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起身上台,在骆市长的手中缓缓接过表彰,并且在快门中不断露出得体微笑。 主持人在旁边激昂澎湃地说着:“希望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能够学习宋明瑜同志,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真厉害。” 穿着员工制服的小姑娘情不自禁看入了神,虽然人还规规矩矩地站着,但目光早已经飞到了电视机里头。 她才来明瑜小饭馆上班不久,但对宋明瑜却是实打实的迷妹,就这份工作,那都是冲着宋明瑜的名头来的。 南城的女孩儿们没几个不把宋明瑜当“偶像”的,年轻有为,工作能力强,又人美心善,谁不喜欢? 但偶像实在是太忙了,她来小饭馆上班以来,都还没见过呢。 只能隔着电视机这样看—— 这是宋总第几个表彰了呢?电视机里的年轻女人笑容耀眼,让小姑娘忍不住晃了神。 “要是能见一面就好了——” 她肩膀忽然被轻轻地点了一下,年轻女孩儿吓了一跳,转过身来,原来身后竟然站着人。 不是一个,而是一群。 这女孩儿一下就认出来,其中一个就是负责小饭馆的店长,江宛如! 江宛如在店里可是颇有威名,这小员工一下子就紧张得不行了,下意识挺直了脊背。 “店……” 她尝试自我解释的话没说完,因为她一下意识到江宛如的目光没在她身上。 而是侧着头,在和队伍最前列那个年轻又优雅的女人说话。 逆着光,女人肩头的日光好像蒙上的一层闪闪发光的细纱。 嘴唇微微弯一弯,目光投了过来—— 不是刚刚电视里的宋明瑜又是谁?! 这员工的心跳顿时停跳了一拍,整个人都抖了起来,“宋、宋总——” 咬字都模糊了。 “嗯?” 宋明瑜正听江宛如说话呢。 今年是明瑜小饭馆新店开业后,第一次过年,店面巡视是她亲自做。 江宛如正低声汇报着店里的情况,耳边就响起了小鹿似的怯生生的话,宋明瑜一抬头,一下就看到了有些不知所措的小员工。 不知道是不是没想到她会来,小员工见她目光投过去,更紧张了,脸上都出现了淡淡的红晕。 宋明瑜哭笑不得,她什么时候这么让人害怕了,不过想想也正常,可能是最近才入职的新人。 但她习惯了,在员工面前也不摆架子,上前两步,帮小姑娘把胸前的员工铭牌正了正,语气温柔。 “年前店里忙,工作很辛苦吗?” 这年轻女孩儿嗫嚅着,紧张得话都有点吞吞吐吐:“没有……没有辛苦,谢谢宋总关心。” “辛苦也可以表达,咱们‘明瑜’都是一家人。” 宋明瑜温声说道。 “要是没有你们一线员工的辛苦,这家店也不会那么受欢迎,要说,也是我要和你们说谢谢。” 这小员工眼眶一下红了。 她想过很多种见到偶像本人的方式,她甚至都想过宋明瑜会生气! 毕竟自己走神了,尽管只是短短的一点时间,但她知道的,没有哪个老板能接受员工发呆开小差呀! 这个工作是她好不容易才争取来的,要是、要是因为自己走了神,被宋总给开除了,那她真的要哭死了。 可宋总没骂她不说,还主动关心她累不累。 长辈们都说上班哪有不累的,尤其是在饭馆干活。 小员工也从来都是咬牙撑着,反正时间久了都习惯了。 累着累着,人就感觉不到身体上那股疲惫了。 谁知道宋明瑜的温言细语,让她一下就感觉到自己心里一股暖流流过。 累,原来是可以被人看在眼里的,努力工作,也是会得到这样的温柔的。 最重要的是,那可是宋总! 宋总在和她说话,在关心她累不累! 宋明瑜见这年轻的小员工迟迟不说话,以为对方是累坏了,冲对方微微笑了笑。 “累了就去坐会儿,顾客是很重要,但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要是累坏了可就得不偿失了。” 说着,宋明瑜又和身后的江宛如她们说了几句,转过头来,冲她眨了眨眼。 “大伙儿都辛苦了,今年春节,多给大家发一个月的工资当津贴,好好过年。” “……啊?” 等到小员工再回过神来,宋明瑜一行人早就去了后厨那边,连影子都看不见了。 其他人刚刚就注意到了宋明瑜,可宋总是公司最大的老板,可不是店长那种天天与大家相处的角色。 所有人都是小心翼翼地围观,没人敢上前,直到这会儿才一拥而上,把这年轻小员工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宋总刚刚给你说啥了?” “我好像听到津贴——咱们要发津贴啦?” 那员工的嘴巴一下就张大了,整个人脑袋都陷入了空白。 “是、是吧?” 众人都小声欢呼起来,“宋总太好了!” 那年轻员工还晕乎乎的,感觉自己刚刚像是做了一场梦似的。 ……她刚刚见着偶像啦? 偶像还帮她整理了铭牌,还关心她累不累。 这小员工小心翼翼地摸了摸胸前的铭牌,决定今年……不,明年这块铭牌她不能让人碰了! 想到还有一个月的津贴,这小员工忍不住兴奋地蹦了起来。 跟着宋总真是太好了—— 这个年肯定能过得特别好! …… 这个年,也比宋明瑜想象中更加轻松,她甚至早早地就完成了一年最终的收尾工作,回到了针织胡同。 去年今日,整个胡同里头静悄悄的,就仿佛是一处无人之地,只有偶尔有些平房院子里传来低沉压抑的咳嗽声,能知道这里还有人在居住。 今年,它仍旧安静,却不是那种压抑的安静,而是带着新年之前的平静。 打开宋家小院的门,高彦芝和林香已经在院子里磕着瓜子等她了。 “张叔叔和陈叔叔呢?” “他俩买菜去了,说是今天也要露一手。”林香含着笑,让宋明瑜过来坐下。 三人坐的位置极其宽敞,哪怕奢侈地还燃了篝火炉子,也不过就占了这个院子一丁点面积。 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从宋家小院,往右边跨过去整整两家的院子,都全部打通了! 这其实是之前胡同里头搬走了一半以上的人家,针织总厂倒闭的时候,宋明瑜和林香、和高彦芝一起做出的决定。 这些平房原本也要被收走,但最终政府从中协调,还是让它保留了下来,不过所有的房子产权不会再归针织总厂所有。 所以,要这些房子的人,就得自己掏钱,把它买下来。 宋明瑜和林香、高彦芝三家是第一批去办购置的,对普通工人来说不算便宜的房价,但对他们三家来说,都能承受得起。 尤其是宋明瑜,她现在手里的存款甚至多到南城银行专门给她开了个账户——逢年过节银行行长还要过来送年礼寒暄呢。 这笔钱,宋明瑜打算之后拿来多囤点门面,买商品房用,毕竟以后商铺和房子都是很值钱的,内地这两年商品房还没怎么做起来,等宋言川他们考大学,宋明瑜到时候就准备和林香她们一起去买点商品房放手里。 自家住也可以,放在手里等升值可以,反正都不亏。 蒋晓霞家搬走了。 纺三虽然不至于像针织总厂那样直接破产,可也已经是强弩之末,她和徐伟康商量了之后,决定一家人搬到大渡口去。 徐伟康没在明香服装厂,而是被安置去了大渡口一家小厂子,虽然规模要比明香小许多,但蒋晓霞说什么也放不下铁饭碗。 徐妍也只能跟着一起搬走。 小姑娘投稿的事儿坚持做了下来,如今人身上的书卷气儿更浓了不说,性格也坚韧了许多。 最开始的那些拒稿不仅没能把她压垮,反而是激励着她在这件事上更勤奋的钻研。 如今,徐妍已经能稳定在两家杂志上供稿了,她还和宋明瑜、林香一起分享过自己的投稿规划,一边备考,一边投稿。 “我现在知道了,无论在哪里,只要我想好好努力,我都做,以后,我再不哭了,有哭的时间,我都宁愿用来多看一点书。” 换作以前,徐妍是绝对说不出这种话的,投稿的经历,让她也多了许多机会和宋明瑜接触。 身边有一个以身作则的榜样,徐妍的性格也开朗了不少,临走时还给宋明瑜、林香买了礼物。 “等我考上三中,再和明瑜姐,和林阿姨报喜。” 这房子空着也是空着,高彦芝夫妻俩商量了一下,干脆就把它也买了下来。 三家的院子打通,如今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前院。 平房背后的后院清扫出来,各家的厨房卫生间又都是分隔开的,张新民找人给家里重新砌大了一些卫生间和厨房的面积,堂屋学着宋家小院的样子翻修了一下,如今也是亮堂得很。 这样一来,之前负责照顾小蝶的爷爷奶奶也就搬到了这边来。 高彦芝如今是意气风发。 针织总厂在那会儿,她其实就已经想着要停薪留职。 而在针织总厂快不行那会儿,宋明瑜和林香就商量过,要把一些熟悉的人给招进来。 和郑氏他们的服装厂马上落地,这新厂子不能只依靠那些针织总厂转移过来的下岗职工,里面必须得多多安排熟手。 林香和张新民两个人肯定不够。 只是她俩还没开口,高彦芝自己就找过来了,说想去珞璜帮忙,两边通了个气儿,一拍即合,高彦芝听说年后新厂就能开工,更是斗志满满。 “那我更得上一线盯着了,新厂子可不像是做熟的老工厂,别看都是些老人,但都有磨合期。新民是管设备的,生产线上的事儿,我比他懂。” 林香自从接过了Venus的大小事宜,如今还兼任着洛神的首席设计,她的日常事务忙到飞起,珞璜那边肯定是没时间去,高彦芝主动请缨,自己可以帮林香顶上。 高彦芝正和林香说起未来规划呢:“这胡同的房子现在看起来也用不着住一辈子了,说是南方那边好多都起小楼了,叫什么……商品房。” “不过你说那商品房,真好么,楼高高的,房间却那么小一个个的,能住进去几个人?” 林香抿唇笑,“你还当是以前呢,一家人匀不出多的房子来,三代四代人都住在一起,这不独生子女政策都下来了,以后家家户户就一个孩子,哪有那么多人住。” 高彦芝琢磨着还是觉得那商品房有点不得劲,“总觉着像是换了个样子的筒子楼。” “那可不一样,高阿姨。” 宋明瑜坐下来,林香去厨房帮她盛过来一碗酒酿圆子,大冬天的暖暖热热,酒醪糟带一点辛辣和甜,一下子就把冬日的寒意去驱散了。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73 首页 上一页 27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