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去去去!”俞荷立刻回屋拿自己的背篓,换旧衣服和草鞋,急急忙忙的喊:“阿奶,你等等我,马上好。” 老大过年前去县上应酬,从县里认识的农官手里,花重金买了三十斤外来的洋芋,被她追着骂了几回,后院的菜地都不给种,没法,他和李二娘在自家两亩山地开垦了一块土,快三月了才种下去。 现在六月半,听说洋芋开花了,马三面还是心疼花出去的三两银子,那可是俞有地过年几个月抄书得来的工钱,一把就被他挥霍了,是一点心都不长。 这时候的俞有地两口子看着挖出来个个拳头大的洋芋,目瞪口呆,照这个产量,三十斤洋芋,能挖六七百斤新洋芋,这东西就算不好吃,它也管饱啊。 “两株,就挖了三四斤,这一片呢!”李二娘结巴的指了指坎上下三块地。 “孩他娘,我们是不是挖的有点早,你看,这小洋芋还能不能长?”俞有地率先反应过来,扒拉洋芋苗,底下四五个拇指大的小洋芋。 “应该不早,李农官不是说大概就是现在挖。”李二娘宝贝似的一个个捡洋芋,发现一个有虫眼,更觉得自己说得对,“赶紧挖,这个被虫吃了,挖的晚了指不定都长虫了。” 俞家的两亩山地,在他家房背后老远的大山里,马三面和俞荷呼哧呼哧到地方的时候,俞有地两口子已经挖满两背篓,地里剩下的还能挖十背篓左右。 “阿爹,阿娘!”俞荷看到父母兴奋极了,可算是到地方了。 “是俞荷呀。” 俞有地看到俞荷,就知道自己娘肯定跟在后面,等看到马三面,脸上的得意藏都藏不住。 “娘,你看看,儿子三十斤洋芋种,种出来四五百斤新洋芋,这东西,可炒,可煮,还可蒸着吃,很划算吧!” 马三面板着脸走过来,两个背篓里看看,挑挑拣拣,洋芋个儿很大,虫眼很少,收获喜人。 “以后买什么都要先和家里商量。我们又不是古板的老人家。” 总算是服软了。 “是,娘说得对。”俞有地见好就收。 “娘,幸好你和俞荷背了背篓,不然剩下这么多,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弄回去。”李二娘做母子俩的和事老,提醒他们看,地上藏在洋芋苗下面的洋芋。 “阿娘,我来捡。”俞荷看着地上水灵灵的大土豆,欣喜不已,好东西啊,有了土豆,好吃的土豆粉还会远吗?不能够,不能够。 俞荷把自己的小背篓捡满,马三面倒进自己的背篓里,说她:“你现在长个儿,少背重东西。” 瓜娃子。 俞有地两口子看着小女儿挨训,又挖了几株,给马三面装了半背篓,给俞荷装了小半背篓。 回到家,把洋芋倒进阴暗的偏厦棚子里,马三面和俞有地说:“这些洋芋都留种,明年继续山里种。” “都听娘的。”俞有地拿着小板凳坐下,把大的挑一堆,小的挑一堆,不大不小的挑一堆。 马三面擦擦汗,热的喉咙冒烟,甩着胳膊走了。 俞荷气吁吁厨房里喝温开水,来去一趟,她走了有四公里,背篓里十来斤洋芋是越背越重,到后来有点重的直不起腰了。 洋芋是个好东西,她的地呢?得尽快找个挣钱的门路。 “累着了吧,明儿还去吗?”李二娘给婆婆和丈夫送水回来,看俞荷累趴了。 “阿娘。还去。你早早的叫我。”俞荷波灵睁开大眼睛,央求着。 李二娘拿这犟种孩子没法,笑着说:“只要你能早起,明儿就带你去。现在去睡会儿,等饭熟了,我叫你。” 俞荷懵呆呆洗了脚,爬上床,片刻功夫就睡着了。 马三面不放心和李二娘看了几回,人都睡着。 中午,李二娘用挖破的洋芋,下坛子肉,做了一锅洋芋米饭,水煮了一盆青菜。 洋芋饭太好吃了。 吃过饭歇了晌午,等不到明天早上全家人一起上阵挖洋芋。 俞荷睡醒爬起来,厨房锅里找到一碗焦黄的洋芋坛子肉和锅巴焦黄的米饭,吃一口,带着葱香的洋芋绵软,再一口,坛子肉香而不腻,锅巴干脆米香浓郁,满足感叹道:“阿娘的厨艺真好。” 咦,家里的人呢?
第7章 “大哥,你太有见识了,洋芋现在就我们家有,独一份。” “……明年再种两亩,全家都够吃了。这东西顶饿,我现在一点也不饿。” 门口传来三叔的大嗓门,俞荷又听见二婶附和的话,“大哥,这洋芋真是个好东西!” “一棵苗结好几个,不用灌溉,也不挑地。”赵娟也跟着说,她爹是村厨,可以介绍给遇事办酒席的乡邻。 俞有地夫妻听着弟妹的恭维,眼睛看着院子,他们走的时候俞荷还在睡,别这一会儿功夫又跑出去了。 “阿奶,阿爷,我醒来你们都不在。”俞荷给大家厨房桌子上凉好开水,才出来喊人。 “我们挖洋芋去了。”唐大丫乐呵呵的笑着说,“中午饭吃了吗?你娘恨不得把你背上呢。我说最多就两刻钟回来了。” 李二娘放下背篓,走过来手背贴贴女儿的额头,没发烧。 “阿娘,我给大家倒好水了。” “阿娘,你做的洋芋控饭真好吃,一大碗我都吃完了。” “你能干。”李二娘笑着说,“走给你阿爷阿叔倒水洗手。” 马三面跟着进了厨房,给大家倒水洗手,大中午的单走路浑身都是汗。 “阿奶,洋芋地我们种秋黄豆吧。黄豆可以做豆腐,也可以生豆芽换钱。”等大家各自休息了,俞荷挨到马三面身边,接过她手里的蒲扇,一边给扇风,一边小声嘀咕。 马三面飞一眼小孙女,见她立刻捂住自己的嘴巴,惊吓吓小模样想溜走。 她是那老顽固吗? “那地是你爹娘挖的,你们自己看着办。”马三面给孙女甩脸子,硬硬的道。 “谢谢阿奶。”原来阿奶还在跟阿爹记仇,面子上下不来台。嘿,她也才知道阿奶在田里种什么上这么固执。昨儿是她唐突冒昧啦。 俞有地和李二娘屋里互相搓背,就见俞荷晃悠悠进来。 “阿爹,洋芋地种秋黄豆,做豆腐。” “行啊,你明天早早起床,和我们一起去整地,点黄豆,还是直接撒种。”俞有地乐呵呵说,最后一句明显是问妻子。 “点的慢,不费豆子。种起快,明早架上牛先耕一耕地,直接种。那地开年还种洋芋。”李二娘想起他们两个人开荒的辛苦,就格外的在意地里种什么。 噢了!俞荷偷偷给自己比耶,她老鼻子不容易。 挣钱买地的话也不能说了,爹娘手里压根儿没钱,钱都在阿奶手里呢,她老人家才是老俞家名副其实的一家之主。好生让人羡慕。 “你这表情是知道了什么秘密啊?”俞有地点点女儿的小鼻子,笑问。 “阿奶才是一 家之主。我想赚钱买地,种冬麦。阿爹有什么赚钱的好办法吗?” 俞荷说完惊讶的捂住自己的嘴,真是没想到啊,才说不要说,嘴巴比脑子跑得快。 “阿爹,唐家的豆腐是酸水和盐点的,好吃还没有豆腥味。阿爹知道还有什么可以点豆腐的吗?二哥在唐家也太忙了。”俞荷破罐子破摔,说完了又有点不好意思,靠在阿爹手臂上,“我们自己会做豆腐的话,二哥就能留在家里。” 俞有地傲娇的看着妻子。 “你想让我做什么?” “你农书上找找看有没有点豆腐的法子!等豆腐做出来我可以架着牛车各村叫卖,换钱钱。”俞荷把自己藏在阿娘怀里。完了,暴露了,彻底暴露了。 俞有地夫妻再问,俞荷都藏在阿娘怀里闭口不应,惹得两口子直笑。 “俞荷,昨儿你不是问你阿奶要钱,要买鸡娃养鸡吗?”俞有地不逗孩子了,直问。 “阿奶不给钱呐,我得想办法自己挣钱。”俞荷头埋在阿娘怀里,恶狠狠地说。 “现在天气热,鸡娃子养不住,我给你买二十只小鸭子,你养到过年卖了换钱。”俞有地在妻子不赞同的目光下硬着头皮说。 “真的!?”俞荷一下从阿娘怀里跳下地,“我知道王大爷养鸭子,肯定有小鸭,阿爹,我们现在就去买吧。”夜长梦多。 “好。”俞有地笑了。 俞荷可太开心了,这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床上热的翻个儿的俞梅一听,也要跟着去,龙龙是俞荷的好搭档,自然一起。 俞有地前面走,身后跟着背背篓的三个娃儿。 “有地,这热的天,你带娃去干啥?”宋老太门槛边乘凉,笑问。 “大娘,我们去王村转转。” 宋老太还以为他要去问王地主收稻谷请短工的事呢。 没多大功夫,见俞有地不见了,三个孩子各背着几只小鸭子嘎嘎的回来了。 “俞荷,你们家要养鸭子?”宋老太忙问,今年门口的水位低,两边长满了茂盛的草,芦苇也比去年长得好,她本打算收了稻养几只鸭子。 “宋阿奶,是的呢。”俞荷走路轻手轻脚,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的文静淑女样,深怕吓着背篓里的小鸭子。 俞荷可不知道宋老太的心思,径直进了自家的院子,王大爷说得给小鸭子缓一缓,待明天再给水给食,俞荷一边走,一边迅速地找放鸭子的地方。 马三面听到她们的对话,也知道老大疼孩子去给买鸭子了,屋里出来,道:“鸭子先养到后院的牛圈里,改天让你阿爷给做个鸭圈。” “鸭子得关好,不然到处拉屎。” “知道了阿奶。”俞荷笑眯眯看着老太太就差捂住自己的口鼻眼睛,装没看见。 从这天起,肉眼可见的俞荷和龙龙把自己晒成了黑娃,两个人天天早起放鸭子,傍晚又将鸭子赶回后院关好,好在二十只鸭苗,养活了十八只,后面又买了两只。 天气越来越热,一转眼半个多月过去,地里的水稻泛黄,收获的季节到了。 村里的大人小孩齐上阵,下地割水稻,俞成文和俞成义放了十天的农忙假,俞家老两口再加上年轻的三个儿子媳妇八口人,再加上五个孩子,收稻的队伍很壮观。 没两天,村里进了十几个陌生人,俞荷还去看,他们大都是青中年人,零星的一两个老者,人人拿着镰刀一个布口袋,说是从北面来赶场,一个壮劳力一天能挣二十文,或者五斤稻谷。 又有谣言,说王地主抠搜,只愿意给十六文钱,请的看上去就是没有力气的割稻人,一二百亩地不知道收到什么时候,他家地挂靠在县里一个举人名下,不需要交税,听得村里人又羡慕又嫉妒。 俞荷很忙,跟着家里人天天下地,抱稻谷,捡稻穗,往地里送水,俞梅包揽了一日三餐,忙的时候,俞荷还要帮姐姐摘菜洗菜,烧火抱柴,喂鸭子鸡,饮牛添草料。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66 首页 上一页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