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冷了。”姜莱撤回视线别过头,企图用指腹残留不多的凉意给脸颊降温。 一来一回路上花了三个多小时,真是给人惹了好大的麻烦。 梁知予和姜一南是楼上楼下的邻居。之前姜莱每次来都借住在姜一南的书房,梁知予的屋子她从未涉足过半步,所以当她看到梁知予在电梯里不动声色按下 7 楼时,忍不住咦了一声。 “嗯,我家在七楼。”梁知予解释道。 “那个...姜一南给我留钥匙了。” 梁知予瞥了她一眼,脸上没什么表情变化;哦一声后按下 9 楼键。 电梯门在七楼开了又合上,老旧电梯吱吱呀呀缓慢关门。有一刻,姜莱懊悔不已 - 刚才就不该多嘴。梁知予送她到门口没有进屋,嘱咐她反锁好门之后才转身离开。 空旷的屋子黑漆漆有点吓人,姜莱冲了个热水澡吹干了头发,一番折腾已到傍晚。肚子饿的咕咕叫,翻遍冰箱也没找到新鲜蔬菜瓜果;忿忿地从橱柜掏出一包方便面,准备好好跟爷爷参一本姜一南过于敷衍的饮食日常。 手机震了一下,“下来吃饭。” “哦。” 欢快的脚步在 708 门口停止,门缝中渗出阵阵香气。还没敲门,对方已经如感应到一般拧开门把,清冽地笑,“本来想带你出去吃,但是雨大去哪都堵,怕你饿着就快速做了两个菜。” 那是一间整洁干净又温馨的屋子。 碎花图案的布艺沙发和他本人气质相当违和,大概率是学生二手群里淘的;一组矮书柜贴墙而立,里面整齐摆满了书籍。沙发旁边是一组宜家书桌靠椅,几本厚厚的专业书籍摞在一起,其中一本仍是敞开模样,书脊夹了一支红色的中性笔。电脑屏幕还亮着,视频暂停的画面是一盘新鲜出锅色泽诱人的红烧带鱼。 姜莱愣神的功夫,梁知予已经从壁橱搬出两把高脚椅,“要不直接在中岛坐着吃?我平时一个人住喜欢糊弄,所以也没买餐桌。” 当然好。 并排而坐,厨房吊灯将二人眉眼笼罩上一层昏黄滤镜,几分朦胧。屋外的雨声噼里啪啦打在阳台的玻璃门上,恰好抵消了她此刻不知为何失摆的疯狂心跳声。 一盘西红柿炒鸡蛋,一盘他现学的红烧带鱼。热气缠绕,香味扑鼻,再配上一小碗香软可口的米饭,淋一点菜汁拌一拌,简直是人间美味。 “好好吃啊!我之前都不知道你做饭这么好吃!”姜莱捂着嘴来不及等食物全部咽下,迫切表达对他厨艺的认可和赞美。 梁知予拿起手边的公筷,夹了一大块带鱼到她碗里,“多吃点,我今天第一次做。不知道会不会太甜,放糖的时候手抖了一下。” “不会,特别好吃,比我妈做的都好吃。” 那句“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带鱼”到了嘴边又被她咽下,过于夸张的赞美容易显得不真诚。 他吃饭时依旧话不多,今日却愿意陪她多说几句。 一顿简单又温馨的晚餐,两道不算难做却心意十足的家常菜。看上去被大雨破坏的夜晚反倒促成了和梁知予难能可贵的独处,姜莱开心的又加了小半碗饭。 “你平时这么忙还有空做饭?” “做饭于我是放松。我平常生活非常单调,除去田野调查和会议交流,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每天有那么一小段时间抽离出原本的生活模式,只专注于手上的菜,油温,作料的量,最后出锅一盘香喷喷的菜细细品尝。相当治愈。” 他说话时语速不缓不慢,颇有老师在课堂上授课的感觉。 “做饭需要天赋,可惜我没有。”姜莱将碗底扒的干干净净,意犹未尽。 梁知予起身收拾盘子碗筷,手肘挡住她,“我来洗吧,你别弄得一手油。” 他洗碗的时候,她就在旁边看着。 很多年以后这幅场景都会在她脑海浮现挥之不去:画面里的人朝前倾身聚精会神,骨节分明的细长手指在光滑白瓷间来回摩挲;水花四溅,有一滴挂在他额前的碎发上,颤巍巍亮晶晶。 “梁知予。” “嗯?”他侧过脸,轻轻抬头,对她笑了笑。 “你...谈过恋爱么?”心脏扑通扑通,一定是吃太多碳水大脑缺氧不然怎么会脑抽问出这样的问题。 “我觉得算有,不过对方不这么想,就当是谈过一次吧。” “什么叫算有?” “本科时相处过几个月,约会吃饭,短途旅游。在人前我们也不避讳,会牵手说是彼此的交往对象。”他暂停手上的动作,认真想了想。 不愧是他,连八卦问题都能回答的如做学术报告般正经。 “那...为什么对方不这么想?” “她觉得我们还没走到最后确认的阶段就结束了。大概我这个人不适合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也没那么多内涵让人乐于深度了解?很多时候眼睛看到的表象不一定是真的。”他半开玩笑半解释,脸上并无愠色。 哗啦啦的水声戛然而止,约莫是见她不做声,梁知予撕了几张厨房纸擦手,笑道,“想什么呢?” 她当然不会把真实想法说出口。比如怎么会有女生和他约会之后还冷静抽离,比如她眼中一向优秀沉稳的他又怎么可能会没有让人深度了解的欲望? “分手的时候...会难过么?”下意识咬一下嘴唇,都是些什么破问题。 “不会。”他斩钉截铁,“对我来说,感情的进展注定是缓慢的,需要两个人共同经历很多事情才能形成牢靠的足以奠基感情的基础。火花注定一瞬即逝,失落会有但不至于伤神。” 今晚聊的内容多少有点逾距。接收到的信息过多,姜莱此刻只想回去躺着慢慢消化。 “我送你吧。” “就坐个电梯。”占用他太多时间,怎么可以矫情到连坐电梯都要人送。 “没事,走吧。” 他依旧没进屋,嘱咐她有事电话联系,听到门内落下防盗栓的声音才转身离开。 认识他这么久,第一次聊涉及隐私的感情话题。姜莱躺在床上乐此不疲地回味这一晚的每句对话,等再睁眼时竟已是次日九点。窗外的天灰蒙蒙的,雨还没停,这个春假看起来算是彻底废了。 手机里有好几条来自梁知予的未读信息。 “起了么?” “今天早上还会下雨,你有什么打算?” “醒了 call 我,我在家。” 姜莱一个激灵坐起,清清嗓子深吸好几口气拨了个电话过去。 “我没安排,下雨去哪都不方便。” “那先跟我去趟书店?下午雨应该会停,我们可以去旧金山市区逛逛。“ “去书店干什么?” “你没带行李,会冷。凑合凑合买一件我们学校的卫衣穿吧。”
第11章 第二周 (4)心灵净化之旅 每个无课的周二于姜莱是难得的清闲时光:跳脱出固有的学习生活模式,周遭环境变化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让人效率倍增;甚至给人一种伯克利图书馆让人更容易看进去论文的错觉。 Robert 在湾区有自己的住处,自然不用像姜莱这般每周飞来飞去。他一开始便提议她干脆搬来湾区两个月节省通勤时间,换个环境写论文说不定能有新的灵感。 姜莱思来想后还是选择当一段时间的空中飞人。一方面科研小组的同学们都在学校,每周两次的小组讨论还是当面沟通比较容易;另一方面年初下狠心办了张瑜伽私教年卡,无端停课两个月,开心的是老师,浪费的可是真金白银。 更何况这个地方读本科那会来了太多次,现在反而提不起再多待下去的兴趣。 “连陪我这个好姐妹都不能让你改变心意?”苏禾撤下挽着她的手,别过头假装生气。她今日特意请一天年假来学校找姜莱,两个人不知怎么的又聊到这个话题。 姜莱忙不迭捞起她的胳膊,谄着笑,“你这个大忙人天天上班,也没时间陪我不是。” 苏禾不接话茬,心里自然知晓背后七七八八各种原因。 没有目的地,阳光温煦的早上最适合踩着林荫绕校园漫步。 不怕人的小松鼠蹦蹦跳跳四处找吃的,随处可见的红顶建筑,大片整齐葱郁的草坪。花五刀坐电梯直达钟楼顶端将整个校园和远处的海湾尽收眼底,再去植物园拍一拍开的正盛的月季。 苏禾自嘲当打工人太久,冷不丁在书香浓厚的氛围中浸泡太久还真有点不习惯,“甚至会担心脚步声太大吵到埋头苦学的孩子们。” “还孩子们,你才多大。”姜莱白了她一眼。 在学校耗去大半日时光后,两个人悠悠哉哉去南门外的小饭店吃一顿中餐。 这家开了十余年的川菜馆早就荣升为每个中国留学生的食堂。性价比 ok,菜式新鲜,味道可口。食客以回头客为主,也有一些慕名而来前来打卡的游客。 刚营业的小饭馆只有姜莱这一桌。老板亲自负责点单,眼神在姜莱脸上停留几秒之后,咧着大嘴笑,“好几年没来了啊小姑娘。” 好记性是不是每个生意人的必备技能之一? 姜莱昂着下巴甜甜一笑,“老板居然还记得我。” “记得,主要是你之前每次来吃饭的时间都很特别。要么是像今天这样刚营业,要么是打烊前二十分钟。不是第一桌就是最后一桌,不容易忘。” 姜莱哈哈一笑,“原来我是靠出奇制胜。” 寒暄几句,老板热情地招呼,“还是老样子?” 老样子就是她爱的水煮鱼,梁知予喜欢的干煸四季豆和姜一南必点的口水鸡。 姜莱摇摇头,“有新菜推荐么?想吃点不一样的。” “能吃辣?” “能。” “行,给你安排两个新菜。” 点单的功夫,大厅已经坐了两桌人。老板依旧能熟络喊出客人的名字,再凭借卓越的记忆力报出他们常点的菜名。 待老板走远,她再也无法忽视苏禾考究的眼神,举手投降主动汇报。 “之前和梁知予他们常来。” “你小叔真惨,已经不配有称呼和姓名了,被统称为‘梁知予他们’,啧啧啧。” “去你的”,姜莱被逗笑。 憋了一早上没主动提及的努力在这一秒破功。 这段时日各种繁杂细碎又轻飘的情绪如盘旋于空中的一根根猫毛,不留神很难发现,一旦沾到就黏的人心底直痒痒。开口呼出的气息将好不容易沉淀落地的情绪吹的四处纷飞,抓不住摒不牢,话到嘴边又觉得不值一提。 等再多提几句,往事如橡皮筋一般越扯越长,稍有不慎一个回弹只会痛到自己。 英文中“Speak of the Devil”(说曹操曹操到)用在此处最为合适,他的电话毫无预兆进来,震动连带着桌腿微颤,固执的不肯停。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58 首页 上一页 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