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怎么强撑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方也越来越焦虑,找不到出路的焦躁和亲妈天天在家念叨的压力堆积在一起,让小方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 高彦芝来家里通知招聘会的时候,小方都怀疑是不是自己太久没睡好,产生了幻觉。 谁?明瑜——宋明瑜?! 针织总厂?还是要开招聘会! 这三个词组合在一起,怎么听怎么像是天方夜谭。 可再怎么心里半信半疑,但眼下小方还是本能地收拾起了自己,厂子分崩离析之后,这就是她唯一一个觉得还有可能的机会。 说什么也不能丢啊! 小方心怀忐忑地走下楼,发现有不少邻居,也是针织总厂的同事,都和她一样,带着一点点犹豫,却一个个都打扮得十分整洁。 众人彼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说话,只是往外走。 离开家属楼没多远,小方就听见了广播喇叭的声音。 “参加招聘会的职工同志,请前往礼堂——” 小方精神一振,还真有! 她忍不住心里的期盼,匆匆地迈开步伐。 礼堂这地方,针织总厂的人都熟悉,这是每次厂里有什么大事件的时候都会用的,只不过小方对这里印象并不好,毕竟上一次来,就是听吴书记和厂长他们宣布厂子破产的事情。 在小方的印象里,礼堂也很久没人维护了,就像是针织总厂一样,弥漫着一种大限将至的沉沉暮气。 然而映入眼帘的模样却截然不同! 比起上次员工大会的时候,今天这里显得要喜气洋洋得多! 整个礼堂的四面墙壁上都挂着鲜艳的横幅—— “不论过去,只看未来。” “脚踏实地,劳动致富。” “公平,公正,公开。” 每一条横幅上,都是激励人心的内容,一句话都没提到针织总厂破产的事情,却又好像句句话都是在为总厂如今走投无路的职工们打气。 小方怔怔地看着那上面的横幅,本已经感觉冰凉一片的心里,却又慢慢酸软着,像是冒了一点零星的泡泡起来。 就在她愣神的时候,礼堂门口,宋明瑜派来负责维持秩序,引导路线的员工小跑着过来了解情况了。 知道小方就是针织总厂的员工之一,是过来参加招聘会之后,对方迅速把她引进了会场。 礼堂的主席台上,原本给领导们用来讲话的长桌,如今改造成了一个“临时招聘桌”,长长的木桌拆成不同的小桌子,每个小桌子里头都坐着一个负责招聘的人。 引导的员工把小方领到了其中一张桌子面前。 “新民叔,这位方姐是第一车间的职工。” 张新民应了一声,从一摞资料里抬起头来,“哎哟,小方!” 因为高彦芝的关系,小方和张新民也是打过交道的,张新民爽朗地笑了笑,毫无陌生感地和小方寒暄了起来。 小方原本还有些忐忑,但张新民一来小方本来就认识,二来,都是出自针织总厂,那股心里弥漫的不安一下就暂时止住了。 唯独有些不安的是—— 她能行吗? 宋明瑜,这个名字如今可是针织总厂人人知道的神话。 她还是个小纺织女工,人家年纪轻轻,都已经当上了大老板,那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 平时大家只是闲聊,聊到宋明瑜的时候都还是有些羡慕,如今对方办了招聘会,小方一方面跃跃欲试,把它当做了救命稻草,另一边又有些自我怀疑。 她就一纺织女工……能做什么呢? 但是无论如何这个机会也不能放弃,小方还是逼着自己开口,下意识还保留着以前的称呼:“张组长,我是看到说招聘会……” 后面的话还没说出口呢,张新民点点头:“是这样的,这次招聘会,主要就是明瑜和明香两家公司招聘。” 张新民很耐心地和小方讲解。 “这一次呢情况特殊,也和外头的招聘会有点区别,不是投简历那种方式,而是根据咱们这边的名单来分配。” “分配?” “对,主要是结合你的工作经历,纺织这边呢就去明香,其他岗位那就去明瑜……” “当然,这个也会尊重你的意愿,还有你自己的特长。” “要是你有特别擅长的方面,那就以这个为准,总而言之,只要你有认真工作的心,明瑜也好明香也罢,都会欢迎你的加入……” …… 这一套“特殊”的招聘规则自然是出自宋明瑜之手。 宋明瑜当然早就料到了针织总厂的结局。 不是这两天,也不是这两个月……而是从她刚刚穿越那会儿开始,就已经知道针织总厂最终会走向没落。 而这只是一场时代潮落的起点,不止是针织总厂,有太多国字头会在这一轮行业大洗牌中,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步针织总厂的后尘。 所以,很早之前,宋明瑜就在想一个问题—— 她能做什么? 在这场时代变故之中,她能做些什么,才能保护好身边的人? 那时候宋明瑜的想法很简单,她的能量有限,能把林姐、高阿姨这些亲近的邻居帮一把就不错了。 毕竟那时候她的明瑜小饭馆也才刚刚步上正轨,泥菩萨也自身难保,再多的她也做不到。 但是后来发生了那么多事,“明瑜”从一个饭馆,渐渐变成了她美食事业的起点。 小饭馆,酸辣粉,粤菜业务……甚至是和林姐一起开了Venus,成立了“明香服饰”。 宋明瑜如今的话语权和份量,已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在针织总厂破产的消息刚出来的时候,宋明瑜就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她有没有更多能做的? 不仅仅是能帮助到更多的人,而且,她也能从中有所收获。 宋明瑜想了很久,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 那就是自己吸纳掉针织总厂的这些员工! 她的思路很清楚,针织总厂的消亡是时代不可逆转的洪流,她有再大的本事也无法改变这件事情。 但是反过来说,正是因为她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所以现在才是她的机会。 现在明瑜和明香的摊子已经渐渐铺开了,作为一个八十年代的新兴民营本土企业,它们俩的发展势头都堪称迅猛。 盘下针织总厂不是一个好主意,它如今负债累累,仅有的厂子资产也会被债权人瓜分,那些设备更是不值钱。 真正针织总厂的核心是什么?不是那些生产线,也不是那些厂房。 而是这数以千计的员工! 如果有了针织总厂这些员工,完全可以让宋明瑜的事业版图直接往外扩张一大步。 之前针织总厂里闹得鸡飞狗跳,宋明瑜却离开南城,就是为了处理这件事—— 要想吸纳掉尽可能多的总厂职工,她需要做更多的准备,不是小打小闹,而是要大施拳脚。 宋明瑜先飞了一趟港城,和郑氏谈了一笔生意。 她要建厂。 面对郑氏兄弟,宋明瑜的话说得直白而清晰,“我打算让它背靠明香服饰,成为南城,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纺织工厂!” 这不是狂妄,这是野心,而且是如今宋明瑜的力量完全能够实现的野心! Venus在港城如今如日中天,早已有了自己的固定受众。 曼宜的《旺角卡门》还没面世就已经引来了无数关注,Venus更是靠这部电影的先期宣传有了不少的潜在新客户。 更别说新增设的子品牌“洛神”,专走高定路线,已经在港城有了一定的名气,毕竟Anita这个天后巨星亲自为其代言,哪个红毯都穿着夸着,洛神火,只是时间问题。 单靠珞璜一家服装厂,对于接下来宋明瑜要扩张版图的计划显然不够,而且她也已经不满足于和步厂长合作的方式。 她的计划第一步就是收购珞璜服装厂。 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厂子,那才能指哪打哪! 新的厂子会在现有的珞璜服装厂厂房上继续扩建,利用郑氏的港商身份,这个厂子就可以做成“合资”模式。 还是和Venus一样,郑氏不参与管理,但仍然可以拿到丰厚的盈利分红。 这是一步双赢的棋,对郑氏来说,他们早就想要一个彻底打入内地的机会,哪怕纺织业并非是郑氏老本行,但这种商业巨擎本就擅长从一个口子开始,以点及面地发展。 而对于明香服饰,对于宋明瑜、林香,对于Venus和洛神,它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有港资的加入,极大地分摊了建厂的风险和成本。 对于郑氏来说,在内地建厂那简直是不要钱,免费建,他们甚至非常殷勤,直接派人前往南城,直接把这件事给彻底敲定下来。 和郑氏商谈完,宋明瑜马不停蹄又飞回了南城。 这一回,她去见了南城市长骆京明。 两人上一次见面,还是在八一路美食街,骆京明做主给宋明瑜安排了明瑜小饭馆门店那会儿。 但她刚好吃选在针织总厂破产后来找他,并没有令骆京明多惊讶。 就在两人洽谈小饭馆的事宜那会儿,宋明瑜就曾经有意无意委婉和他提起过针织总厂的情况。 那时候针织总厂的情况还没有这么糟糕,宋明瑜也只是点到即止,提了一下Venus的情况,延伸到珞璜这种私营服装厂,和针织总厂这种国营厂子。 骆京明好奇,问她怎么从来没考虑过和国字头合作。 宋明瑜只把在纺三的经历一笔带过,随即笑吟吟地说。 “私营厂子有提成,有奖金,有绩效,利润其实一点也不低,关键是精气神好,一个厂子都卯足力气往一个地方使劲。” “骆市长,国营厂子的确是中流砥柱,但随着日子往前走,说不定以后这些私人厂子会越来越有存在感——比国营厂子还过得好也是有可能的。” 宋明瑜当时说这番话,骆京明只做是笑谈,他掌管着整个南城,南城就是在国营厂子上建立起来的,他当然知道如果国营厂子真的没落,南城必然也讨不了好。 所以他才大力招商引资,南城的国营厂子,谁家没有吃到这份红利? 骆京明觉得宋明瑜关于私营厂子的优点说得很有道理,但是要说国营厂子会过得不如私营厂,这判断有一点稚嫩。 毕竟是年轻人嘛,能理解。 可骆京明没想到的是,针织总厂爆的雷,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震动了整个南城—— 原来一个国字头的厂子衰败起来,一点不比私营工厂要慢! 甚至这倾颓之势如山倒,连挽救的余地都没有。 骆京明不知道和纺织局、工业局、市委办的开了多少次会,熬夜熬得头发都掉了一堆,却就是没有第二条路走。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73 首页 上一页 26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