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定了定神, 迅速将《稻麦五种播种改良指南》翻到了杂交水稻那一页。 以她高考后便没怎么再碰过的生物学基础来看, 基本可以判定,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 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而且这本《稻麦五种播种改良指南》里还专门提到了高寒耐盐碱水稻,无疑是对眼下漠北情况的对症下药。 旭日初升的时候,李时居深深吸了一口气,将整理好的方案抄写下来,郑重其事地敲响太子殿下小小别业的大门。 仁福坊上人潮涌动,川庐中并无人开门。 她这才反应过来,这一日正是太子殿下的册封大典,在京官员都要到场,只怕连霍福等人也跟着去了。 陈定川人生最重要的日子,当然不能错过,即便仍在假中,她还是回到家中换过朝服,带上稻种改良方案,匆匆乘轿进宫。 文武百官业已进场,文官侍立于文楼之北,面西而立,武官侍立位于武楼之北,面东而立。 李时居气喘吁吁地猫着腰钻过去,同僚们瞧见她,虽有诧异,但还是很快调整队列。 作为从六官员,她原本只能站在后排,但是这段日子下来,大家都知道李时居是明煦帝跟前的红人,所以腾出来的位置就在几位掌院学士后面。 加上这一日天气晴好,风和日丽,视野极佳,能清楚看见奉天殿前的一切。 童子昂早就带着内饰监官将明煦帝的御座和香案陈设搬到了殿门之外,册案在东,宝案在西,另设诏案位于宝案之前。 殿试一到三年便举行一回,可皇太子的册封仪式数十年才有,是以隆重程度又高了许多。 光册宝御史就有八位,以及承制官、宣制官、捧诏官、内赞官、宿卫镇抚官等几十人,都察院甚至还派出了纠察百官仪表的御史。 趁着明煦帝和陈定川还没出场,李时居一双眼紧紧盯着御史,趁人不注意时小心地拨正跑歪了的乌纱帽。 殿前大鼓肃穆而缓慢地敲响,身着天子衮冕的明煦帝驾临,而身着冕服的皇太子陈定川亦在卤薄陈设仪仗中缓步行至奉天门。 他的流程是先行叩拜父皇明煦帝,而后由内赞官接引下,前往大殿前的丹陛上行跪拜礼,平身后乐止。 李时居小心地踮起了脚尖,在不引起御史注意的前提下,伸着脖子张望。 本想观赏尊贵的太子殿下是何等仙人之姿,只可惜奉天殿燔炉檀香燃烧,烟雾缭绕,直到整个仪式结束,仅能看见一个矜贵而不失清雅的轮廓。 但是从前排内赞官员脸上的震惊和惊艳来看,心上人今日的风头,应当不比她连中三元那天少。 跪拜礼结束后,皇太子重新回到奉天殿内,接受册礼。册宝官跪读立太子之诏册,出圭,复位,这一套流程下来之后,才勉强算结束。 然后内使们还要抬着册宝亭从奉天门东门出前往西道,在仪仗和鼓乐的前导下,诏书在午门外开读,以昭告天下。 到了这个时候,皇太子于外朝奉天殿受册封完毕,文武百官也就可以退场了。 同僚们站了一上午,被夏末的阳光晒得睁不开眼,迫不及待出宫回家。 而李时居有一种专门去看偶像却扑了个空的失落感,只好缓着脚步、一步三回头地留到最后。 终于,站在丹陛之上的那个人朝她所在的方向投来一眼,旋即就被内侍官们引着入内宫拜谢。 李时居总算心满意足,顺着队列末尾出宫,一路上还在猜测—— 崔皇后仍在幽闭之中,那么中宫大殿上设着的大概是慈安太后宝座。 和妃曾是太后的宫女,对于明煦帝选中的这么一位皇太子,太后她老人家应当是满意的吧。 接下来一段日子,太子殿下忙得更是脚不沾地,比如要择日太庙恭谒先祖,要接受宗室的拜贺等等。 除此之外,大皇子再不情愿,此时也得往川庐送上贺礼,文武百官还得向太子进庆贺表笺。 李时居跟着翰林院的官员们,公事公办地往暂做东宫的川庐送了表笺,不过私底下,还是不时查看隔壁小院的灯火,以及时里递上稻种改良方案。 等了小半个月,这日李时居从翰林院回来,吃完饭梳洗过后,川庐别业二层小楼的灯火终于久违地亮了起来。 她没多思考,拿起稻种改良方案就奔出院门,出门左转,一个路口之隔,终于站到了那扇黑漆大门前。 心怦怦跳得飞快,她有一种预感,那人今夜也在这里,在这里等着她的到来。 紧张到手心冒汗,她在衣摆上蹭了蹭,才惊觉自己出来得太匆忙。 洗漱后换上的寝衣没来得及更换,轻薄地贴在身上,就算出门前急匆匆寻了个披风,也难以掩盖束胸布难以掩盖玲珑曲线。 回去换件衣服么?可是人都已经走到这儿了,再折回去,多少有些刻意。 低下头,将披风裹得紧了些,刚抬起手正准备敲门,大门却倏然向内打开—— 一个颀长的人影闪身而出,十指握住了她纤细的手腕,然后不容分说地将她带进来,关上院门,下一秒,她跌入了一个温暖的怀抱之中。 熟悉的气息铺天盖地而来,李时居头一次察觉到膝腿之间的绵软,干脆靠在他怀里默默站了一会儿,顺便将思念的泪水悉数蹭在他胸前。 只是没抱多久,那人怀抱越来越紧,连呼吸都变得喘了起来。 李时居脸颊一热,忙站直了身子,往后退了几步,向对面细细打量。 他身着粗衣便服,站在一盏廊灯之下,衣衫轻薄,腰带紧束,勾勒出宽肩窄腰,再往上瞧,整个面部轮廓被照得更明显深刻,五官立体俊朗,下颌线清晰得宛若刀削。 “……你瘦了。”李时居认真地说。 连轴转了十多天,刚上任的太子殿下得接手许多公务,官员们好奇者居多,多少得因庶子身份而背负流言蜚语。 陈定川每日睡得比狗还晚,起得比鸡还早,几乎没睡过几个好觉,怎么能不瘦? 他故作无事地笑了笑,眼底情绪有些浓重,“不问问我怎么知道你要来?” 李时居笑得狡黠,“那灯不就是故意点给我看的么。” 陈定川哑然失笑,“我都快忘了,你比我每日应付的那些大臣聪明多了。” 就算夜风温热,但干站在这儿不是事儿。 陈定川牵着她的手往花厅走,院子里静悄悄的,堂堂皇太子殿下为了见心上人,竟从东宫偷偷溜到别业,身边连个人都不带,李时居低下头笑了笑,恍惚间感到一种久违的刺激感。 “崔靖呢?”走进房内,她坐在桌边看着他卷了衣袖,亲手为她煮水烹茶。 “让他留在川庐了,作为我没有离开的证据。”陈定川从容地摆弄茶具。 “哦……”李时居挠了挠脑袋,“那霍福和宜年兄呢?” 陈定川将茶杯放在她面前,“尚将军给他们在城南置办了一套宅子,你上回离开的第二日就搬走了……” 话说一半,他眉头一挑,在她对面坐下,“问他们做什么?难道你希望还有别人在我这里?” 李时居赶忙摇了摇头,内心的猜测当然不能明目张胆地说出来,她换上严肃神情道:“是这样的,太子殿下是君,我是臣,君臣半夜独处,若是被旁人知晓,或许以为我们在密谋什么大事……” 陈定川轻声一笑,偏了偏头,顺着她的话说下去,“你放心,在你同意之前,我绝对不会越雷池一步……” 他正色道:“能当上太子,我心中是欢喜的,往后你谋划的弘业,你要的仕途,我大可以尽情给你了。” 李时居心头微微一动,眼里涌出笑意,将怀里的那本稻种改良方案递上去,“我……我是来送这个的。” 陈定川接过来,就着桌上的灯火翻看了一遍,抬眸时神色异常震动,“我知道你有能耐,但是真的没想到你能在半月之内找出办法……” 李时居忍不住得意,“三天就写完了。” 陈定川思索片刻,沉声道:“要将你说的杂交水稻投入漠北,必须先进行大规模试验,这就绕不开父皇和户部,这样,眼下正是秋收之际,你尽快着手找到部分稻种,亲自呈到父皇面前,我再向父皇倡议几句,尽快令此事落地。” “我亲自面呈?”李时居吞了口茶水。 她不觉得自己一介从六品官员,能有这样的本事。 “是。”陈定川平静地看着她,“此国家良策是你想出来的,没人可以抢功,放心去做吧,万一不成,还有我呢。”
第128章 升官 有了陈定川这句话, 李时居立刻就有了信心。 她点头说好,心里有了事情,陈定川也没多留, 她一溜烟跑回家, 连夜又重新整理抄写了一份。 望着一式两份的奏本,李时居是这样打算的, 虽然过几日她就要入朝当值, 但她却不想在这个时候给明煦帝递折子。 一码事归一码事, 近水楼台时一味顾着占便宜,只会让皇帝觉得她作为臣子有失尺寸。 所以按流程来,她打算明日散朝后去一趟通政司。 这是专门负责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诉的衙门。知事接了她的奏本和用于疏通的银票, 笑眯眯向她打包票, 一定会将奏本尽快送到通政使大人跟前。 李时居缓了口气, 通政使常起为人公道正义, 亦是翰林出身, 应当不会扣留她的奏本,而文书房备案后,便能交友皇帝御览, 内阁票拟, 司礼监批红,一整套下来,最快半个月后, 便能知道明煦帝会不会采纳她的献策了。 眼下离秋收还有一段时日, 李时居犹如交作业般交了奏本, 离开的时候顺便算了算后面的日程—— 如果今年能在秋收时找到复合杂交水稻的种子, 那么她可以趁着冬日年节时分在仁福坊小院里自制一个温度湿度可以调控的大棚,在明年春种前将首次试验的成果呈报给明煦帝, 以获得在漠北开展大批量种植的支持。 从此刻到明年春夏,她要做好稻种改良,尽快发明出杂交水稻,另外还得应付好入朝当值的琐事和翰林院的日常公务,帮云氏留意着李时维和尚之玉的感情,计秋芳的女学似乎正在筹备,若是成了,得尽快将从志义的女儿接到京中。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39 首页 上一页 12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