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娘给俞梅三十文,给长子三十文,剩下的钱连俞有地的二百文私房钱一起锁进箱子。 “俞梅,今年把我们的棉袄都翻新一下,再一人做身衣裳,明年你十一岁,茶饭女工都得好好练,多跟你奶学管家。阿娘希望你出嫁了,日子也能过的和你阿奶一样。” “阿娘,还早呢!”俞梅羞了,把李二娘的话也记在心里。 像俞荷说的,阿奶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 阿爹说,胡辣汤能卖上钱,俞荷的方子占五成,阿奶让全家都帮忙,做大,打响名声扩大影响占五成,并且这影响最关键。 她虽然有些听不懂,但听阿爹的准没错。 二房,唐大丫心安理得拿了钱,先给成武十五文零花钱,拉着儿子的胳膊说:“成武,别多想,你好好跟着我们卖胡辣汤。” “嗯。”俞成武看着阿娘担心的样子,点点头。 “他娘,给两兄弟扯厚布做套衣裳,剩下的钱,给你我也做一件。”俞有粮总觉得这钱来的太快,必须花掉。 俞有钱赵娟把钱十个一串,穿好,又数了数,连箱子交给龙龙玩会儿。 “你双身子就在家帮忙,我多跑跑镇上,二嫂卖东西,二哥洗碗,我收钱给打下手。我们家生意好有人眼热呢,我必须每天看着去。” “知道。家里好不容易多了个来钱的门路,我又不傻,三天能拿这么多,长久下去零钱有了。家里有钱,都是一家人,谁愿意三瓜两枣的计较。” 赵娟惊讶的是婆婆的态度,婆婆这个分法,把成本全算在家里的总账上了,分到他们二房、三房头上的钱就多了。 他们手里有了钱,是不是老两口就准备给三个儿子分家析产! 算了,想那么多没用,先把眼下的生活过好。赵娟笑着扶了一下肚子,这孩子出生家里条件就能好了。 又是一天,清晨,俞荷把鸭子赶到河边,担心今天恢复原价的一百多斤胡辣汤能不能卖出去。 等她从河边回来,二婶二叔和三叔龙龙成武哥已经回来了。 俞有钱一见面就说:“俞荷,太好卖了。明天我们要去迟一点,慢慢的把时间固定下来。这样大家都能休息好。”没命了,赚再多的钱都没意义,这个道理,俞有钱三天就想通了。 唐二婶也跟着点头,道:“太好卖,一共卖了二百二十八碗,给他大姑带了几碗。” “这钱,等九月初一一起分。”马三面现在不征求儿子儿媳的意见了,数了数今天的收入,一文文穿一百文一串,用专门的箱子存着。 又卖了两天,渐渐的客源固定,家里人镇定自若安排好时间,早上卖一个时辰,不急不赶,食材也好准备,还能兼顾地里的庄稼。 秋风瑟瑟,一场秋雨一场寒,俞二叔二婶彻底接过卖胡辣汤的活,每天赶早市来回一个时辰,其他人开始打理庄稼。 九月初一,中午吃过饭,马三面先说黄豆地种麦的事,接着就是大家期待了十来天的分红。 一百二十斤算下来也就二百碗左右,一碗2文,一天卖400文,11天——四两四钱。 这是毛利,除过每天一百多的成本,俞有地能分到一两二钱,俞有粮和俞有钱各得六百。 俞荷分得610文,加上先头存的一共有九百多,马上存到一两了。 大人们要拔黄豆抢种冬麦,牛也不能用了,俞梅俞成武接过做胡辣汤的生意,带着俞荷龙龙卖,四个人一天轻轻松松卖五十多斤,挣一百多四个人平分。 这段时间,码头上早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胡辣汤,可是他们的味道始终比不上俞记正宗。 加上俞家只卖2文钱一碗,再降价也没赚头,他们一点不影响俞家的生意。 明天就是重阳节也是敬老节了,俞荷天没亮起来打上了十八只鸭子的主意。 这十八个鸭子从六月以来,费她功夫最多,可以下锅了。 做生意的妥了,俞荷抱柴先烧了一锅开水,拿着菜刀直奔后院。 嘎嘎嘎鸭子惊恐的尖叫,引来了在家看门的宋老太。 “俞荷,家里有人吗?” “宋阿奶,我在呢。”俞荷抓着两只鸭子一头鸭毛从后院出来。 “明儿过节,我准备烧鸭子。” “是哦,明天九月九了。真好。家里人呢?” “拔黄豆扯菜去了。” “要种麦?” “嗯,五亩地都种冬麦,阿爹说山上两分荒地也种了试试。” “那感情好,麦子值钱。” 宋老太太见俞荷手起刀落,眼睛都直了,这孩子,见天的放鸭,自己费心养的就不心疼? 也是,俞家现在做小买卖,日子宽裕,这六十文还花的起。 “鸭子还养吗?” “今年不养了,冬天不好养活。”俞荷一边烫鸭子拔毛,一边和宋老太闲聊。 不知不觉宋老太就帮俞荷把两只鸭子收拾好了。 “你准备怎么做?” “中午炒一只酸辣鸭块,一只留着晚上做好,明天中午吃。中午我做饭,您尝尝我的手艺。” “好啊。” 俞荷把鸭子一只挂起来,一只拿进厨房斩成小块,家里人多,鸭腿也切成小块,鸭子嫩,炒一炒,三十分钟就好。 俞荷下地窖取洋芋,宋老太慢悠悠回去了,淘好洋芋,准备好配菜,俞荷泡了米,再院子里一点点整理鸭毛。 俞梅成武龙龙三个很快推车回来,俞荷把厨房交给俞梅,和龙龙开始研究沥干表面水分的鸭子。 烤鸭怎么做?她不会。 第一步,应该是腌制入味。俞荷拿出自己攒的药材一个个的挑选,陈皮,白芷,酒必不可少,再就是葱姜蒜辣椒调味。 烤鸭外皮好看的亮红色,没有好用的酱油,可以用蜂蜜、白糖水多刷几遍。 第二步,烤。没有炉子,俞荷突然想起看过一个隔铁桶烤肉的办法。 没有铁桶,家里坛子不少,找一个不能用的,可以试试。 说干就干。 成武就见弟弟妹妹忙的热火朝天,俞荷一会要这,一会要那,龙龙厨房院子出出进进好几回。 “鸭子先腌制两个时辰。二哥,麻烦你帮我用线把这缝上。” 看热闹的成武也被俞荷安排了活。 “肉在里面,这样缝。”俞荷给他示范了一下,就开始收拾桌子上的东西。 成武发现阿爷珍藏的半瓶酒见底了…… 俞梅做好饭,来喊俞荷炒鸭子,两姐妹一边研究一边做。 “多放点荤油,把鸭子炒出鸭油,再放泡菜辣椒一起炖两刻钟。” 俞梅照俞荷说的做,锅里倒油,先倒酒把鸭子炒干,就着锅里的油,炒泡菜泡姜酸萝卜酸辣椒。 “姐,倒热水倒热水!”俞荷见俞梅一勺子冷水要下锅,急了。 俞梅连忙端了晾开水的小罐,锅里倒上热水,刺啦,锅里热水泡泡响起来。 “倒热水,鸭子容易熟。” 看着锅里咕咚咕咚煮开,盖上锅盖,俞梅看了眼笼屉里的米饭已经好了,就等大人回来吃饭。 “姐,鸭肉熟了给我舀半碗,宋阿奶帮了我大忙。说了请她吃的。” “好。” 俞荷觉得自己再不能在厨房了,锅里香味儿出来,她就嘴馋想吃。 “姐,我去晒鸭毛。”小孩也是有自尊的,俞荷给自己找了个天衣无缝的借口。
第18章 “俞梅今天这鸭子做的真香。”饭菜上桌,俞老头吃了两口就开始夸人。在家里,俞老头更好说话,和几个孙子也亲。 马三面也觉得鸭子做的好,不腥,也没有异味,比想象中好吃多了。 俞荷夹一筷子,再吃一块,鸭子油多和泡菜一起煮,去油腥还增香,要是成年的老鸭味道更好,明年从开年就养几只,留到年尾吃。 “阿爷,是我和俞荷一起做的。”俞梅笑眯眯的说,“我们倒酒了。” “没事。鸭子香,酒也不算浪费。” 成武觉得自己很久不在家,家里人的口什么时候这么细,这鸭子虽然比不上顾家的味道,但比镇上其他酒楼的好吃。 别问他怎么知道镇上的鸭货味道,问就是他大舅舅每次偷懒都买鸭肉哄他干活。 李二娘心疼孩子,一家人吃过饭俞荷帮忙刷碗的时候小声问她:“不是要卖钱的吗?怎么还杀了两只。” “晚上做一种新吃食,如果做得好,就拿去卖。明天是重阳节,给你和阿奶,一家人吃,我还是愿意的。”俞荷眨着大眼睛,小声叽叽道。 “嗯。”李二娘心里踏实了,回来和俞有地讲小话。 “俞荷说今天吃鸭子是为了明儿敬老节,爹娘明天肯定会去爬东林山,我们也一起去逛逛。” 李二娘想起俞荷悄咪咪的样子,眉眼都带出笑来。 “我现在都期待俞荷长大的样子!”性子十成十像了她阿奶,大方,聪明,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让她羡慕。 俞荷要是在这,就会说——阿奶那是一种当家人的底气,手里有东西的自信。 “我觉得俞荷得识字。”俞有地笑着说,“女儿再能干,不会读书认字,可不行。” “不着急,让她再玩会,明年六岁正好开蒙。”李二娘觉得自从俞梅读书识字以后沉稳是沉稳了,可是小姑娘身上那种鲜活乐趣少了,明明小时候也是那么淘气的孩子。 下午,俞荷跟着阿爹去山上巡视了一圈,黄豆叶泛黄但青的也多,不拔不行,得赶在霜降前种上麦子。 俞荷拔了一把黄豆,差点摔了个狗蹲,提着黄豆根给俞有地说:“邓爷爷说,这小疙瘩(根瘤菌)是好东西,种稻子再种一季黄豆可以肥田,古人专门稻谷地里要套种绿豆肥田,一亩地能打五百斤稻谷。 油菜就不行,种一季油菜得养一两年的地,看账怎么算。” 俞有地心道:邓郎中是真喜欢你,怎么什么都给你教,不藏私的认药材,说给就给胡辣汤配方,现在还教种地比他这个当爹都尽心。 俞荷翘起嘴角,你当呢? “闺女真能干!”俞有地褥了一把小闺女的黄毛,笑着说:“回去吧,回去做你的烤鸭子,晚上爹等着吃你做的好菜。” “阿爹,那我先回去了!”俞荷看看天,腌鸭子的时间快到了,小背篓里装了一背篓黄豆,摇摇晃晃往回走,感觉天要下雨了。 俞荷回家放下背篓,就去厨房看腌的鸭子,龙龙得到消息从村里跑回来。 “姐,村里好几家都捕了鱼,说明天拿到镇上去卖,后天赶集肯定很热闹。你去吗?” “应该去的。我们一起,去花钱。” “好。” 俞老头估计着时间后脚回来,俞荷和龙龙在后院的空地上正生火,旁边是一背篓的大柴块,妻子见了都要心疼柴。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66 首页 上一页 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