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雍如意,吕相也非是没有自己的计较,棋桌被掀,乱子必须重布,异军突起的北地势力中,就有一支为吕姓。 乱世一经始,无论是南地还是北地,都奔向了谁也难以预料的方向,或倾轧,或挣扎,或在吞并中变强。 * 又是一年春。 一女婢提裙奔向在水边行走的女郎,满面经不住的喜意:“女郎,有信来,是三郎君打了胜仗了。” 水边女郎闻声望来,婢女经不住地停顿了脚步,是何等貌美惊人的女郎,衣如虹,发如墨,肤色如雪,容色更是世间难寻,回头望来时,风拂起她发丝,眸光比清泓还漾。 即便瞧再多次,也不经心醉,好半晌才寻回声重新回禀:“女郎,是二郎君那边传来的信,不日他们就会归了……” 王静姝听得出神,神情竟也有几分恍惚,自她追沈遐洲而来,已有两年,这两年,二人几乎是聚少离多的状态,她居于最安稳的太原府,而沈遐洲不断奔赴战场,先是收回冀州,再是幽州,后又彻底溃散了慕容部族,再后来收服各世家豪强独立的州郡…… 这次再归,无疑是将北地尽收掌握,再用不了多久便可挥兵南下,而南地的政权,去岁,陈雍便已重病不治,陶然扶幼主登基,陶信为护国大将军。 至于她大伯王瑞从她逃离的那一刻,便已同时得罪了吕相与陈雍,她父亲以助陈雍迁都之事出头,彻底掌握了王氏,也是如今南地政权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其地位不输陶信,或者说真正握着南地政权命脉的其实都是王斐如。 沿江艨艟水军皆在王斐如 掌握,陶信也就名头好听些,实则真要对上如今的北地还需靠水军,仰仗王斐如。 不知该说幸还是不幸,王瑞终其一生想追逐的最后是在王斐如手上实现了。 她的立场也变得特殊起来,南北不可能一直分割下去,她在乎之人或会有一战。 这种忧虑盖过了女婢带来的好消息。 “女郎。” 传信的女婢见王静姝神色并不喜悦,不由担忧唤一声。 王静姝从思绪中抽回神,开口问道:“可有说行军归至哪了?” 女婢只顾来回禀好消息,却实不知这具体的,只又退去打听。 王静姝也并不阻拦,依旧沿着水边走,想着事,要运转占据越来越大的地盘,从来都不是几人可行,新的政权也随之建立,沈遐洲总奔着打服了世家而去,沈二郎推行的新策也同时下行,二人麾下无论是将士还是幕僚客卿,再非世家一言堂,多为能者居之。 这就是现在的北地,一个全新的政权,自然不会轻易接受迎回南地唯一的小天子,他们要拥立的是自己的新君主。 那拥谁为最后的新君主? 若说正统,无疑是身上流有大绥皇室的血派的沈遐洲,但沈二郎性情温煦,心中自有丘壑,又能听得进谏言,他的脾性才是更适合的人选。 王静姝也知,从一开始沈遐洲就想将沈二郎拥上那个位置,可沈二郎也同是这样为沈遐洲想的,反倒一时僵持住了。 因两位郎君的态度,长久以来便含混着过,然则,现北地再收无可收,定然是要讨论个章程出来的。 但这一点上,王静姝并不担忧,沈遐洲早已打定了主意,他并不适合那个位置。 昔日长公主在时,沈遐洲心中总有一腔愤恨,野心也颇大,可现将那位置的人换成沈二郎,沈遐洲从来没有怨言,他知的,他的性子多疑敏感偏激,胸腔中满是报仇与泄愤,若非王静姝还跟着他,心中有着惦念,常常拉着他心中那名为杀戮的弦,怕是早成了个只知杀戮的行尸走肉。 王静姝也是极为赞同沈二郎为新君主的,沈遐洲该退下来好好养养了,再这般下去,她属实担忧沈遐洲的身体,这两年来,大大小小战役无数,但她的郎君就像是的铁打的一般,韧性极强,也凶悍无比。 每每相见,她都觉得他文弱面皮被磋磨得粗糙一分,可她并不能阻止,这是沈遐洲的执念,唯有事成方可消。 并且这执念当中或还有她的一分,他想给她安定,也想给她一场婚礼。 她无疑是了解沈遐洲的,所以她尊重沈遐洲的选择,也等着海晏河清的一天。 只天意弄人,最后的关卡偏偏是她阿父,王斐如从一开始或是为了她这独女有依靠方奋起,可整个江东真握在手中时,要考虑的就不止是一家之事了。 她没有立场让阿父为她放弃整个江东,但在北地越久,经手的文书事务越多,也越发瞧得清如今的北地是不一样的,军政庞大又强悍,就连异族也吸纳驱使,民生也在新政权下恢复,绝不是过惯了安逸,与有天险可依一味自信的南地世家抱团可比拟的。 南北真若战,南地除拉长战争时日外,也只有败的份。 她并不想父亲走到那个地步,长久的联系不便,在此刻,她倏地想归家了,想见见阿父了。 * 沈遐洲此番凯旋,意义不只是胜仗,也是顽固许久抱团而聚的北地世家彻底臣服的信号,沈二郎只来及命人给王静姝传了消息,便亲自带人去接应。 于乐平等待不过半日功夫,便遥见群峰相对的道路中连绵的鲜色旗幡,再近些,兵甲作响也听得真切,打前头高马之上的年轻郎君也一并入眼。 他身上披甲严整,身形挺拔萧肃,明晃晃刀铠旗幡下,如一股凛冽寒风,也如陡峭峻山,寒不可侵,其后大队的兵马还押解着诸多囚车,里面有不认命大喊着“竖子”的昔日相熟面孔,也有颓然认命的生面孔。 沈二郎全然不管他们,只望着自小就令他操心颇多的三弟,心中既有尘埃落定的欣慰,又有些难言的苦涩,再如何驱逐异族,再如何收复大绥疆土,终归是物是人非,无论是三郎还是他身上都早早担上了本没想过的责任。 他上有顶天兄长,下有下继任沈氏家主的三弟,他畅想的一生,本该如过去十几年那般随性恣意,但好在,一切仍有修正的可能,只待再助帮三郎几年…… 沈二郎想至一半,抬步去迎沈遐洲,却倏地见沈遐洲翻身下马直接跪于他身前,连带着呼啦啦跪了一片,恭贺与高呼一人连着一片。 沈二郎只觉耳廓嗡嗡作响,苦笑不已。 三郎分明是当着众人的面,摆明了姿态,托举他称王,便是他再拒了这一次,也会有下一次,且因三郎当众摆出的态度,无论是他还是旁的人,再无旁的选择。 沈二郎弯身扶沈遐洲道:“三郎,你先起来,此事我们再议。” 沈遐洲纹丝不动,目中满是已决的肯定。 沈二郎不得不再退一步,道大绥南北还未一统,怎么也要迎回南地的小天子再说其他。 众人自是对南地奶娃娃的小天子不以为意,可称帝之事,从来都讲究一个礼法与名正言顺,今日多是由沈三郎起头,诸人趁势摆出一个姿态。 既沈二郎有松口之意,也知先见好就收,一切总归要重新迁回洛阳,将班底按天子规制整顿起来才是,到时即便南下接回小天子,也可让小天子禅让,如此,还倒更体统些。 沈遐洲的举动无疑是给幕僚客卿们吃了一个定心丸,长久跟同沈遐洲四处征战的将军们,也多是放心多过了可惜,倒不是对沈三郎治军不服气,恰恰是太服气,除去敬与畏,还多存有恐惧。 只要见过沈三郎在战场上满身浴血,杀性难抑的模样的人,都会恐惧。 这是一个危险又不容人抗拒,也听不进人劝告的郎君,即便他大多时候是对的,可谁能保证他能一直正确下去,谁又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他立威的刀下魂? 如此相较起来,自然是沈二郎更有为君的气量与才能。 对这些人所想,沈遐洲低垂着眼睫,并不在意,也从未想过探究,从一开始他就将自己定位得分明,他手段狠厉不近人情,宽和雅量都留给了沈二郎。 而沈二郎习惯于给他处理各种后续的麻烦,不知不觉中就收拢了人心,等察觉之时已经晚了,那位置除了沈二郎以外再没人能坐得上。 当然,他也不会允许有旁的人抢了沈二郎的位置。 沈遐洲容色微狞一下,冷峻稍退,除了面皮粗糙了几分,心思更难猜了几分,他仍旧那是个阴晴不定的阴郁贵公子。 沈二郎一直在他身侧同他说着些什么,见他容情,便知他什么都没听进去,只好歇了话,想待归了府,或同王表妹谈谈令她同三郎说说才好。 三郎的付出不比任何人少,又是大绥皇室的血派,且表妹父亲如今正掌着江东的命脉,若是三郎称帝,也更好收服南地才是。 如是想着,一行稍显沉默地归往太原。 不过未行多久,沈遐洲便显厌倦,同沈二郎说了一声,自行摘了沉重甲胄,换了饱足快马,带着几骑亲卫先行一步。 * 春夜静谧,月华如银,王静姝想此夜沈遐洲或会归,更衣后便并未睡下,坐在窗前想着事,有些事非是信中能说清楚,她想归家一趟,见见父亲。 北地已定,大势所趋,父亲没必要为老旧的世家所缚,合该革旧鼎新,她看得出,沈二郎全然承了沈伯父的遗志,所推行的新法在沈遐洲对世家的强势打击下,以极快的速度惠及了世间的所有读书人和有能之士,世家对文化和官职的垄断在被打破。 日后皇权所指,便是圣意。 而南地在陈雍迁都后,除去得到安稳外,非但没再有政绩,反搅浑了一池水,尤其是陈雍心力不济时,给了陶然陶信兄妹过多的特权,更是放任了宗教的传播与五石散的滥用 。 如今的南地,即便隔江,王静姝也曾听得颇多的荒唐事,诸如慕容耿被北地政权逼得要渡江时,陶信如临大敌,还有陶然荒淫后宫…… 只不过宫廷再乱,得益于长江的天险,还有王斐如对朝事不干涉,只牢牢把握不放的长江淮水一线的态度,朝内谁也动不得他,同样的,外敌也难以集中攻入,故保得南地安稳至今,但这种安稳,是建立在北地没有统一之上的。 她不希望父亲同沈遐洲会有你死我活的一日,但王斐如所代表的立场,非是王氏一家,只有在她担忧的那一日到来前,说服父亲,才有机会破开南地政权,也不至她在乎之人到兵戈相见的地步。 她已打定主意要归家,此时等沈遐洲,也不过是在想如何同沈遐洲开口,如何让他同意。 当然,即便沈遐洲不同意,也是拦不住她的,只是她习惯于照顾沈遐洲的情绪,若她无征兆地撇下他,可想的,她的郎君怕是要疯。 即便她一次次坚定地选择沈遐洲,可沈遐洲的多疑不安,总是会令他下意识地往不好的方向想,总觉她有一日会厌烦了不安定,也或会厌弃了他。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00 首页 上一页 9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