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搓搓手指头,又去捻了块糍粑来吃,珞璜那边的小特产,用炭火炉子烤出来的糍粑,外壳焦香,里头又糯又绵。 “以前那是没钱,老想着一套房子要住一辈子,真让我们选,我也想住小楼,想住套间,有啥不好。” 两人如今阅历都不少,但要比起眼光,都还是自认不如宋明瑜。 “明瑜呀,你觉得这商品房真能做成……比现在这些房子还厉害?” “当然,以后商品房会越来越多的,咱们要买就买商品房,都能升值的。” 宋明瑜吃掉一块焦香的糍粑,擦擦手,“而且粤省那边不是在推广吗,买房子可以贷款,能买肯定是买了划算,以后城市发展规划什么的那就是白赚。” 林香有些疑惑,“但港城的房子……我看似乎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港城和咱们不一样,他们前头发展过了,咱们这边还没发展呢。” “以前很多人也说个体户做不起来,可是时代是会变的,你看,现在大家宁肯去Venus买衣服,那也比买国字头那些老款式好。” “现在咱们看着那些房子是觉得和平房院子住起来不一样,但是林姐你想想以后呢?” 进入九十年代,尤其是千禧年前后,那日新月异,发展得特别快,情况完全不同。 “就打个比方,咱们只需要一两个小时就能到锦城,要是咱们在家里头动动手指就能吃到饭馆的菜,就能买到天南地北的东西,甚至就能订到去琼岛的飞机票,早上在南城吃小面,下午就在琼岛的沙滩上漫步——” “这太稀奇了。”高彦芝忍不住插话,“明瑜,你说的指不定是哪个电视剧里的呢。” 宋明瑜笑了笑,没纠正高彦芝的说法,对八十年代的人来说,这一切的确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南边儿这两年肯定能卖出去不少房子,到时候咱们就知道了。” 高彦芝若有所思地把这句话给记了下来,打算回头好好去找找南边的报纸。 要是这买房子能行,她也买商品房呀——明瑜说的准没错! 三人闲聊着,去买菜的中年男人两人组也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串大大小小的孩子,陈景行、陈念嘉、宋言川,徐妍也来了,牵着最小的小蝶。 除了小蝶,其他人手里头都提着菜和肉,今天这一顿可是鼓足了劲儿要做一大桌子菜的,采购的时候是一点没手软。 除了猪肉,甚至还奢侈地买了牛肉、羊肉——还有两条鱼! 两个男人屁颠屁颠地提着那两条大草鱼进厨房打理去。 几个孩子带着小蝶去屋子里烤小太阳玩纸牌。 宋明瑜之前趁着有空教宋言川玩“乌龟”,现在变成了几个孩子打发时间的最爱。 没多久,小院的门又被敲响了,今晚上的客人们陆陆续续到来。 宋明瑜的两个徒弟——江宛如、陈冬青和他母亲跟妹妹、“明瑜”这边的负责人毛小静、夏娟和她儿子薛绍、如今升任明瑜酸辣粉的负责人彭倩、“Venus”的负责人江子琼。 每个人手里都提着年礼,还有什么糕点之类的东西。 “今天难得大家一块儿聚一聚,不能空着手来。” 江宛如还记着要给宋明瑜最后站好一班岗,她今天是从小饭馆赶过来的。 明瑜小饭馆的运作很稳定。 江宛如本身就是资深管理,连港城那种大茶餐厅她都能运转得井井有条,宋明瑜这个明瑜小饭馆虽然在南城算是大饭馆,但对她来说还是信手拈来。 她甚至有空帮宋明瑜带了一批管理出来,包括之前负责主管人力培训的毛小静她们。 “这样,我回头离开南城,师父也不用担心小饭馆的店长不好找了。”江宛如笑吟吟地说,“我这个徒弟可是又带了个徒弟出来,帮师父分忧。” 轮子轱辘轱辘地划过地面,吴书记两口子也来了。 不过如今不能再叫吴书记,针织总厂破产清算之后,吴书记拒绝了市里面的橄榄枝,没有去纺织局上班,而是来了明香服装厂,当了副厂长。 厂长还是交给步厂长在做,名义上是一正一副,但谁都知道,两个人在厂子里都有相当的声望。 尤其是吴副厂长,明香服装厂有许多总厂的老员工,他镇着厂子,一来更加井然有序,二来,他也有丰富的经验,明香服装厂现在许多技术管理经验,都是他带过来的。 “年夜饭,我也没什么好带的,就带了两瓶好酒。”吴副厂长如今身体是不方便起身了,两瓶酒抱在他怀里,稀奇得很,“今晚上不醉不归。” 陆陆续续又来了几波人,盛凌冬难得来得晚了一些,严鸿飞跟在他身后,骑了个三轮车,里头摆着半头结结实实的羊。 “大冬天的也放不坏,炖汤红烧都行。” 严鸿飞累得满头大汗,薛绍招呼着他去堂屋打热水瓶的水洗把脸,严鸿飞都来不及,直接去院子旁边接冷水擦了把脸。 “两个月前凌冬就订了,就等着今天送过来呢!” 众人本身忙忙乱乱的,这么多人,哪怕是三个院子打通,那都不是一个桌子能坐下的,拼了足足三个长条桌,从这个院子摆到那个,才将将是能坐下大部分人。 还得再搭几个分桌,像是吴副厂长、张新民、陈继开这些要喝酒的男人就去单独的酒桌。 盛凌冬是不喝酒的,他到了院子就挽起袖子主动帮忙,偏偏就那么巧,无论他手里头正忙什么事,宋明瑜那边要是有什么事情需要她动手,他都能第一时间不动声色把事情接过去。 最后宋明瑜就惊奇地发现,自己手上没活儿了。 其他人看了都挤眼睛——这铁定是有情况! 吃饭的时候就更是了。 盛凌冬直接正大光明地坐到了宋明瑜的左手边——她右手边是林香,众人就看见两边都在殷勤地帮宋明瑜布菜。 没一会儿宋明瑜碗里就起小山了。 林香看了盛凌冬一眼,默默地把话头给止住了,高彦芝坐在她身边,拿手肘轻轻撞了她一下,“这是……明瑜处对象啦?” 任谁来看,这两人都是在处对象。 不仅仅是因为盛凌冬很关心宋明瑜,关键是宋明瑜也接受得很自然,两人一边吃饭甚至还在旁若无人地聊天。 林香点点头,又摇摇头,“就算没处,也快了。” 宋明瑜本人却不知道这些八卦,她在和盛凌冬抱怨今天大家都太热情。 “在自家竟然还有抢厨房的一天。” 这一顿宋明瑜差点没能下厨,有江宛如,有陈冬青,这一屋子还有一堆愿意毛遂自荐当大厨的,三家的厨房都被征用了,旁边还有小饭馆的老店厨房,哪里还用宋明瑜亲自动手。 最后还是宋明瑜自己坐不住,总算是“抢”到了一个做菜的名额,做了一道大伙儿都没见过的菜—— 雪衣豆沙。 这是道地道的东北菜,也是著名的“有人点菜厨师都想打人”的那种难度,技艺上说不上多么复杂,但极为考验耐心和操控力。 川菜这块儿,宋明瑜觉得明瑜小饭馆如今是不缺了,倒不如往外扩展一些,像这道雪衣豆沙就是她接下来想在店里上新的品类。 而这一场年夜饭也是它的试菜会,该说不说,不愧是东北相当受欢迎的甜品,老少皆宜,几乎是所有人吃了都说好。 但最热闹的,永远还是你一嘴我一嘴地聊天。 一桌子都是自己人,大家都把话敞开了聊。 像是几个孩子要考高中的,复习情况怎么样了。 像是薛绍和小毛处了这么久对象,过年要不要去小毛家里看看,高彦芝还调侃薛绍,“咱们一大桌子人,都是小毛的娘家人,你可不能欺负她。” 又像是开年之后的这样那样的安排。 针织总厂破产之后,似乎其他厂子也有一些动静,像是纺三那些如今效益极差的国营厂,说不定也动了同样的心思。 吴副厂长说,它们身上没什么债务纠纷,说不定明香服装厂到时候可以盘下来。 明瑜酸辣粉开年之后打算做加盟投资会。 光靠宋明瑜一个人是没办法吞下全国这么大的体量的,她打算做前世某个著名奶茶品牌的路子,走直营加加盟的模式。 虽然店铺不是她直接开,但这些店铺全部由明瑜餐饮来负责统一培训、品控。 “这顿年夜饭吃过,我也要启程了。” 江宛如在岛国的基础基本已经打得很牢实,现在飞过去做最后的筹备,岛国的“明瑜小饭馆”就能正式开张。 高彦芝感叹:“这时间过得可真快,一晃眼四年,明瑜的餐饮店都开到岛国去了!” “以后不止在岛国,要我说啊,咱们漂洋过海,弄到什么鹰国,什么日不落去好了,让全世界都来尝尝咱们南城的美食!” 陈继开指点江山,彭倩从菜肴堆里恋恋不舍地抬起头来很是好奇。 “Venus不是也要去海外了吗?” “对。” 彭倩不是Venus的,她是明瑜酸辣粉的,坐旁边的江子琼却是真的在负责Venus这边的许多店面事务。 “Venus是要去日不落那边参加一个时装周。” 陈继开又是啧啧两声,胳膊搭着张新民肩膀,颇有些哥俩好的意思:“咱们本土品牌,这是不是第一个?” “是第一个。”林香笑了,“第一个去参加时装周的国内品牌,也是第一个在港城有自己时装展览的品牌。” 宋明瑜和盛凌冬聊得告一段落,接过话来:“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第一个。” 光是宋明瑜自己身上的“第一个”就数不胜数。 她是内地第一个把美食综艺带到荧幕上的人。 中央台的《周六星厨房》第一季大获成功,自然是要趁热打铁做第二季,这个第二季的嘉宾人马比起第一季,可以说是换了天地,全是如今最当红的男女演员们。 唯一一个不变的,就是宋明瑜这个主评委,这才是节目收视率的根本保证! 她是第一个,在本地专刊写美食相关,最后却做成了一本旅游必备手册的。 宋明瑜撰写的《南城食代》,最终还是交给了沪上那边的出版社来负责,宋明瑜年前刚交给那边编辑最后一卷,等校对之类的流程走完,今年就会面世。 她也是第一个做出本土化版本“米其林餐厅指南”的,比起《南城食代》在旅游上的贡献,这个餐厅指南可以说是兼具了辛辣的点评和专业的目光,还有出版社专门想要宋明瑜来写个全国版的。 连飞机食宿这些东西都给她包,还要给她顶满的版税。 换作1984年,那个春雨绵绵中的宋明瑜,那个为了能不能给自己争取到一间平房的宋明瑜,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 生计已经不再是她发愁的事情,如今宋明瑜有了无穷的时间和空间,她可以尽情去追逐自己上辈子没能完成的梦想。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73 首页 上一页 27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