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觉得自己是太元帝唯一健康的儿子,如今又是太子,继承皇位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却不知道太子和皇帝是这天下离得最近的,却也是最远的距离。 于公公恭声应了下来。 等到天亮的时候, 魏皇后和太子就来请安了,太子眼底是有青黑,精神看起来也不算好,之前太元帝担心太子的身体,特意问过也寻了太医给他瞧过,太医说是太过操劳,而太子的解释是正在学习如何处理朝政,翻看之前的折子学习一类的。 太元帝当时觉得太子虽然天资有限,但也算勤学,如今瞧着操劳是真,却是操劳到了自己的后宫女子身上,而太子能隐瞒这么久,也脱不开魏皇后为其打掩护,或者说现在宫中有许多人,都已经开始另投他主了。 宫人端了药来,魏皇后伸手接过,甚至按照规矩亲自试了药,这才坐在床边温柔的给太元帝喂药。 太元帝配合地喝完,像是往常那样教导了太子几句后,忽然握着魏皇后的手说道:“这些年来,朕都习惯了你的相伴。” 魏皇后很是温柔,说道:“这是妾的福气。” 哪怕成为了皇后,她也没有皇后该有的端庄大气,反而还如当初宠妃那般娇柔。 太元帝好似随意说道:“等朕去了,你就去陪着朕吧。” 魏皇后在意识到太元帝话中的意思后,下意识的想要把手抽出来,可是感觉到太元帝的力气后,又赶紧停了下来,她不敢答应,就怕太元帝真的下旨让她陪葬,赶紧说道:“陛下说什么话呢,我瞧着陛下气色好了许多,定能长命百岁的,而且太子年纪尚幼,还需要陛下的教导。” 太元帝眼神锐利地看着魏皇后,在魏皇后惶恐不安中,忽然笑了下轻轻拍了下魏皇后的手又松开了:“皇后莫慌,朕说笑呢。” 魏皇后当初能得盛宠,让太元帝为他们母子百般算计,自是知道太元帝的,而且她能确定刚才太元帝是认真的,这样的认知让她心中害怕,她才开始享受权势富贵,哪里愿意这么早死,她巴不得让太元帝早点死,自己儿子登基,毕竟太后和皇后只差一个字,地位却天差地别,可是这会她也什么都不敢说。 在魏皇后和太子离开后,太元帝在寝宫召见了自己的心腹,直言太子过于依赖魏皇后,他准备让魏皇后陪葬,等他死后这道圣旨就可以宣布了。 次日太元帝上朝,直接宣布了辅政大臣的人选,若是太子登基后下了什么对天下有害的皇命,他们几个可以一起阻止,皇帝批阅后的奏折,同样要经过辅政大臣的合议才能颁发,从很大程度限制了以后皇帝的权力,并且建立东厂,由东厂监管百官甚至有权管理宫中的事情,甚至给了东厂先斩后奏的权力。 太元帝并不是在商量,只是在告知这件事。 太子的脸色都变了,哪怕他不通朝政也知道太元帝这样的安排,他就相当于一个傀儡皇帝,他当即说道:“父皇,请三思。” 太元帝语气很平静说道:“皇帝是要为天下百姓负责的。” 因为太元帝已经提前和心腹通过气,哪怕有人觉得不合适,却也不会违背太元帝的命令,而朝堂上的其他人,反而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毕竟限制了皇帝的权力,对于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人而言,就能拿到更多的权力,让七皇子最后成为傀儡皇帝也是不错。 依附太子的人想要出面反对,却被其他人都怒斥了回去,太子根本没有收拢到什么人手,就连太元帝特意给他安排的人,他都没能收服。 其实对于这些朝臣而言,让他们介意的就是东厂,可是有舍有得,太元帝明摆着是要三方势力相互制衡的,就是不知道这东厂的人选是什么。 东厂的人选也不用这些人操心,太元帝直接让暗卫和于公公联手,形成了如今的东厂,这些暗卫本是留着保住七皇子的命,如今倒是不用了。 太元帝让太医开了烈性的药,再次下旨召楚南王和豫章王回京,这次的圣旨再没提辅政大臣的事情,甚至内容也更严厉了些。 不管是楚南王还是豫章王都上书有病无法起身。 上辈子太元十八年,太元帝领兵攻打楚南,却大败,同年太元帝死,永平帝刘鸿晖登基。 而这一辈子,虽然没有太元帝攻打楚南这件事,可太元帝同样死在了登基后的第十八年,甚至比上辈子死的更早一些,只是朝廷已经有了大致的框架,东厂在太元帝的支持下也建立了起来。 太元帝是在睡梦中死去的,因为还没定下谥号,暂时称为大行皇帝。 几位大臣宣读了太元帝留下让魏皇后陪葬的圣旨,魏皇后自然不愿,刘鸿晖对自己的母亲也有感情,同样不愿意,反而和朝臣僵持了起来。 于公公垂首立于一侧并不言语,朝中超过半数的臣子也都不参与这件事,他们都明白,这天下怕是马上要乱了,或者说能站在朝堂上的人都知道楚南王府和豫章王怕是已经联手,他们一直没有动静,不过是因为太元帝,恰恰太元帝也快死了,他们等得起。 如今看不清局势的恐怕也有魏皇后和刘鸿晖了。 刘鸿晖此时也不再隐藏本性:“若是你们让我母后陪葬,那朕就不许大行皇帝下葬!” 这话一出,朝堂上的人都沉默了,被太元帝选出的辅政大臣本就是太元帝的心腹,听到刘鸿晖的话,眼睛都红了:“大逆不道!” 刘鸿晖嘲讽地看着众人:“朕是皇帝,如今天下朕说的算。” 于公公的声音响起:“太子殿下,您如今还没有登基。” 事情反而僵持了下来,到最后为了让大行皇帝的丧事顺利,只能各退一步,魏皇后被关在寝宫为大行皇帝诵经不得踏出宫门半步,刘鸿晖配合着各部,让大行皇帝可以顺利下葬。 刘鸿晖心中得意,还以为在和这些朝臣东厂的第一次争锋中,自己获得了胜利。 只是刘鸿晖根本没有想到,完全可以利用拜祭大行皇帝的理由,命楚南王和豫章王入京,若是不入京那就是不忠不孝之辈,若是入京了,那就是鱼肉了。 而朝中的诸位大臣,也好像没有意识到这点,谁都没有提起。 第067章 秋季出兵 第六十七章 其实在太元帝的死讯传来的时候, 楚南王府中并不如外界所想的开心,不仅楚南王府,整个楚南的百姓门前都挂上了白色的灯笼, 停止嫁娶舞乐饮酒,不再穿鲜亮的衣服。 不管在太元帝生前和楚南王府是什么样的关系,不管之后楚南王府会做什么事情,对于太元帝他们心中还是尊重的。 秦父拜祭先人的时候,还与自己的父亲提了此事,太元帝下葬的时候,秦父带着众人朝着京城的方向叩拜。 在太元帝下葬后,豫章王就带着人暗中来了楚南, 商量以清君侧为由起兵的事情。 秦父闻言说道:“等等吧。” 豫章王说道:“若是朝廷有了准备……” 秦父看向豫章王,说道:“先帝刚下葬。” 一句话让豫章王沉默了。 秦父温声说道:“殿下, 且等等吧。” 豫章王点头。 秦父让人安排了院子给豫章王。 豫章王看起来很瘦, 整个人的气色也不算好, 等到了屋中,他就问道:“吕先生, 楚南王这是后悔了吗?” 吕游温声说道:“怕是时机未到。” 此时已经入冬, 哪怕屋中摆了许多炭盆, 豫章王也穿的极厚, 他忽然说道:“是我心急了。” 吕游已经让人去给豫章王煎药了, 闻言说道:“如今天寒地冻, 也不宜动兵。” 豫章王许久才嗯了声。 此时京城之中,刘鸿晖已经登基,他还没有娶妻, 可是朝廷上诸多官员在瞧着太元帝要不好的时候,哪怕家中年岁略小的姑娘也都订了亲, 如今倒是选不出适龄的女子,魏皇后还被关在寝宫之中。 不过先帝新丧,刘鸿晖起码要守孝一年的,倒是不急于一时。 其实先帝的宫妃也是要重新安置的,可是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短时间内藏得住,时间长了总有一些消息流出去,不少人都知道在先帝还活着的时候,新帝就与那些宫妃有染的事情,在内心深处,他们是看不上新帝这样的人,毕竟他们家中也有子嗣,谁乐意自己还没死,自己的晚辈就和自己的女人搞到一起? 不过众人皆知新帝的荒唐,反而不愿意在这样的事情多加干预,毕竟谁也不知道这位新帝还能在皇位上坐多久,又能做出多荒唐的事情。 就算之前有一些上书直言忠心的官员,在之前新帝违背先帝的旨意,甚至以先帝下葬为威胁后,也都心灰意冷,就算没有被贬官的,也都辞官了。 哪怕众人皆知新帝荒唐,可是谁也没想到,他下的第一道圣旨竟然是要削藩,严厉斥责了豫章王不忠不孝,而且他有理有据,说先帝驾崩,豫章王身为皇子竟然不回来奔丧。 到了这会新帝倒是想起了孝道的事情,可为时已晚,这道圣旨下去,就算豫章王之前还在对造反犹豫,也会帮他做了决定。 只是没有人阻止或者提醒刘鸿晖,反而按照他的心意来。 刘鸿晖只觉得成为皇帝后,一切都不一样了,他觉得自己又可以了。 东厂自建立后,一直都不显山漏水的,刘鸿晖知道于公公是先帝的人,心中难免有些不满,他也没有直接安插人手的意思,而是学着自己的母亲,如今的魏太后当初折腾宫女的手段,直接让于公公来自己身边,日夜伺候着,晚上他睡觉就让于公公跪在床边,白天也需要于公公跟着。 这般做派,哪怕心中不满先帝让他和于公公一起掌管东厂的暗卫首领都看不上。 反倒是那些朝臣乐见刘鸿晖和于公公之间不和,还恨不得在其中添一把火。 暗卫首领也不是那种愚蠢的,他自然知道永平帝这般折腾为的是什么,可是比起让永平帝插手东厂的事情,他对和于公公合作反而没有那么排斥了。 永平帝并不是当初的太元帝,于公公也不会纵着他,在又一次被要求跪着守夜后,于公公送了永平帝上朝,直接带着东厂的人去请魏太后,并且送上了白绫、毒酒和匕首,让魏太后择一样自尽去陪先帝。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58 首页 上一页 5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