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不明白自己的婆婆怎么这样执拗,但想到婆婆受到的惊吓,之前就一直不敢看郎中,所以才请顾姑娘来家里。 终于说服婆婆诊病,没想临了又反悔。 就在崔氏还想劝婆婆治病时,顾沐云已经起身告辞:“崔嫂子,既然李大娘只是喝多了水,那就没什么大事。 李大娘只管好好养身体,不用诊脉了。”说完带上翠青就离开李家。 两家间隔得并不远,转过两条巷,顾沐云和翠青就回到租来的小院。 等顾沐云关好门,翠青压低声音道:“小姐,李大娘脸色苍白,眼圈发黑,肯定睡得不好。还有身上是刚换的裤子,她也会尿湿病得不轻。” 她刚才就看过,李大娘的裤子连坐痕都没有,肯定刚换才出来。 那就是上过茅房的,喝再多水也不会马上尿,只会因为尿失禁已经相当严重。 咦,以后李二家的豆浆不能买了,想想都脏。 混在医馆,跟着天天需要望闻问切的小姐两年多,耳濡目染之下,翠青虽然没有学到很多医术,但这察人观貌的本事日易见长。 看人走几步路,看人脸色举止,她也能推测出人的身体情况。 顾沐云点头:“你现在看事越来越仔细了。 我看见她听到崔氏喊一声顾郎中时,身体抖了一下,然后就尿了裤子,失眠失禁,这是以前受了惊吓。” 这是顾沐云看见李大娘后,对她参与瘟疫表示怀疑的地方。 李大娘看起来精明能干,其他伙计能跑的都跑了,尽数离镇,她就该走。 因为要是被人怀疑上,肯定会下手灭口,可她偏偏留下来了。 翠青皱眉:“老爷的事她肯定知道,说不定老爷就是她害死的。” “先别这样肯定,李大娘能活着,那些事应该牵扯不上她。至少明面上她是无辜的。 但事发在如月客栈,所以她才怕我这个顾郎中。” 顾沐云没想过自己能运气爆棚,会在第一把就找到关键人。 京中人已经来弥鹿镇查过几次,如月客栈的东家这些知情人早被灭口。 李大娘身为如月客栈的茶水间婆子,肯定被严查过几次。 能活到现在,应该不会牵扯太深,要不然活不成。 只是其中有什么原因,自己还得慢慢看。 李家屋里,李大娘怒瞪着儿媳崔氏:“你怎么没有说她姓顾?” 崔氏被训斥得莫名其妙:“娘,你这是怎么了,顾姑娘姓顾跟你看病有什么关系?” 李大娘心里悸动不安,只感觉胯下又是一阵热意,有苦难言越发恼火。 她避开“顾郎中”这个话,支支吾吾道:“明天,我还是回乡下你大哥家去吧。” 听到婆婆又要回乡下老家,崔氏的脸就黑下来,冷着声音道:“娘,你以前老说大哥在乡下辛苦,家里人多,还养着奶奶,要把客栈挣的银子全部拿回去,我也不说什么。 可现在大哥养着奶奶,李二留你养老,你还要回去,就是想让人戳我们嵴梁骨,以后我可就不管你了。” 李大娘一下就没了底气,她心里明白,二儿媳说会被人指责不孝,其实是家里孩子小,想让自己留下帮忙磨豆腐。 自己以前在客栈当茶水婆子,每月能拿到二两银子的月银贴补家用,两个儿子都很是孝顺,磨豆腐这样的事不会让自己干的。 现在如月客栈被封,自己身无分文,也没有挣钱的路子,只能跟着儿子过活,留在镇上。 只是这两年多来,一想到瘟疫里死的几十个街邻村民,还有那几个来治病救人的郎中,她就夜夜难眠,简直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但她不敢死,至少不敢现在死,她怕死了会被说成罪人,一辈子得不到清白。 东家和掌柜死了,说是理事不利,畏罪自尽。 两个伙计死了,说是因为怠慢客人,被那几个住店的客人杀了。 她只敢越发小心管着灶间热水和茶,谁要水就立即送去。 郎中们要她随时用水洗手洗衣服,饮食全部煮过蒸过才能进食,不粘一点生水,她也照做。 仔细着有好处,她没有染病。 也正因为没有染病,这一年多来几拨人来打听消息,都会找她问一遍。 她就说自己只在茶房做事,别的一概不管。 没有跟那隔间的人接触,所以才没染病。 来人见问不出什么,也就不管她了。 没人问,也没有性命之忧,就是心里难受夜不能寐,二儿子家要磨豆腐,她索性天天夜里磨豆腐。 可人再是能逞强,身体也扛不住,初时还只是咳嗽时会渗几滴尿。 拖一年多,现在是心里一虚,下面就滴滴答答。 好在家里有井,磨豆腐又要锅里灶上的转,自己天天换衣洗衣,儿子和儿媳妇只当自己是爱干净,没有破绽。 现在突然来一个“顾郎中”,心里害怕,这漏尿的毛病也突然重了。 见婆婆不说话,崔氏皱眉,抬手捂鼻:“娘,你还是明天找人看看你这病吧!我们做豆腐生意,要是把人知道你生病,这生意还怎么做。” 李大娘知道自己不能再拖,只能答应道:“我那里有药方,你去抓一副药来就是。” 她不想见郎中,尤其是镇上的。 瘟疫时,镇上那些郎中都好好的,只死了尚医局三个。 想到以前在如月客栈时,那个顾郎中给自己开过咳嗽药方,现在自己也是咳嗽漏尿,索性再抓来吃吃。 第二天,李家没有找顾沐云看诊。 顾沐云也不急,重新走街串巷的当铃医。 她这个铃医走得不远,一直在附近的街巷转着,其中就包括李家豆腐坊。 街坊四邻里谁要是腰酸背痛的,无论是走在买菜的路上也好,还是守店看家中也好,反正两个字“方便”。 只需要三五文钱就可以找她扎两针,针到痛除。 钱少事少,效果还不错,不少人就专门在这些巷子等她。 顾沐云一天也能挣三五十文,够她跟翠青两人的吃喝。 就是冬天里走在外面,寒风吹得人难受。 就在顾沐云刚给一个拉板车的力工扎过腰疼,抬眼看见李二媳妇崔氏拎着药包回来了。
第239章 番外(三) 崔氏没想到在半路遇到顾姑娘,顿时有些尴尬。 忙将抓来的药包放进菜篮中,有话没话的打招呼:“顾姑娘,你这是在看诊啊?” 顾沐云点头:“趁着天气不错,出来晒晒太阳。” 现在出太阳,外面晒着比屋里暖和。 崔氏走出几步,还是忍不住回头:“顾姑娘,你能不能帮忙看一下,我婆婆那病吃这药行不?” 婆婆这药是拿以前的方子抓的,没有郎中看过,也不知道能不能吃。 万一没用,白白浪费五十多文钱。 不如找顾姑娘帮忙查验一下,帮忙查验不用花钱。 她把手中药包拎出来就想打开。 顾沐云赶紧摆手:“药包别打开了,你把药方给我看看就是。” 自己没赵平那本事,不用处方,只看药渣就可以把药认全,就连治什么病也说个八九不离十。 见顾姑娘愿意看药方,崔氏忙取出一张纸。 顾沐云接过展开,熟悉的字迹就显露出来。 这处方的确是顾廷柏开的,在关口镇看了几年那些书集和手札,顾廷柏的字自然是熟悉的,不会认错。 看来,李大娘跟顾廷柏认识,还有接触。 顾沐云压住心里激动,认真看过药方,又问了一下李大娘的病情。 什么时候咳嗽,咳嗽声音是响亮还是沉闷,有痰声还是干咳,是晚上咳还是早咳。 因为寒热不同,这咳嗽是有区别的。 还有那失禁之症是什么情况。 顾沐云问得仔细,崔氏却搭不上来,她只知道婆婆失眠,就是咳嗽几声也当烟熏火燎的弄得。 现在又说到失禁,更是烦躁,她完全不知道啊, 又生怕传出来自家生意做不成,忙道:“顾姑娘,我婆婆只是咳嗽,你看这药能治失眠不?” 一个方子想看三样病。 顾沐云笑笑:“药方没有错处,吃不坏人的。 但能不能对症治病就不好说了,你且先喝着吧!” 崔氏茫然,不过在药铺抓药时,药铺的人说过药方无错,可以治咳嗽。 现在顾郎中也说药方无错,吃不坏人,那就先喝了再说。 等崔氏离开,一直在旁边坐着小凳子,边晒太阳边做鞋垫的翠青跑过来:“小姐,李大娘在她家门口往这边望。” 这条巷子的尽头就是李家。 “嗯,我们先回去,不用在这里等了。”顾沐云找到线索,可以收工回家。 两日后,天色阴沉,寒风刺骨,顾沐云没有再出门。 她跟翠青在家里升起炭火,煮茶磕瓜子,烤到手脚暖和,再提笔在旁边的小桌上描几笔解剖图。 尚医局说了,她画一张图给十两银子。 这些图本来可以让画工复制,但啥事都需要一个出身正宗,解剖图也一样。 有朝廷拨款,解剖图就让郎中们自己亲手绘制,万不会出错。 顾沐云自然也领了这差事。 她在绘画,翠青端着茶过来:“小姐,这是姜枣红茶,看这次调的味道合适不?” 翠青痴迷药膳,赵平给她一些方子,有空就拿顾沐云做实验。 平时做饭放药,就连最简单的姜枣茶,她也要分个多少比例。 顾沐云接过茶喝一口,细细品尝:“味甘,微苦,你除去当归,还在里面放什么了?” 翠青道:“小姐月事该到了,奴婢就用当归和益母草煮水泡茶,这是赵郎中教我的法子。” 顾沐云没再说话,只把茶一口饮尽。 李大娘的药喝完了,李二又找上门来:“顾姑娘,还是麻烦你去家里,给我娘瞧瞧病。” 顾沐云现在就是一个铃医,谁叫谁到,李二让去家里,她自然去。 这一次,李大娘没有再一惊一乍的,不过在诊脉时,不停打量顾沐云的脸。 从离开关口镇,顾沐云就穿回女装。 毕竟不是扶灵返乡的仓皇,也不用躲开西院过于热情的关爱,换上女装不用再处处跟人解释。 此时穿着女装的顾沐云,跟尚医局郎中顾廷柏就不是特别像,但李大娘还从她眉眼间看到一丝熟悉的感觉。 李大娘在看脸,顾沐云在认真看病。 李大娘舌淡苔白为阳虚之相,但脉弦为肝气郁结。 “李大娘,你入眠难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最初情况怎样?前几天咳嗽药吃了然后如何?”顾沐云直接开始问诊。 李大娘看看旁边的儿媳妇崔氏,欲言又止。 翠青一直陪在旁边,见这情形显然是有话要说,她立即对崔氏道:“崔嫂子,我家小姐这些天有些上火,想找一碗点豆子的卤水。”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47 首页 上一页 14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