,家家户户一楼都是这种亮晶晶的铁门。 不像村里,家家户户的大门都是双扇敞开的,外出干活也只用带上,锁都不用锁。 “毕竟所有人都一样穷,家里也没什么可偷的……”陈乔玉低声嘀咕。 倒是一直有人进出,但陈乔玉不敢跟着进去,她怕这门锁上了她就出不来了。 没有别的办法,陈乔玉就在周晓玲家对面楼下蹲着等。 “实在不行就把菜放门口,找人借纸笔留个条子。”陈乔玉心想。 他们那儿有时候走亲访友遇到对方不在家,都是把东西放在门口,或者托邻居转达的。 陈乔玉不认识周晓玲的邻居,这来来往往的人她也分不清哪个是好人,索性就傻等。 不过她的运气实在是好,才等了十多分钟,居然就等到周晓玲了。 周晓玲拎着两个塑料袋从巷子口走进来,正准备掏钥匙开门呢,见到对面楼下蹲着一个有点儿熟悉的身影。 “……乔玉?”周晓玲有点儿不确定地出声。 陈乔玉抬头一看,吓了一跳:“晓玲?你头发怎么了?” 周晓玲现在顶着一头闪闪发亮的棕黄毛呢!跟羊毛一样卷! 周晓玲嘻嘻一笑,过来把陈乔玉拉起来:“我今天染头发去了,你是来找我的?” 陈乔玉的视线一直没法从周晓玲夸张的头发上挪开,呆呆地道:“嗯,我给你送点儿菜。” 周晓玲这才看到陈乔玉还拎着一个大塑料袋呢,里面起码装了四五斤蔬菜。 周晓玲没好意思说她平时不怎么做饭,只热情邀请陈乔玉去她的出租屋里坐。 但陈乔玉还赶着回去做饭给齐向东践行,只能婉拒:“下次吧,我还得回去做饭呢!” 周晓玲一听,立刻把手里刚买的凉拌菜塞给了陈乔玉:“那你把这个拿回去,添个菜。”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538 首页 上一页 1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