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柯见华佗不说话,又看了看姑臧君苍白的面色,心里有了数,可当她看向曹班时,却发现曹班似乎在走神。 曹班只觉得华佗的话有些耳熟,手心里的玉佩几乎将她烫伤,她神情恍惚地走到榻边,跪下身,拉过姐姐的手,包裹住自己的。 玉佩自两人手中流出华彩光芒,那恍如神迹一般的景象,令华佗和符柯此身难忘。
第154章 王庄村,大丫蜷缩着身子,睡在父亲的榻边。 因为饥饿,她的意识时昏时醒, 父亲的呻吟已经很轻很轻,她想要站起来, 但是手臂已经完全没了力气。 屋子外面来回走动人影, 是在三天之前,突然出现的。 她不明白,明明他的父亲已经愤怒地回绝了乡老一家,为何他们还会再次上门提亲, 还是以这样强硬的方式? 第四天清晨, 就在大丫的身体越来越冷的时候, 她似乎出现了幻听。 “阿姊!” “阿姊——” 一声声熟悉的呼唤,是她的妹妹阿织! 然而听清声音的主人后, 大丫惊喜的情绪很快转变为了惊慌。 阿织不是在蓝田县吗?怎么会突然回来! ? 大丫咬了咬下唇,强迫自己清醒一些,她撑起身体,视线从破旧的木门缝隙看去。 屋外看守的差役见一名身着粗服短打的女郎,悄无声息的从晨雾里走出来,吓了一跳,立刻大声呵斥。 “什么人!?” 当女郎走近,他们才发现,对方怀里还抱着一个小女孩,因此稍稍放松了警惕,然而就在他们围上前,准备询问时,却见女郎轻轻抬手,差役们还来不及看清她手里的东西,劲风从耳畔极速略过,两道连发的弩箭便直接插入他们身后的泥屋上。 守门的差役被弩箭吓到,见射箭的是个女郎,心里不惊反怒,挥起手里的棍棒,就朝着女郎冲去。 女郎怀里的小女孩尖叫着,喊了一声姐姐,随后紧闭着双眼,在女郎怀里别过头去。 屋子里的大丫听见妹妹的呼救声,几乎是用尽身体最后的力气站起来,拖着地上的锄头,就往门口扑去,却见两声闷响后,便是一道道惨叫声。 她艰难地推开门,只见门口地上躺着两个一脸痛苦的差役,他们的手臂以诡异的姿势向后反拧着,而两人身后,一名陌生的女郎拍了拍手里的灰,躲在她身后的阿织见到姐姐出来,立刻扑了上来。 “女郎是我主公的救命恩人,我的主公现居于长安,女郎若是有意,可以随我而去,我会为女郎谋个好去处。” 陌生的女郎这般说道。 阿织扶着姐姐慢慢在屋檐下坐下,大丫闭了闭眼睛,心里还在消化眼前的这一切,嘴上依然充满警惕:“你的主公,是二壮?” 符柯听到这名字,抱着手的姿势有些绷不住,牵了牵嘴角,连日奔波的疲惫,让她面对姐妹俩时,难得露出了放松柔软的一面。 “我的主公不是二壮,但你们救了二壮,就是救了我主公的命。” 大丫的手无力地搭在妹妹肩上,阿织顺着姐姐的力道,慢慢靠着姐姐怀里,就在大丫想带着妹妹回屋时,一块冒着热气的馕饼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 “阿姊,吃!” 大丫看了看妹妹亮闪闪的大眼睛,又摸了摸妹妹异常顺滑的头发,以及身上干净整洁的新衣。 阿织被照顾得很好。 馕饼的热气,熏得她有些眼热。 她接过饼,轻轻咬了一口,嘴巴里很干,饼很香,但是咯得她口腔生疼,喉间翻涌起来的酸涩让她咽不下去。 “阿姊?”阿织眼巴巴地看着姐姐,“快吃啊,好吃的。” “嗯。” 大丫眼泪不住地往下流,滑入嘴中,她和着一起,将馕饼咽了下去。 大丫将饼分了一半给妹妹,余下的又分了一半,放在地上,剩下的自己狼吞虎咽吃了,好半天,她才靠在泥墙上,再次看向面前的陌生人。 符柯和小女孩对视,小女孩看自己的眼神,绝对说不上友善。 对于这个女孩来说,所有不在自己保护范围内的,都是可能伤害自己的敌人。 生活的苦难,只要不将她打败,就只会让她身上的尖刺,越来越锋利。 这样的孩子,恐怕直到死去,都是浑身棱角吧。 最终符柯没能带走大丫,大丫的妹妹阿织有所动摇,但她还是选择跟随姐姐一起留下。 符柯将一块玉牌留给了大丫。 “如果以后改变了主意,可以凭此物,来长安寻我的主公。” 这次大丫没有拒绝,她接过了玉牌,又听女郎道:“或者也可以拿去换粮食。” 大丫将玉牌翻过来,上面四四方方刻了字,但是大丫不识字。 女郎留下玉佩后,便离开了,自那之后,乡老一家便没有再来打扰她们的生活,后来听说他们的靠山,蓝田县的县尉被革了职,他们一家也举家搬到了远离河流的南山另一头。 长安城,张仲景带着童子阿牧,坐着牛车,排队过了护城河,进入了城墙内。 阿牧一个人,怀里抱着个比他身子还大的包袱,背上背着一个同样大小的行囊,车架的干草堆旁还放着一个木箱,浑身无力地瘫倒在干草堆上,哼哼着。 他的公子则坐在车架上晃着退,嘴里叼着一根干草,穿着唯一一套,价格不菲的丝制衣物,心情颇好地一边哼着荒腔走板的小曲。 如果不是他额头上突兀鼓起的大包,他看起来,就像是哪个去乡里体验生活回来的世家公子。 几天前,他挟持病人不成,反而将病人好脾气的家属招来,不仅自己被人打了,收留他的县尉也被撸了官职。 县尉看在他的救女之恩上,没有伤他,只是将他逐出了府邸。 钱质两空的他,供不起那么多门客,只能将他们都遣散了,带着阿牧,收拾行囊,离开的蓝田县。 阿牧问张仲景,之后打算去哪儿。 “长安。”张仲景摸了摸头上的包,斯哈斯哈地皱着脸说道,“走吧,我们去旧京长安。” 阿牧最开始听说,郎君要去长安,差点没欢呼出来。 他家郎君性格散漫,家里人劝他回去读书,举孝廉,他怎么都不肯,说什么做官太脏,怕玷污了医术的纯洁性。 为此,郎君的父亲差点没把郎君的腿打断。 后来,他跟着郎君离开家乡,游历各地,郎君也不愿意去大城,带着门客们钻山越林,如果不是家人接济,他们估计早就要过风餐露宿的日子了。 现在,接济他们的张家人,被郎君赶走了,自己也没住的地方,再不往大城去,恐怕真是要睡在山里了。 可当阿牧听说,姑臧君段宁就在长安,那天打人的贵人,也在长安,他又放下了行囊,罢工不肯走了。 “郎君自己想不开,可莫要再带上我了,郎君有神仙医术傍身,能起死回生,可以至生死于度外,阿牧贱命可只有一条,惜命得很。” 张仲景见状,似乎并不意外,看了看阿牧,道:“行,那我自己去,你也回家去吧。” 阿牧没想到郎君决心已定,闻言瞪大了眼睛,眼眶不自觉就红了:“我哪里真是要走了,可那天来的都是会武的,郎君遣散了门客,光靠我一人,也打不过他们啊!” 阿牧气鼓鼓地,作势去扛行囊,张仲景只能叹气道:“你想哪儿去了?我是那种睚眦必报的人吗?” “我想去长安,是因为那个病人。” “白首忽成,这样的病症,是我无论如何都不能理解的,我总觉得,如果我就这么放弃,会后悔一生。” 他拍了拍阿牧的肩,安慰他道:“为了探明医术之奥秘,就算是龙潭虎穴,我也得闯一闯啊!” 阿牧打量张仲景的表情,见他一脸认真不似作假,便知道郎君的轴病又犯了。 能为了研究一向偏门的手艺,连做官发财的路子都能舍弃,郎君的想法果然不是他能明白的啊。 他们在城门口等了好一阵,阿牧差点都要睡着了,张仲景百无聊赖地四处打量。 长安的城墙外面,搭了不少竹棚,有的棚子外面,排了长长的队伍,队头离开的人,能从竹棚里领到一份吃食,有的竹棚里则搭在豁口的城墙附近,棚内有歇脚纳凉的工人,外棚堆着大小一致的石块。 看那吓人的豁口,仿佛就能看见不久前战火中的长安城。 张仲景闭了闭眼,黄巾之乱时,豫州受影响很大,人间炼狱一般的场景,也是他不愿意再去大城的原因之一。 然而随着牛车缓缓驶过护城河,所有的声音和色彩,都在牛车一进入城门的一刹那,鲜明了起来。 城内,熙熙攘攘的人群,脚步匆忙,各自沿着新铺砌的青石街道奔走,男女老少,或争吵,或呼喊,鲜活的生机,正在这座饱经战火摧残的旧城之上迸发出来。 道路两边,扬尘满天,有货郎挑着担子吆喝着,街边有人喊着整齐的口号,将一根根巨木,用一种他没见过的装置,吊到新搭的屋顶上。 “咳咳——”张仲景被尘土迷了眼睛,用袖子捂住口鼻,呛了两声。 车夫是附近村庄的农人,张仲景治好了他的恶疮,他便顺路载他入城。 见张仲景言行儒雅,车夫在车前笑道:“郎君莫怪,城内最近处处动工,日间便是这般尘土飞扬的,到了晚间会好一些,郎君要是在城里过夜,可以去城西歇脚,那里动工比较早,环境也相对好些。” 张仲景点点头,目不转睛地看着街边各种他从未见过的事物,旁边累瘫的阿牧也爬起来,好奇地朝街道两旁打量着。 他虽然没去过洛阳,但是他敢说,就是洛阳最繁华的街道,也不过如此了。 可长安不是才结束战乱吗? 车夫在一片停满了牛车的平地上,停了车:“我就送二位到这里了,我看郎君也是读过书的,如果没有着落,市集街前有个朝廷搭的招工处,那里每日会放最新的工单,有适合的就能去做工,按天付工钱,干一天,饭钱就有了。” 车夫给平地前一个看牛车的老人付了一钱的报酬,阿牧拖着行囊艰难地下了牛车,张仲景却因为车夫的话而出了神。 朝廷搭的招工处…… 什么朝廷? 朝廷不是在洛阳吗?
第155章 “如今的北方, 洛阳有王允和孙坚,是王都所在,长安有曹班和段宁, 她们挟天子以令诸侯,使君饱读经史, 您更看好哪边呢?” 吴郡娄县, 听闻致仕的故交州刺史郑玄要在此地开坛讲习,远近的儒生以及好奇的百姓都赶过来聆听。 吴郡本地世家这几年通过和交州格物院的商贸往来,赚得盆满钵满,得知郑玄要来, 早早放出消息, 借郑玄的名声扩大本郡在扬州的影响力, 县令还把县府别院腾出来,打扫干净, 供郑玄一行借住。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93 首页 上一页 13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