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有三万守军,他们不敢继续追,更不敢攻打邺城,所以他们停下追捕,在等杨章的下一步指令。 杨章怎么也想不到,他的一万大军竟然没能抓住只有五千守卫的杨蓁蓁母子,一气之下,他忘了杨宪让他尽快赶来洛阳的命令。 而东海王在知道世子妃夫妇已成功逃入邺城后,心情大好,立马把大好消息告诉了城中将士,一时间全城上下一片欢欣鼓舞,守城的时候更加带劲了。 就这样,杨章原本计划花两天就能拿下的东海王城竟然迟迟拿不下,东海王竟然出奇的顽强。 杨氏一党在幽州军攻打东海王后,就已逃出洛阳城与西郊大营的守军汇合。 按原计划,杨章带着杨蓁蓁母子来此汇合后,就可以和西郊守军一鼓作气攻下洛阳城,然后扶持幼主登基。 如今得知杨蓁蓁母子逃进邺城后,杨宪立即发急件催杨章赶来洛阳,可杨章为了争一口气和东海王死耗着。 杨宪只能一遍遍发去急件,然后气得一遍遍在小儿子面前痛骂杨章。 在他急得如蚂蚁一样乱转之时,北方传来了于杨氏而言利好的战报。 杨章在攻打东海王时,北境空虚,鲜卑拓跋氏趁机进入大魏境内烧杀抢掠,原本去剿清河崔氏的荆州牧陆烈只能带荆州军继续北上打鲜卑拓跋氏。 西郊大营有两万守军,由长公主的驸马杨三郎把守,是用来防守西边的胡人入侵洛阳,不过他们从未真正参过战。 杨氏一党和西郊守军汇合那日,曹壬下令关了洛阳所有城门,并紧急部署防守战。 如今洛阳城内有一万城防营兵马,一万河南郡兵马,还有两万禁军,在幽州军没有赶到洛阳之前,他们不惧城外两万西郊守军。 是夜,曹壬与陆萸道,“明日一早,你就去金墉城,陆弘会带五千精锐守住金墉城。” 闻言,陆萸立时惊得从床上坐起,“幽州军要到洛阳了?” 她知道曹壬这些日子每天都在部署,洛阳城内守备森严,所有人只出不进,已经有人快熬不下去了。 曹壬伸手把陆萸拉回床上躺好,然后抱紧她,“最快明日下午,最迟明天晚上,幽州军就该到了。” 幽州军有八万,听闻东海王誓死抵抗,所以幽州军也损失了一些,但至少还剩七万。 如今在城外的那些乌合之众可以忽略不计,但这七万大军却是刚刚经历过大战的。 她颤抖着抱住曹壬,“君期,我可以不去金墉城吗?” 洛阳城只有四万大军,怎么会有胜算呢?她不想在这个时候离开他。 “阿萸,你答应过我不反悔的,且我们是防守方,洛阳城易守难攻,他们不一定能赢。” “可我不想在这个时候离开你”陆萸说着泪落在他的胸前。 胸口的湿热透过寝衣,滚烫了曹壬的心口,他却知道成败只有一局,他不能再继续贪恋这份温热。 他低头去亲吻她的眼,然后唇往下吻去挂在面颊上的泪珠,“阿萸,听话,等过了这个难关,我答应和你生孩子。” “君期,我不要以后,我要现在”陆萸说着主动吻上他的唇。 许是因为即将分别,也因为他对即将来临的大战没有完胜的把握,他忍不住回应了她的吻。 理智不停告诉他不该继续沉迷,可在她热情的吻和那一声声深情呢喃的“君期”中,他彻底迷失了自己。 帷帐内光线昏暗,模糊的视线中,陆萸却看清了他的眼睛,那样的专注、那样的炽热。 他吻她时,携着浓浓的爱意炙烈又狂热,没有给她半分喘息的机会,温柔又急迫的深入在她的口中。 不同于以往文火慢炖玉兰片,今日的二人有如干柴遇到烈火,一触即烧。 熊熊烈火烧去了彼此的理智,让他们不断沉沦期间,她不断喊着他的名字,而他亦热情回应着。 至极热时刻,他在她耳畔嘶哑出声,“阿萸,记住这一刻,我是这样的爱你。” 这样的爱你,所以不想让你跟我一起去面对未知的战场,但是请放心,哪怕只余最后一口气,我也会去找你。
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局三 ◎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何非要兵戎相向◎ 二人一夜抵死缠绵,最后分不清湿透鬓角的是汗还是泪水。 翌日清晨,陆萸随陆弘去了金墉城。 大战将临,哪怕再多不舍,她也不想打乱他的部署。 金墉城就像一个死城,没有陆弘的允许,她听不到外面的任何动静。 得知杨章没有抢到孩子后,大家劝杨宪尽快攻打洛阳。 只要打下洛阳城,再找其他公子来继位也来得及,有杨太后在,扶持谁都是名正言顺的。 可杨宪犹豫了,原因无他,杨三郎手中的两万西郊守军偏将几乎都是世家公子,这些公子哥都是来这里混军饷的,根本不懂操练兵马,所以他们手下的兵没有胆量开战。 更要命的是,军营中世兵的子嗣,凡小于十岁的男童皆已被送进女医署,他们根本无心向洛阳城开战。 可这个消息只有他和杨三郎知道,他们不敢告诉追随他的世家。 “父亲,不只是西郊大营的兵,世家手中的世兵也送孩子去女医署,我也是近几个月才知道的,实在是养兵太费钱,他们才不得已为之的。” 杨三郎被杨宪一怒之下扇了一耳光后,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地解释着。 杨宪已是怒不可遏,恨恨地大骂,“又是女医署,曹壬原来那么早就已布下了今日的局,只怪我当初大意,只是,今日我若败了,究其原因是你无能!” 比起一直在外的两位儿子,眼前的小儿子嘴最甜,陪伴他的时间也最久,所以同样都是儿子,他更偏心小儿子。 杨三郎手中有两万大军,之前他几次关心军中情况,杨三郎都回答没问题,他也从未怀疑过会出这样的纰漏。 如今杨章不听指挥和东海王死磕,小儿的兵又指望不上,他只觉得脑袋开始“突突突”的疼。 追随杨氏的世家也陆续发现手中的家兵出了问题,惊慌失措之下,开始更加急切的催促杨氏父子起事。 杨宪却回答,“只我们这些人,没把握一鼓作气打下洛阳城,等章儿的幽州军或者崔氏的冀州军到来,我们可一举拿下洛阳,也少担惊受怕。” 陆烈带兵打鲜卑去了,邺城军是用来防守洛阳被胡人入侵的,所以不会轻易调动。 崔氏的冀州军有四万,有机会绕过或者突破邺城军的防守赶到洛阳和杨宪汇合,所以大家也愿意陪着杨宪继续等。 陆萸去金墉城的当晚,幽州军赶到了洛阳,并开始第一次攻城。 不过,他们攻了一夜后停止了进攻。 杨章认为幽州军刚刚从东海王的战场上赶过来,需要整顿休息,于是打算等崔氏的冀州军到了再发起第二次攻势。 谁知,才过一日,杨宪收到了冀州军投降的消息,这下杨氏和那些世家开始慌了。 冀州送来的战报中说邺城守军没有去围剿,只是在半路拦截冀州军,但有一支雍州军和清河王的一万兵马在后边包抄他们,所以冀州军投降了。 “怎会有雍州军?曹壬何时部署的?”杨宪看着战报怒问杨章。 杨章一直驻守北境,有这样一支队伍从雍州赶往冀州,他却没有发现,杨宪开始对长子失望了。 “父亲,儿子确实失察了,可如今不是责骂儿子的时候,冀州军既然已无指望,就快些攻城吧,不然邺城军或者清河王的兵马支援洛阳,我们就真无胜算了。” 杨章最近连连失算,攻东海王久攻不下影响了士气,追杨蓁蓁母子也没追到,如今又突然冒出一支雍州军,心中已无当年的运筹帷幄。 此刻只想趁着军心还未散,一鼓作气攻下洛阳一雪前耻。 邺城军配合清河王围剿冀州军,伤了元气,如今正在休整中,他认为此时是攻洛阳的最佳时机 于是休整两日后,幽州军第二次攻打洛阳城。 注定无援军后,杨氏一党的攻势非常猛烈,洛阳城的将士们只得时刻不敢松懈地应敌。 洛阳城确实易守难攻,绕是如此悬殊的兵力,杨氏兵马和世家兵马联手之下也依然久攻不下。 双方焦灼数日后,眼看洛阳守军快要抵抗不住,斥候突然来报,西平王世子正带着四万大军赶来洛阳。 消息一经扩散,正在攻城的士兵顿时泄了气。 他们与东海王的焦灼刚结束,就急匆匆赶来洛阳,未能好好休整,根本不是西平王世子的对手。 追随杨宪的世家此时慌乱如热锅上的蚂蚁,若西平王世子和洛阳守军联合,对他们就如瓮中捉鳖。 曹壬对付世家的手段有多狠绝,他们是见识过的。 这时,杨三郎想起谋士和自己提的建议,忙道,“听闻石封离开冀州去了江东,趁着荆州守卫空虚,我们拿下荆州吧?” 江东?大家自然想到了杨宪的二儿子是扬州刺史,最最重要的,南安王世子妃出自杨氏。 杨章连续激战了几场,此时也没有精力迎战西平王世子,于是忙道,“若拿下荆州,再拿下扬州,曹壬忙着应付北狄,肯定不会带兵攻打荆州。” 杨宪一把年纪了,一点都不愿意离开故土,所以非常犹豫。 杨三郎见状,干脆加了一把火,“南安王手中没有兵马,接管扬州易如反掌,且曹翁主嫁的是江东朱氏,只要我们和朱氏联手,父亲就可效仿吴帝隔江而治。” 隔江而治?这样的诱惑实在太大了,与其被曹氏兵马追得有如丧家之犬,不如就拼一把? 杨宪当机立断,立刻下令撤兵。 看到杨氏撤兵,夏侯湛问曹壬,“我们是否需要追击?” 曹壬回,“远远吓唬就行,不用真打,若遇到西平王世子,你就可以回来了,让他们继续吓唬。” 言罢,他看着王源,“传信给陆纯,放弃荆州。” 陆烈带兵北上,留了一万将士给陆纯守卫荆州。 “放弃荆州?!”在场的人都惊呼出声。 “陛下为何放弃荆州,若放弃荆州江东危矣。” 曹壬回,“北境已缺冀州和幽州两处防守军,并州只有两万兵马,冬日将至,鲜卑和羌人受不住寒苦肯定会趁机打来,一旦他们进入我朝境内,遭殃的是我朝百姓。” “可杨氏不一样,他们终归是魏人,即便占领了荆州,甚至整个江东,我朝的臣民依然可以继续安居乐业。” 陛下的分析没有错,比起残暴不仁且没有被教化的北狄匪盗,杨氏确实要好得多,陆纯的一万兵马此时去雁门关防守是上上策。 而且,一旦大魏发起内乱,匈奴那边肯定也会蠢蠢欲动,届时大魏的子民又要遭受内外两重战乱之苦。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50 首页 上一页 14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