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最大的痛苦就是孤独,但想化解孤独的方法也有多种。 面对牟老郎中的自责和解释,顾沐云道:“师父,你以前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马师父的生活也是你一直羡慕的。不如我替你出门去走走,有什么奇人异事就回来讲给你听。” 牟老郎中抚须大笑:“好好好,那你出门仔细些,早宿店,别赶夜路,随时送信回来。” 顾沐云答应。 她要能出门,也是答应顾大伯他们一月一封信的。 信从沿途驿站交到孝泉县衙顾长水那里,比单独托人送信便宜,也方便。 严风舟和二师兄都答应会照看金针堂。 金水和水萍有什么搞不定的会来请教,相当于免费教徒弟了。 肖永福娶了到医馆打工的环儿娘,说是娶,还不如说是赖上的。 环儿娘为了给女儿治病,从义诊时追到关口镇来,顾沐云刚开始每天点穴按摩,渐渐是四天、十天一次,持续整整一年。 环儿现在虽然行动不如常人,但能脱手走路,不再是以前那样瘫坐地上,连大小便都不能自己解决。 母女俩为了感谢杏林堂的收留,见到医馆里的活就做。 肖郎中是一个单身汉,衣服的缝补浆洗让母女全包,做着做着,就连人也包了。 两人简单举行个婚礼,成了一家。 秋风萧瑟,雾气蒙蒙,早上天光微亮,顾沐云和翠青就驾车出了关口镇,一如当年离开江荆府城。 因为小陆子还要念书,就留在关口镇,托给花堂嫂照顾,此行只有一主一仆。 翠青看着渐渐隐入水雾里的关口镇,喃喃道:“小姐,以后我们什么时候回去?” 她在关口镇生活两年多,已经喜欢上这里。 顾沐云轻挥一下马鞭:“什么时候在外面累了,我们就回去。” 车行出十里,关口镇已经完全看不见了,土路上只能听到哒哒蹄声和阵阵鸟鸣,显得山道幽静而漫长。 转过一道山弯,前方薄雾里突然出现一个人影。 马车走近,这才看清楚那人的容貌,顾沐云沉默了。 赵平满身露水,就连束发的布带都湿漉漉贴在头上,肩上挎着一个大背包,正站在道边对着自己笑。 翠青“啊”的一声惊呼:“赵郎中,你、你这是等了多久,怎么衣服被露水都打湿了?” 赵平依然看着顾沐云:“不知道你们什么时候走,我上夜时就在这等了。” 这是怕顾沐云不带他,硬在荒山野岭等了大半夜。 顾沐云垂下眼帘:“赵师兄,你这是何苦呢!” 赵平上前挽住马缰:“你要去云游,我陪你去。” 顾沐云微微一笑:“我这一走,什么时候回关口镇也没有定数,你家里……” 赵平把自己的包裹往马车上塞:“我把这些年挣的银钱都给了爹娘,足够他们养老,还有哥嫂照顾。 师父和我爹娘有约定,以后不会再过问婚事。 再说家里有五个侄儿,传宗接代之事也不是我必须得办的。 趁着年轻,我也想出门长点见识,师妹不会拒绝多带一人吧!” 他还记得顾沐云说过别再提“成亲”这句话。 包裹放好,人就往车上爬。 可在路上等得太久,腿站硬了,身体发僵差点滚下车,还是顾沐云一把抓住才没有摔倒:“赵师兄,小心了。” 赵平坐进车就问翠青:“有没有吃的,我饿得不行。” 翠青赶紧取出大伯母准备的干饼和水。 赵平吃得狼吞虎咽,含含糊糊道:“这是往哪里走?” 翠青道:“我们是先回江荆府……”话声不断。 顾沐云挥鞭,马车重新起程,渐渐消失在白茫茫雾气之中…… 一年后,民间流传起一句话:这世上有神医,在各处云游。 师兄药有神,师妹针如仙,能妙手回春,能起死回生。 (全书完)
第237章 番外(一) 江荆府弥鹿镇。 时处腊月,位于南北要道的弥鹿镇依然车水马龙,旅人如织。 仿佛两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场瘟疫,只是闲人口中的一个传说。 朝阳初升,有卖豆浆的小车吆喝着从街巷走过。 时不时就有主妇开门买下一家的早餐。 一处不起眼的小院门从里打开,翠青搓着手探身出来:“哎,李二哥,今天我再买一罐豆浆。” 卖豆浆的小贩赶紧停车,扯过肩膀上的布巾弹去身上灰尘,这才打开车里用棉包盖住的木桶,一边从桶里盛出滚烫的鲜豆浆,一边笑嘻嘻道:“翠青姑娘,你家郎中今天下午可有空?” 翠青探头看他打豆浆,随口道:“你问郎中?我家没郎中。” 李二挑着眉:“哎,翠青姑娘又打趣我,当然是顾姑娘,我媳妇说还想再看一次诊,想请她去一趟。” 翠青没有直接回答,只买了豆浆就回了院。 院里,只穿着单薄衣裤的顾沐云收功,看着急匆匆回来的翠青道:“李二今天要我出诊?” 翠青点头:“还真让小姐猜着了,李二说他媳妇还要看诊,问你什么时候有空,我没有答。” 顾沐云拿起旁边的夹袄穿上,系着衣带道:“先别答应,让他再请一次我们才去。” 翠青端着豆浆去灶间盛包子。 吃过早饭,顾沐云拿了纸笔出来,先给顾长水写了一封信报平安。 然后再写一封:“赵师兄,如月客栈的事已经有了眉目,你那边的学习为重,不用挂心此事……” 信很短,只有寥寥几句。 两人从关口镇出来就直奔江荆府,有以前顾廷柏的好友同事帮忙,再加上修改解剖图的功劳,顾沐云顺利推荐赵平加入尚医局。 而她自己到弥鹿镇定居下来,这里就是瘟疫之地,也是让顾廷柏丧命的地方。 萧公子一行人虽然给顾廷柏正名,并给了抚恤金,但真正的内幕没有说过,就连尚医局也没有凶手。 顾沐云明白,这不过是政治上风波,死的人只是小虾米,谁都不会放在心上。 顾廷柏因为有自己在,所以有一句道歉,但小陆子一家,还有其他几十个无辜送命的人什么都没有得到。 于是,她来到这里,哪怕自己什么都不能做,也想弄清楚究竟是何人放的瘟毒,还有那是什么瘟毒。 赵平进江荆府尚医局也有目的,他除系统学习医术,还需从中找到线索。 弥鹿镇虽然是镇,但地处要道,南来北往的人众多,当地商贸繁华,自然不是关口镇那样的小渡口可比。 而且面积比孝泉县还大,当初瘟疫封镇一月,几乎断了南北联系,只有绕水路才能通行。 镇里瘟疫最早发病在如月客栈,后来顾廷柏几人也是在这里去世的。 两年多过去,如月客栈早已经物是人非。 房子虽然还在,但已经废了,大门被封,至今为止没有开过。 东家受过大刑后死在狱中,家人也不见踪影,恐怕是凶多吉少。 客栈的掌柜小二各自四散,找不到人。 顾沐云到弥鹿镇一边走街串巷当摇铃游医,一边打听消息。 三个月时间终于让她打听到有用消息。 东升巷一个妇人曾经在如月客栈当过茶水婆子,现在隐在家里磨豆浆,不见外人。 于是,顾沐云带着翠青就在李记豆腐店不远的巷子赁院子。 前不久,翠青故意跟卖豆浆的李二说起自家小姐是游方郎中,虽然不固定坐堂,但医术有特别之处。 李二正愁自家媳妇身有红疹,不方便让那些男大夫看病,一听顾姑娘会医,就请她上门医治。 顾沐云去李二家看过,见李二媳妇为寻常湿疹,只是拖延时久,红疹遍布胸乳之间,渗液糜烂,痛苦不堪。 顾沐云开了药方,又留下药粉,看来病症已经减轻,需要复诊了。 只是这复诊,顾沐云不想立即过去,还需要再走动两次。 第二日早上,翠青惯例买豆浆。 李二没有收那两文豆浆钱,而是亲自进院,请顾沐云看诊:“顾姑娘,我媳妇现在已经大好,只是怕见火,一到熬豆浆的房里还会发痒,想再喝一副药把病送远些,就看你什么时候方便过来?” 这次顾沐云答应了,说下午等李二媳妇豆腐房里空下来,再去看诊。 李二见她下午去,这才推着豆腐小车离开。 下午,顾沐云如约而至,李二媳妇崔氏也早早等着,解衣露出胸脯,见上面皮肤斑斑点点抓痕,而原本如同牛皮藓一样的红疹子已经退去。 崔氏道:“顾姑娘,我喝了三贴药就见好,现在只是摸着会有轻微发痒。” 顾沐云仔细查看后,微微点头:“这是正常现象,你莫要担心。我再给你开一副方子,喝完应是无碍了。”说着便提笔蘸墨写起药方。 开好方子交给崔氏后,顾沐云就要告辞,却被妇人叫住:“顾姑娘,能不能给我婆婆也看看,她睡不好觉已经两年多时间。” 顾沐云精神一振,李二的娘正是如月客栈的茶水婆子,从离开客栈就每天只在家磨豆腐,从来不出门。 李二一个卖豆腐的小生意人让自己登门看病,恐怕多是为他娘了。 “好,我本就是看病的,多一个患者还能多一个诊金,当然可以了。”顾沐云接下病人。 李二媳妇崔氏转身就去了里屋。 没一会,她带着一个五十多岁,衣服头发收拾得干净利落,但看起来精神萎靡的妇人。 “娘,这是顾郎中,她的医术好,你就把自己哪里不舒服说出来吧!” 崔氏对自己的婆婆很是和气,扶她在顾沐云旁边坐下,细声安慰着。 不料她才说一个顾郎中,原本正准备让顾沐云诊脉的妇人就是一愣,下一刻起身:“我没病,好好的花这冤枉钱干什么。” 崔氏急道:“娘,你夜夜睡不着起来磨豆腐,这样下去身子骨受不了,还是请顾郎中诊治一下吧。” 顾沐云装着什么都不知道,只诧异道:“李大娘是担心我医术不好,还是觉得自己尿裤子不愿被人知道?” 李大娘脸色一下变白,还嘴硬道:“你这个郎中怎么胡说,我,我哪里尿裤……” 她话还没有说完,一股热的尿骚气就弥漫出来。 李大娘的脸涨得通红,崔氏大惊:“娘,你病得这样重,怎么不早说?” 自家婆婆以前说话做事是何等精干之人,在如月客栈管着三十间房的茶水,一月能拿二两多银子。 可从两年多前那场瘟疫里死里逃生回来就不爱出门,现在生了这样重的病也不说。
第238章 番外(二) 当着儿媳妇和郎中的面尿裤子,李大娘羞愧难当。 可她还是不愿意看诊,仿佛是不喜欢见郎中:“我只是今天喝多了水,不吃药。”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47 首页 上一页 14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