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不必非要倒向哪一边。” 史守成道。 “谢知秋既然想去辛国,那就让她去。” “谢知秋想向辛国提天方夜谭的条件,那就让她提。” “不过,我军可以提前向辛国通风报信,推说这都是义军的主意,朝廷不过是被挟持的一方,并没有想向辛国如此不敬。” “如此挑拨他们两方关系,必能逼得辛国咽不下这口气,与义军陷入纠缠。” “让谢知秋以方国之名出使辛国,她若真能成功,朝廷也能分一杯羹;但她若是失败,趁他们双方互相削弱牵制之时,我等坐山观虎斗,寻找挣脱牵制的可乘之机。” 赵泽闻言,心头一惊。 这倒也是一种思路。 不过,史守成给了个切实可行的办法,赵泽反而有些陷入迟疑。 半晌,他问:“可若是如此行事,谢爱卿……她出使辛国,会有性命之忧吗?” 在史守成看来,巴不得谢知秋有性命之忧才好。 草拟暗中送去辛国的书信时,他必会强调谢知秋此人若留在世上、会是辛国的祸患。 史守成劝赵泽道:“以朝廷的处境,皇上已没有优柔寡断的余地。三方算计,若是辛国与义军有机会,也不会对皇上手下留情,还请皇上尽快下决断。” 赵泽心说也是。 他闭上眼,眼前浮现许多过去的画面。 要是有的选择,他情愿回到过去,那段无忧无虑、无惧无畏的日子。 只可惜,人只能往前走。 再开眸,赵泽眼底的犹豫已然消失,那漆黑的眼睛,已然是帝王之目。 * 数日后,赵泽对谢知秋道:“谢爱卿,既然你主动提出出使辛国,朕愿意助你一臂之力。 “你以朝廷之名出发,自不可还是白身。朕会将你官复原职,你若有什么别的要求,亦可尽管提出。” 谢知秋抬头,莫名看了赵泽一眼。 赵泽只觉得谢知秋这双眸子黑洞洞的,仿佛随时都能看穿人心。 他不由心虚,挪开了目光。 谢知秋内心九曲十八弯。 在战争期间出使敌国,无论什么情况都是个危险的差事,自古被杀掉的使节不计其数。此时出发,属于临危受命,哪怕谢知秋是主动提出的,仍旧如此。 更何况,谢知秋自己心里也清楚,以义军与朝廷的关系,能稳住朝廷不偷偷与辛军联合出兵,已经是个很好的结果。 此番朝廷多半不会给予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没准还会在背地里使绊子。 谢知秋想了想,说:“回皇上,微臣还真有个请求。” “……什么?” “微臣以方国之名出使辛国,非但是临时任命,还只是官复原职,只怕会让人误以为方国是轻视辛国、有意羞辱,竟只派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前往谈判。” 谢知秋如此说道。 “臣斗胆,向皇上要同平章事的位置。臣以宰相之名出使,方可显出真诚慎重。”
第二百零三章 宁德八年, 正月。 谢知秋就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职,奉天子之命,出使辛国。 辛国的国都, 名为上京。 谢知秋等人从梁城出发, 要经过北地云城、十二州中数州、辛国境内近千里之地,才能抵达上京, 预计要耗费近一个月时间。 路途如此之遥, 谢知秋不急不躁, 慢悠悠地在马车里看书。 一旁的雀儿倒兴致很高,将谢知秋的行李翻了出来,反复摸着谢知秋的新官服、头冠还有腰带。 谢知秋本来随她, 见雀儿玩了快半个时辰还没有收手的意思, 不由瞥了一眼,说:“官服而已,有这么稀奇?” “当然有!” 雀儿抬起头, 说得斩钉截铁。 她反而对谢知秋的态度不满意,埋怨道:“小姐,是你太冷静了!这可是宰相的公服啊!虽然你当官当惯了, 但这还是很厉害的好吗!” 言罢,雀儿又跃跃欲试:“按照我们的行程计划,去上京的路上, 会经过云城吧?到时候将这公服拿给老爷看看,老爷一定吓一大跳!说不定会盯得比我还久!老爷当初就反对小姐辞官, 肯定没想到小姐这回反而官位更大了!” “……是吗。” 谢知秋心不在焉地应了一声, 目光亦瞥了眼那身公服。 紫色官服她已经穿惯了, 不过貂蝉冠和玉质官腰带只有宰相能用,她也是第一次能名正言顺地穿。 若是十年前, 她初出茅庐的时候,有人告诉她她有朝一日会头戴貂蝉冠、腰缠白玉带,官至同平章事,位极人臣,谢知秋肯定会非常高兴,将这当作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 而当这件事真的在今日发生了,她却无比平静。 原因无他,在谢知秋看来,这已经是毫无悬念的事。 在那样的情形下,只要她开口,皇上就必定会给,决定权在于她想不想要,而不是别人愿不愿意给。 朝廷的官位,于她而言,只是后面更方便行动的虚名。 要说的话,她被授官之时,史守成的脸红一阵绿一阵,还是蛮好看的。 谢知秋还是头一次见到有人的脸这么会变色,非常有趣。 …… “……谢爱卿。” 离开梁城之前,赵泽为她送行之时,不知为何从龙椅上走了下来,欲言又止。 良久,他方才问:“义军派去上京的人,必须是你吗?” 谢知秋回望,略显迟疑:“皇上这是何意?” “不……” 赵泽的目光有所躲闪。 最后,他才言道:“只是希望你此行顺利……一路顺风。” * 谢知秋回过神来,眼前仍旧是旅途之景,以及正在兴奋地摆弄官服的雀儿。 史守成出乎意料的,没有在她顶替他任同平章事之事上过于纠缠。 而赵泽虽然不算英明果决,可他的确是个很少惩罚官员、为人和善仁慈的皇帝。 谢知秋其实隐约感觉得到,赵泽对她终究不能像对其他人那样,完全放下感情。 赵泽会那样期期艾艾,多半还是觉得此行凶险,对她的安危无法完全释怀。 至于史守成…… 谢知秋不太清楚朝廷干了什么。 不过,从史守成能忍她当同平章事,谢知秋不难猜到,在史守成看来,她这一次出使,十有八.九是回不去的。 谢知秋拨弄了一下衣裳腰上的穗子,没有说话。 * “师叔,常用的几样大型器械,我都已经拆了收拾好,装在编号乙和丙的两辆马车上了,请您验收。” “师叔,旅途劳顿,我们为您准备了一些水果,请一起带到路上吧。” “师叔,知满师姐让我跟您说一声,护城河那边那个最近反复出问题的吊桥,她已经亲自过去修了,请您不用担心,安心整理行李就行。” “师祖!这个模型真的不能带吗?我觉得做的很好,一定会吓辛国人一跳的!” “为什么没选我!师祖!我的技术明明比师兄好——” 云城。 墨家术的核心工坊内,一大群年轻、年幼的墨者来来往往,而一些年纪小的墨者学徒则会吵吵嚷嚷,闹得萧寻初头疼。 随着谢知秋作为军师前往梁城,她在云城的身份也没有再隐瞒的必要了。 同时,谢知秋这回出使辛国,会带一批墨者前往,以备不时之需。 萧寻初作为谢知秋的结发伴侣,他肯定会同去,至于剩下的人选,就成了头疼的事情。 叶青和萧寻初师兄弟二人,是义军领地内墨者的关键人物,是从事墨家术研究时间最长、技术最好的两个人。 在萧寻初随谢知秋前往辛国的情况下,叶青为了保险,则会留守云城。 而谢知秋说她想要一支十五人左右的墨者队伍,其中还有两三人要带十二岁以下的墨者学徒。 萧寻初自己的弟子,就只有知满一个。 而知满在谢知秋远行的情况下,也会作为“红梅夫人”的妹妹,留在云城稳定民心,所以要挑技术好的墨者,大半都只能从叶青的弟子里选了。 本以为出使辛国好歹是个危险的工作,大部分人都会犹豫,没想到谢知秋在云城的威望太高,尤其是学习墨家术的女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对她崇拜得五体投地,还有一种超出寻常的信任。 一听说是谢知秋的命令,众人情绪高涨,竟抢着要参加,在自愿原则的前提下,一下子就将名额都挤光了,到后面还得靠打。 萧寻初考虑过后,最终从中挑了一些技术水平比较稳定、性格较为成熟稳重的弟子同去。 尽管他反复重申前往辛国有危险之后,报名的弟子大部分看上去都有心理准备,但经过反复思量,萧寻初还是将家庭情况纳入考虑,优先选了家中负担小、有兄弟姐妹,甚至本身就是孤儿的弟子。 …… 不久,一个二十来岁、肤色微深、表情严肃的青年走向萧寻初。 “萧师叔,名单和工具目录我都整理好了,请您过目。” “……” “萧师叔?” 萧寻初被唤了几声,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 他薅了一把自己披着头发的后脑勺,转过头,才发现来人是叶青的嫡传弟子逆川。 逆川是叶青的大弟子。 与云城的大多数墨家弟子不一样,逆川是在叶青与萧寻初重逢之前就已经拜师的徒弟,与萧寻初认识的时间更长,与叶青、萧寻初两人的感情也更紧密,在墨家弟子中也有一种特殊地位。 他为人踏实可靠,说话不多,有时甚至显得过于沉默,故而存在感不高,但技术十分出色,是此番出使辛国的不二人选,便也会随谢萧二人同去辛国。 他见萧寻初有些走神的样子,问:“萧师叔难不成是在为出使辛国的事而忧心?” 他停顿,眼睑轻轻垂下,语气略显沉重,闷声道:“其实在我看来,辛人与汉人没有那么大区别,不必将他们当作洪水猛兽。 “《非攻》有言,国家发政,夺命之用,费民之利,乃贪伐胜之名,及得之利,故为之。 “北地民族交融,若无外因,实则大家也没那么在意这些,都可以和睦相处。辛国的百姓与方国的百姓一样,并非都是坏人。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73 首页 上一页 25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