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公没有!天幕乃公劝你赶快给乃公澄清。” 至于为什么不自己澄清呢,每天就一次发言机会,刘邦舍不得,就只能委屈下刘小猪了。 吕雉冷眼旁观,但其实眼底也带了点笑意。每天看看天幕被刘盈气到的心情都能变好不少。 诸葛越咳嗽两声,继续道: 【公平起见,也顺带说说“龙”和“凤”的由来。 《史记·秦始皇本纪》裴骃集解引苏林日:“祖,始也;龙,人君像也。谓始皇也。”后面祖龙大都代之嬴政。】 诸葛越对历史了解一般般,高中毕业就都还给老师了。但要说起杂七杂八的野史她可来劲了。 【李世民则是因为他曾经写了《威凤赋》赠玄武功臣,他在文中以凤自比; 还有就是在我们世民小的时候,有道士说他“龙凤之姿,天日之比表,年度将二十,必能治世安民矣”。又因为在家中行二,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呼李世民为“二凤”。】 听到“玄武”二字的李世民心中一紧,后面又听到主播说“我们世民”则是放下心来,看来主播挺喜欢他的。 “我们世民。” 长孙皇后含笑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无奈:“观音婢,你也取笑我。” 【题外话到此为止啊,主播要开始讲小说了。话说龙凤猪和系统谈妥条件后,就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任务。 三人要以系统的形式穿越到某一历史节点,选定宿主,教他避开历史意难平,打出happy ending。注意哦,如果三人身份被发现,则视为任务失败。 而他们去的第一个历史节点就是公元前210年。乍一听这时间刘彻李世民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嬴政拖着往北飞去了。 灵魂体的他们没有任何知觉,刘彻奇怪始皇帝咋突然激动,李世民一算,这不就是秦始皇三十七年吗。 他凑到刘彻耳边说了两个字:沙丘。刘彻瞬间明白过来。】 秦朝官员都聚精会神打起十二万分的注意不漏过天幕的一字一句,关乎他们大秦存亡再严肃认真都不为过。 还有不到五年。嬴政负手而立,风吹动帝王冕服,在春风中猎猎翻飞。 谁也不知道这位开创历史的,被天幕定义为千古一帝的帝王在想什么。 【别忘了这本小说的主角是龙凤猪,他们要做的是改变历史意难平。 提起历史的意难平,肯定不能错过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大秦,以及大秦帝王的继承者——扶苏。】 终于讲到他了。扶苏停下记录,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看着天幕。 来吧,让他看看未来的他到底有多荒唐,才能三年败完大秦。 【熟悉和不熟悉历史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始皇巡游途中于沙丘突然逝世,而此时长公子扶苏被遣往北上和蒙恬一起监督修建长城,蒙毅本来在始皇身边但临时被派去“还祷山川”,于是始皇身边只剩下丞相李斯,宦官赵高,和十八子,胡亥。 赵高知道始皇去世,威逼利诱说服李斯一起篡改始皇传位诏书,狡诏赐死公子扶苏,蒙家兄弟,立胡亥为帝。】 【死去元知万事空。连秦始皇这样的帝王也管不着身后事,李斯赵高为隐瞒始皇死讯,将咸鱼放到巡游车队里以掩去尸体腐烂的气味。】 【大秦帝国的太阳落下了。】 【哎!】 诸葛越长叹一声,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诗句。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吃瓜忽然吃到自己头上的刘彻,第二次被误伤了。 谁?你说谁?他的茂陵怎么了?诸葛越你给朕说清楚!!!
第14章 公子扶苏 除了那不在殿前的胡亥,被提及的李斯赵高二人不用多说就跪在嬴政面前。 听到后世人说出未来自己所作所为的刹那,李斯就感觉自己全身都失去了力气,让他们呕心沥血才有的大秦颠覆的竟也有他。 嬴政审视着自己最信任最得力丞相,无人得知他心底的惊涛骇浪。他视线左移看着同样恍惚的扶苏,那扶苏呢,他又做了什么? 【而这个宿主的选定,无疑便是扶苏了。都说是历史遗憾了,难道还能选刘邦,这不是正确历史走向吗? 刘彻瞧着始皇的脸色,默默为自己高祖默哀,自求多福吧您嘞。】 【在讲小说之前,作为上册的小说男主——扶苏。我们肯定要了解了解的。 不期最先知道扶苏就是他被胡亥的假诏书欺骗,干净利落地抹了自己脖子。由于当时还小,主播并不知道扶苏当时跟着蒙恬,有三十万大军。所以我坚定地认为是胡亥的人强行抹了他脖子,然后说他自杀。 后来再次听说扶苏自刎时,大部分人都认为扶苏是因为太蠢太忠君,被儒家教坏了脑子,接到诏令便毫不犹豫自刎了。 直到现在,在错综复杂的网络世界,我去自己阅览资料,查询史实,可以再次跟直播间的朋友们分享一下主播的看法。 以下仅一家之言。大家互相讨论,有错概不负责哈。】 【咕咕小鲤鱼:主播这满满的求生欲,很严谨了属实。】 【刘猪猪真爱粉:听见了你说要负责。】 刘彻再看到这个名字出现已经没有最初看戏的心境,脸臭臭的。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如果说要评选最美好最有意境的名字的话,不期肯定投“扶苏”一票。这也是不少现代人的共识,“扶苏”这个名字真的太好听了,就这两个字,仿佛温润如玉的公子扶苏真的就出现在你面前。 这不比什么“胡亥”“刘季”“朱八八”来得好听得多,后者一看就很随意。而前者可以看出秦始皇对这个儿子的喜爱信任,并寄托了无限期望。】 莫名被创的刘邦:天幕我劝你善良! 朱元璋:朱八八不会说他吧?就算是原名那他也是叫朱重八,才不是什么朱八八! 天幕,我也劝你善良! 【就是这样一个寄托了秦始皇无限期望,被大秦官员认可的,嬴政花诸多心思培养的继承人扶苏,为何会被几乎是放弃的姿态送去北上监军呢? 公元前213年,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八年后,秦始皇于咸阳宫设宴,众臣在宴席间歌颂这样伟大的功绩,而这功绩里也有他们的一份。气氛正好的时候,当时朝堂上儒家的领头人淳于越跳出来说,要求分封诸皇子。】 诸葛越拿起旁边准备好的《史记》,对照着读起来: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本段话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意思就是淳于越认为周朝维持千年的原因是实行分封,秦始皇不这样做国家难以长久稳定。 做为秦始皇心意相通的第一臣子,郡县制最有力支持者也是实行者的李斯第一跳出来大声反对,并上书要求“焚书”,以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思想认知、巩固统治地位。 这便是著名的“焚书坑儒”中的焚书。 而在此事件中向来“仁善”“头铁”著称的扶苏并没有反对,这也证明他并不是很多人口中的愚善愚忠,扶苏对大秦现状亟需思想上的统一也有着清晰的认识,他明白焚书对当时的秦朝来说是政治正确。】 天幕下正值秦始皇三十二年,用诸葛越说的纪年法那就是公元前215年,距离焚书还有两年。 扶苏认真地听着这个天幕口中未来的“他”。 【直到次年术士侯生和卢生私下诽谤秦始皇,且办事不力还欺骗他,于是把方士和煽动人心的一些儒生共四百六十人坑杀。而此刻的扶苏站出来了,道: “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秦始皇到底有没有坑儒还是只杀了术士已经不可得知,但就这件事中扶苏的表现,他说得有一定道理,但他想帮的是一心想要恢复旧制再行分封的儒家。 当时朝廷上呼吁的实行分封的音量太大,让秦始皇不得不用焚书坑儒这样堪称激进的手段去表明:禁止任何破坏郡县制的行为。 中华两千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郡县制是正确的,西汉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唐朝末年五代十国等无一不是血淋淋的代价。 毕竟大秦虽然二世而亡,但之后的王朝无一不是用秦法,最多也不过是在秦始皇缔造的框架里修修改改。 谁还没听过那个笑话呢,虚假的秦二世胡亥,真实的秦二世刘邦。 哈哈哈哈哈哈。】 这是什么地狱笑话,诸葛越和直播间的人笑得前仰后合,天幕下嬴政对诸葛越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样子很是无奈。 你们后世都是这么喜欢他的吗? 正喝着茶看秦始皇笑话的刘邦一口喷了出来,又来祸害他。不过,刘邦目光沉沉,七国之乱啊…… 无独有偶,李世民也注意到了唐朝末年的动乱,但就那几个字没什么有用信息。 【但是秦始皇看得到这些,扶苏却不一定。 而这个时候扶苏站出来反对他了。始皇会怎么认为,要么扶苏本身就支持分封,要么扶苏傻到看不出他这些政令背后真正的目的,即禁止任何人反对郡县制。 无论是哪一种,我想都不是秦始皇愿意看到的。而且扶苏和蒙氏王家关系太近了,这两个在秦大一统中的功臣,扶苏登基后是否会分封二人? 最后秦始皇让扶苏去上郡监军,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想改变扶苏的机会,但扶苏似乎并不理解,他只以为自己的父亲放弃他了。于是接到诏书后挥剑自刎,连蒙恬都会质疑,他却没有任何犹疑。】 【五六七:我相信主播是查过资料了,这个角度我还是第一次听。】 【小三爷:主播6啊!】 听说了好几次的“焚书坑儒”,还是第一次听到始末。 嬴政知道扶苏的性格,哪怕是诸葛越分析他当众反驳自己坑杀儒生他也没太震惊,直到他听见扶苏因为一封不知真伪的诏书自刎,他神色才有了变化。 嬴政面色冷峻,目光锋利地看向扶苏。 扶苏此刻也跪在地上,苍白道:“父赐子死,尚安复请。” 【蒙恬劝说扶苏先不要自尽,扶苏说: “父赐子死,尚安复请。”】 诸葛越的声音跨越时空和扶苏的重叠在一起。 嬴政听到这差点气笑了,他以为最忠诚的李斯在他死后背叛了他,而他寄予厚望的扶苏说死就死。感情最忠诚的是扶苏是吧,一句旁人借之于他口的诏令,他也信了。 嬴政拂袖转身,后世人说得不错,扶苏真是被儒家教瘸了! 但接下来诸葛越的话,叫本就脸色惨白的扶苏几乎裂开。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91 首页 上一页 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