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林老将军的时候,温杳能明显感觉到这位老人身上有着和她阿父一样,久经沙场的沉稳与肃杀。饶是两眼浑浊,那眼里的凌厉也能震慑敌寇。 “你便是长宁郡主啊,倒是和传闻中的不大一样。”老将军打量了温杳一眼,笑道,“老夫瞧着,觉着郡主甚明事理。” 温杳摸了摸鼻子,跟着笑。 其实吧,前世这个时候的她,正如传闻中一般嚣张跋扈。 拜别老将军,温杳去了自己的将军府。 因为天武帝给了温杳正式的武官官职,所以她可以入住专门的将军府。 然后,小姑娘看到将军府一切的设施,与自己家几乎一模一样,甚至还有专门服侍她的婢女。 “主公果然如丞相所言一般,惊讶得很呢。”一个婢女掩唇轻笑。 温杳一愣:“丞相?阿珩?” “然也,然也。”不远处忽然走来一个笑吟吟的少年,朝着温杳作揖, “在下林子初,见过小嫂嫂。” 小嫂嫂…… 温杳愣了愣,随后沉下眉眼:“竟说胡话,我都未曾及笄,又是你哪门子小嫂嫂?” “子机乃我义兄,论规矩,我合该称小郡主一声嫂嫂。”林子初面带微笑,“这些物件,都是子机兄让在下置办的。” 当然钱是某人掏。 温杳面色一滞,随后耳根子一红。
第8章 难民 这连定亲礼都还没办呢,怎么连小嫂嫂都喊上了。 哎呀呀,老脸都烫死了。 温杳正要说话,忽然想起这厮唤作林子初,那他莫不是…… “林老将军与小郎君是何关系?” “他是老夫幺儿,三年在外不知归的竖子。”一道声音蓦然从众人身后传来。 温杳回头,见林老将军目光沉沉地走来,盯着林子初哂笑:“舍得回来了?” 林子初摸了摸鼻子,朝林老将军讪讪一笑:“儿听闻阿父要致仕回乡,想着阿兄在外戍守,边疆又只有小郡主一人,便想着回来接阿父的班。” 闻言,林老将军面色稍缓,冷哼一声离开。 林子初舒了口气。 作为林家幺子,他一直想做个惩恶扬善的大侠客,遂十三岁离家游历中原,立誓闯出一片好名声。 然后途中结识谢珩,与之成为至交。 跟谢珩去长安后,得知温杳要去塞北,谢珩便委托他置办了这些东西,送到塞北来。 温杳离去的那一天,他一直是暗中相随,跟着来到塞北的。 若不是受谢珩所托要照拂温杳一二,他还真不想回到这里呢。 就这样,温杳在塞北入住下来。 除了这里的气候较为寒冷之外,一切都与在长安时无异。 军中将士原先不服温杳管教,纷纷要求与她一试高下。 在领会到温杳的温家梅花枪法后,他们一个个心服口服,有的甚至满目钦佩,说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温大将军。 遂再无人闹事。 而后又有林子初与温父的几个心腹料理军中事宜——插不上手的温杳感觉自己像换了个地方咸鱼。 驻军几日后,温杳摸清了地形,打听到了那传闻中出现五彩雪莲的地方,便打算上山寻找。 林子初听到温杳的话,蹙了蹙眉—— “这天气不好,恐怕近些日子要落暴雪。落暴雪时胡人无法狩猎,极有可能会来侵扰塞北。若小嫂嫂这时离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遇上嗜杀汉人的胡人而无人应援。” 温杳思忖片刻,颔首道:“那便等过些时候吧。” 反正都来塞北了,也不急于一时。 因为考虑到接下来要打仗,温杳便搬出压箱底的兵书。 她曾经也熟读这个,也曾跟着阿父上过战场。 后来遇到了容璟,她便舍弃了原本那个恣意潇洒的自己,成了长安城中人人称赞知书达理的长宁郡主。 如今再碰这些兵书,温杳只觉感慨。 她翻开竹简,一篇一篇看过去,原本模糊的记忆刹那凝聚在脑海。 这些本便记在心中,如今只是温习一遍,便又记了下来。 除了看兵书,温杳还与林子初以沙盘斗兵。 起初,温杳总是不敌林子初,被他杀得片甲不留; 后来,林子初开始不敌温杳,被她杀得片甲不留。 “小嫂嫂兵法谋略远超在下,不愧是将门之女!”又输了一盘,林子初由衷赞叹。 温杳摸了摸鼻子。 论兵法谋略,她是远不及阿珩和阿父的,还是他们厉害。 而她不过是将从书上学到的应用到实战里去而已。 …… 腊月,塞北飘了一场长达七日七夜的大雪。 大雪下起来时,所有的将士都警惕起来。 大周塞北的雪很好看,也很危险。 那些杀人不眨眼的胡人,每每都在大学降临时,跟着出现在长城境外。 他们的铁骑是大周将士的噩梦。 在大雪下起来的那一天,温杳把那杆自己带来的红缨枪擦得锃亮。 “若是打仗了,小嫂嫂还是不要上战场了吧,战场上太危险了。”林子初抱着一坛温杳酿的果子酒,一边喝一边开口劝她。 “我若不上战场,他们便要以为我温家没人了。”温杳摇摇头。 她必须率军,必须立威,不然难以服众。 若不去打仗,那些朝臣必定要以此弹劾她温氏,说她尸位素餐,说温家将门无后。 前世她没能守住温氏,这一世她一定不会让温氏有事,也不会再让阿父担心。 看到小姑娘眼里的坚毅,林子初忽然有些羡慕起谢珩来。 找了个这么好的新妇,能不让人羡慕吗。 也许是温杳比较幸运吧,在他们磨刀霍霍,准备大战一场的时候,胡人并没有如预料中到来。 来的是一群从西凉北疆流浪过来的难民。 西凉北疆与大周北疆紧紧挨着,因为要面对共同的敌人,也便是胡人,所以这里的西凉军和大周军鲜少互打,甚至偶尔会交换军粮,尝尝异地的风味。 考虑到这里民风友好,天武帝和西凉老皇帝便在北面开通了贸易。 而这条贸易之路,就是曾经盛极一时的西域丝绸之路。 两国商人常常从西域丝绸之路往来贸易,贩卖丝绸茶叶等特产。 所以在知道这些难民从西凉北疆而来,又好几天没有吃饭后,温杳当即让随军厨子给他们做了一顿鲜掉舌头的羊汤。 羊汤暖身果腹,里面炖着白萝卜,放了些蒜叶,难民们吸溜吸溜地喝了个大饱。 待到众人吃饱喝足,温杳考虑到没有那么多的屋子供这些人住宿,便搭建了帐篷给他们临时居住。 “老伯,西凉北疆出了何事,叫你们从那里流浪数百里过来?”温杳走进一个帐篷,看向面前白发苍苍的老人家。 那老人叹了口气,缓缓道出实情。 前不久西凉老皇帝驾崩了,原本是太子继位的,可是太子自三年前便不知所踪。 国又不可一日无君,朝臣们便各自拥立看好的皇子夺位。 最后胜出的是丞相支持的三皇子刘子业。 他登基为帝后,杀尽手足,并下了好几道荒唐的旨意,顺带为了充盈国库而加重税收。 消息传到西凉塞北时,当地的百姓听到那么重的税收纷纷白了脸色。 他们一年到头就那么丁点薄的收入,连养家糊口都不够,还怎么缴税呀。 这也便罢了,新来的官吏想着法子压榨他们不说,还变相夺走了他们吃饭的家伙——那些田地他们祖辈开垦,现在全部落入了豪绅的手中。 而那些豪绅又看不惯他们,便将他们驱逐出境。 无奈之下,他们只得通过西域丝绸之路朝大周流浪而来。
第9章 白衣玉冠,那是她的少年郎 他们沿途过来,遇到天灾,饿死不少人。 老人家最大的两个孙子因为让一块蒸饼给幺弟,被活生生饿死了。 那老人家说到此处,已经是老泪纵横。 “我等如今成了流民,还请小将军接纳我们——哪怕为人奴隶,做个苦丁也行,只求小将军给口饭吃,不叫我家幺孙饿死啊。”他说罢掩面痛哭。 老人的哭声感染到了旁边的人,想起一路来的心酸,也都跟着哭起来。 温杳听罢,沉默片刻后开口:“老人家放心,在我大周境内,绝不会让任何一个人因为吃不上饭而饿死。” 随后让林子初安顿这些难民,给他们落了大周的户籍,并召集塞北工匠建筑房屋。 一座小镇就这么拔地而起。 这些人得到房屋后开垦荒地,开始自给自足。 后来,这里扩建成城市,竟发展成了西域丝绸之路中的补给站。 而长宁郡主善良贤德的美名,也从安顿难民开始传遍大周。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在安顿好难民后,温杳忽然感慨起来。 感慨自己生在不算太平,又算是太平的时代。 太平在于大周内部几乎没有内忧,不太平在于他们年年都要开疆拓土,向外打仗。 在大周,因为合理的税收,没有谁会因为没钱缴税而流亡,也因为通人情的律法,而没有谁因为天灾而没有地方居住。 朝廷虽有势力争夺,但都在每一代皇帝的压制下不敢造次。 皇帝又向着百姓,所以大周的民间,倒没怎么出现过豪绅勾结官府欺压百姓的事件。 也是因此,大周人算是三国中幸福指数最高的。 温杳并没有想太多。 因为在安顿了这些难民之后,胡人来了。 腊月十八,一支三万人的柔然人来袭,发动了小规模的侵略战争。 温杳披甲上阵,也率三万温家军抵御蛮敌。 这一战战了不过半日,柔然将领就被温杳斩落马下。 小姑娘如此彪悍,更是直接震慑住了一众将士们——都说将门出虎女,如今一看果然名不虚传啊。 首战的捷报很快传到了长安—— 小姑娘首战告捷,歼灭敌军不说,还直接斩落敌军将领,这件事儿直接成了京圈中的贵公子和小女娘们茶后饭谈的常事。 他们对温杳彻底改了观,说她巾帼不让须眉,是个值得让人敬佩的小女娘。 因为捷报不会作假,所以朝臣们也纷纷震惊。 想不到,那个行事乖张的小郡主还有两把刷子。 天武帝更是龙颜大悦,洋洋自得地朝着继皇后夸赞—— “看,这是寡人的好十一,巾帼不让须眉的小女娘!” 继皇后掩唇轻笑:“当初是谁成日在妾耳边说,如何如何担心小郡主安危来着的。” 天武帝摸了摸鼻子,想着奖赏,便赏赐了温杳一堆东西——因为温杳不在朝廷,所以这些东西直接送到了将军府。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60 首页 上一页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