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乔玉哪好意思啊,周晓玲东西肯定都是好的,她这好不容易还上一点儿人情,怎么能又欠下了。 陈乔玉拒绝,但周晓玲已经不由分说地把装着凉菜的塑料袋往她手里一塞:“拿着!” 然后立刻转身开锁进门了。 不会开这种锁的陈乔玉:“……” 只能拿着周晓玲的凉菜,打道回府。 这边周晓玲躲在不锈钢的防盗门内,见陈乔玉走了,才露出微笑来:“耶!今天又做了一件好事!” 不过,她看着手里陈乔玉给她的蔬菜,挠了挠头,决定带上去自己小姐妹家里。 而此时,陈乔玉还不知道她为了还人情送出山的两袋子蔬菜,会给她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第18章 知青院里的践行宴 送完菜,陈乔玉就赶紧爬过小山坡回家了。 穿回自己的衣裳,又把辫子扎好,陈乔玉抬手按上灶台,下一秒,她又出现在了她熟悉的那个陈家老宅里。 刚回来,她就听到院子外面有动静了,出来一看,齐向东正拎着一刀肉跟一瓶酒,还有两瓶黄桃罐头,往里走呢。 见到陈乔玉,齐向东也没客气,把手里的肉递给陈乔玉:“整整两斤五花肉,乔玉你手艺好,看着做!” 陈乔玉笑道:“正好家里有辣椒,做个青椒回锅肉,再做个汆白肉,吃的时候浇上蒜泥,保准香!” 齐向东夸张地吸溜了一下口水:“那敢情好,今儿我有口福了!” 陈乔玉手脚麻利,拎着肉就后面处理了,齐向东也十分放心,没跟着。 陈乔玉心里感慨:这群城里来的知青还是有钱,她跟青杨在家里的时候,姚金花割二两肉都要藏在房梁上,生怕别个偷吃了。 既然齐向东信任她,陈乔玉也下定决心要拿出十二分的手艺来。 就在陈乔玉做饭的时候,其他人也陆续回来了。 周荃去镇上带回来了一块豆腐,用荷叶包着,沉甸甸的,很是不小。 陈乔玉就跟她商量:“豆腐一分两半,我再匀一匀肉,做个豆腐烧肉怎么样?剩下的豆腐用小葱拌了。” 周荃笑道:“行,今天你是大厨,你说了算!” 这几天陈乔玉都都会给周荃留一口,多少都是个感激的意思,因而周荃也见识过了陈乔玉的手艺。 虽然食材不多,但陈乔玉的火候拿捏得刚刚好,简单的豆酱和盐巴都能调出来不错的味道。 青杨跟钟斯年是最后回来的,他们回来的时候陈乔玉的菜都做得差不多了,一边剥蒜一边在门口张望。 视野尽头,陈青杨和钟斯年从上山的小路那边拐出来,陈青杨抱着背篓走在前面,钟斯年挑着两大捆柴走在后面。 陈乔玉看到陈青杨弓腰塌背的样子,莫名觉得有点熟悉。 等看到钟斯年那一言难尽的表情时,陈乔玉终于想起来了——青杨这模样,不就跟她那天晚上从灶膛里钻出来,抱着烤鸭回屋的样子如出一辙吗? 陈乔玉:……你听我解释,我们姐弟俩真的没有鬼鬼祟祟的习惯。 陈青杨虽然一副戒备的模样,但眉眼之间都带着止不住的喜悦。 进了院子,陈青杨拉着大家一连关了三道门,院子门,堂屋门,厨房的柴门,才对大家宣布:“钟大哥太厉害了!居然能抓到兔子!还钓到了一条大鱼!” 不止大鱼,还有一些指头长的小鱼跟黄鳝。 陈青杨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对钟斯年的崇拜,齐向东用肩膀撞了一下钟斯年:“可以啊斯年,怎么以前不知道你还有这手艺?” 钟斯年:“抓回来你会做吗?” 齐向东:“……那倒是不会?” 他看向周荃。 周荃连忙摆手:“别看我,我做饭还不如你呢!” 钟斯年这才说:“这东西也不是那么好抓,前些年根本没有,这两年才多了起来。” 大家恍然大悟:“也对哦,前几年肚子都吃不饱,大家都去山里抓,我们这样手无缚鸡之力的能抓到才怪了。” 这两年虽然吃得不算太好,但一般人家也已经不会挨饿了,顶多就是被红薯南瓜噎得翻白眼罢了。 大家嘻嘻哈哈对着钟斯年一顿夸,陈乔玉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所以钟斯年刚才是面无表情地跟大家开了个玩笑? 妈呀…… 虽然此时的陈乔玉还不知道什么叫做“冷笑话”,但也已经感受到了一股难以言喻的冷场气氛。 多了一只兔子一条鱼,还有黄鳝杂鱼,晚餐变得更丰盛了。 钟斯年跟齐向东他们也算是共同奋斗了好多年,践行宴都没人小气,让陈乔玉把食材全做了。 陈乔玉也不负众望,用干辣椒做了辣兔丁,剩下的一半做了兔肉烧土豆,吸饱了汤汁的土豆简直比肉还好吃。 草鱼有土腥味,陈乔玉就加了多多的豆酱和辣椒烧,最后还把金二婶给的酸菜给放进去了,做了道土法酸菜鱼。 周荃打了井水把院子里的地都泼了一遍,井水将地面的灰尘压了下去,也减少了暑气。 等月亮浅浅淡淡地出现在天边时,陈家老宅的院子里摆上了一张小方桌,桌前坐了五个人。 桌上的菜也很丰富,片得几近透明的汆白肉浇上了厚厚的蒜泥,煎得金黄的五花肉片跟青椒一起做了回锅肉,肉烧豆腐,兔子烧土豆,辣子兔丁,还有凉拌豆腐、凉拌茄子、拍黄瓜。 陈乔玉也贡献了鸡蛋,一个鸡蛋跟番茄一起打了个番茄鸡蛋汤,另外拿了两个,兑上水,蒸了满满一碗鸡蛋羹。 水兑多了,鸡蛋羹的颜色有点淡,但谁也没嫌弃——这年头,能吃上这一桌菜,那都不容易。 齐向东率先举杯,谢过陈乔玉:“乔玉今天辛苦了,没想到要走了还能吃上这么一桌饭菜,也算是让我没有遗憾了。” 说完一饮而尽,重新倒了酒,才对着钟斯年和周荃开口:“斯年,周荃,咱们知青院这些年来来去去,二三十个人是有的,最后就剩下咱们仨了,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村民的日子苦,但他们这些知青也没好到哪儿去。 齐向东说:“如果一辈子在村里,我可能也不会觉得这样的日子有什么问题,但偏偏我不是,我是从城里下来的,我父母都是有文化的人,可我只能在这里种地,我不甘心,真的不甘心!” 齐向东说着,眼眶就已经红了。 周荃跟钟斯年默默举杯,陪着齐向东喝了一杯。 陈乔玉跟陈青杨鹌鹑似的坐在旁边,并没有插话。 他俩就是齐向东嘴里说的一辈子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的人。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陈乔玉想起来自己在【现代】那边见到的东西,伴随着齐向东的话,她心潮翻涌,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似乎挣扎着要从胸腔中破土而出。 是啊,她见过了那样神奇那样发达的一个年代,又怎么能止步于现在? 她有这样的奇遇,就该做一些不一样的事儿。 想到这里,陈乔玉突然端起装了罐头水的杯子,敬了齐向东一杯:“齐知青,我敬你!谢谢你!” “嗯?”齐向东不明所以,明明是他才谢过陈乔玉的,但喝了酒的齐向东迷迷糊糊,也就举杯接了:“乔玉,你好好的,我看好你!” 周荃招呼陈青杨吃菜,钟斯年的视线在齐向东和陈乔玉之间走了个来回,什么都没说。 第19章 步子可以迈得大一点了 饭桌上,周荃也宣布了一个大消息:“我也要走了。” “啊?”大家都很意外。 周荃笑了笑,说:“我今年没考上,估计明年就更难了,明年参考的大多都是应届生,我比不过的。” 周荃说:“但我跟向东想的一样,我不能永远待在这个地方,所以哪怕回城去做盲流,我也要回去。” 大家听了,倒是也能理解。 虽然回城之后生活面临着不少困难,没有工作就没有工资跟粮票,饭都吃不上。 但城里有马路,有公厕,有自来水,有电……总比农村要好。 齐向东跟周荃碰了个杯:“我支持你!” 钟斯年什么都没说,但也举了杯。 陈乔玉见状,跟青杨一起也拿碗盛汤做个样子。 虽然不知道周荃回城之后会面临什么,但此刻作为朋友,他们只有祝福。 …… 齐向东走后,知青院就更冷清了。 那天的大餐之后,他们又恢复了窝窝头杂粮饭的生活水准。 好在接连吃了烤鸭和践行宴,姐弟俩肚子里有油水了,精神头都好了一些。 周荃成日里东奔西跑,办了个“肾炎”的病例条子,顺利拿到了回城的批准。 拿到条子的第二天周荃就出发了:“怕夜长梦多,我就不搞什么辞别了,反正人也走得差不多了。” 她把自己的被褥和厨具都送给了陈乔玉:“别嫌弃,虽然都是旧的,有年头了,但感觉你跟青杨还是需要的。” 陈乔玉怎么会嫌弃:“青杨现在睡的就是齐知青留下的铺盖,我们感谢都来不及呢。” 周荃冲陈乔玉笑了笑:“乔玉,你的心态真好,你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的。” 虽然周荃没让大家给她践行,但陈乔玉还是早起给她煮了几个鸡蛋,让她带在路上吃。 钟斯年和陈青杨一起送周荃去镇上坐车。 知青院里如今只剩下陈乔玉姐弟跟不爱说话的钟斯年了,陈乔玉不自觉地松了口气。 老宅有秘密,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钟斯年虽然性格不大好,但并不像是爱多嘴的人。 …… 这几天齐向东跟周荃进进出出的,还有不少来村里的人来送行、祝好,所以陈乔玉没去【现代】那边。 接连下地干了好几天,饶是陈乔玉皮肤瓷白,也晒黑了一圈。 周荃走的第二天,英子又送来了一篮子菜,里面还有一碗萝卜干:“这是我自己晒的,先蒸了再晒的,滋味儿不同,你尝尝。” 陈乔玉很乐意尝鲜,顺势邀请英子一起去挖野菜。 英子家人多,她是老幺,活儿并不多,因此陈乔玉一说她就答应了。 “不过这会儿山上的野菜估计都老了,去河边吧,顺便看看我哥。” 整个生产队的鸭子都是姚大勇养的,上千只没法赶回来,所以姚大勇平时都住在河边的茅草棚里。 正好还凉快,除了蚊子多点儿,没别的毛病。 陈乔玉跟青杨说了一声,就跟英子一起,挎着篮子去河边了。 七八月份,河边的野草丛生,陈乔玉把裤脚挽起来,认真从野草当中找寻野菜的踪迹。 这个季节只有野苋菜了,捡吧捡吧,也能凑一把。 英子是来玩儿的,有一搭没一搭地摘着,跟陈乔玉说话:“村里的知青都快走光了吧?钟知青啥时候搬走啊?”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538 首页 上一页 1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