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婶娘年纪渐大,三年后侄子考中还好,这要是考不中…… 几代在族产周边置的产业,只怕都要被吞并了。 听到她进京,和贾家这边还走的近,她堂婶就生了点希望。 “其实中了举人后,他也该进京赶考的,只是他娘突然之间生了重病,这才误了的。” 事实上就是被暗算了。 某些人就是不想他进京赶考。 生怕他考中了,再看不上她们娘家的姑娘。 这事虽然在最后查清了,也给了惩戒,可对外,一家子还是和和气气。 李婶娘因两个女儿也进了女学,跟着长了不少见识,对娘家这事,心里挺不舒服的。 一个进士对家族有多重要啊! 那几个糊涂人,就那么生生的给堵在了家里。 “唉,我老了,这事儿……” 贾母看了一眼脸上有些僵的大孙媳妇李纨,道:“得听她大伯的。就是东府那边,我那侄媳妇一向疼爱三丫头,只怕也会过问。” 少年举人确实挺好,但大昭的少年举人多着了。 “这样,回头我跟她大伯说说。” “那好那好。” 李婶娘也没想过一下子就成。 侄子的最大缺点是没有长辈帮衬。 家世跟贾家更是没法比。 可能是所有跟贾家提亲的人中,最差的一个。 但不说一下,心里总是不得劲。 她来说了,成不成的,就看天意了。 李纨没想到,她婶娘是来给三妹妹说亲的。 婶娘出身南阳唐家,唐家在开国的时候还好,但这些年,族中子弟好多都止步在秀才、举人上。 “婶娘,您该跟我说一声的。” 回梨香院的时候,李纨叹气。 “唉,婶娘也是没法子,跟你说,你要是阻了我,我可能就再也没法跟老太太开口了。” 李婶娘道:“我这侄子,他曾祖父也曾是京中御史,可惜开国那会,被人刺杀,去的早,他祖父在长沙任知府没两年,又因为剿匪中箭,高烧不退后,也没了。 他爹……” 李婶娘叹了一口气,“我那堂兄在苏州任上,一场大水,至今连个尸骨都没找到。” 一家子都是能干人。 可就是这个命……,难的很。 堂兄去世那年,太上皇才退位,朝中正是乱的时候。 他们好些人都怀疑,堂兄是被人害了。 “您说的是唐五叔?” 李纨听父亲提过。 姻亲中,唐五叔是她父亲最可惜的一个人。 “是他。” 李婶娘又叹了一口气,“那回进京,我们路上还曾遇到一个,他曾救助过的女孩子,叫妙玉的。” 一家子一直积德行善,按理不该是这样的。 李婶娘絮絮叨叨,李纨想了想,到底没再说什么。 唐家这一脉确实挺可惜的。 这事……,就听长辈们的吧! 长辈们怎么说,她就怎么做。 探春番外(三) 人人都觉得唐家是不可能成的。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不过三个月,唐家老太太带着媳妇和孙子直接进京了。 唐家老太爷在长沙剿匪未成,最后收尾的是贾代善。 两人还曾是同门,关系很好。 没想到…… 贾母看到比她年轻好几岁的唐老太太头发尽白,甚为唏嘘。 他们年轻时,因为男人相交过的。 如今人家来求娶她孙女,难免就多问了些。 知道唐老太太尽卖南阳一切,带着媳妇和孙子,迁来京城,就更同情了些。 不到万不得已,谁会在年老的时候,如此背井离乡? 好在京城也有他家早年置办的两进院子。 这搬来京城,远离那些糟心族人,唐嘉树的条件,无形中就提了一个档次。 元春要不了多久,就要和程洛一起去安南,迎春去了奴儿干都司,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回来,探春……,不管是老太太还是贾赦等,全都不想她嫁远了。 贾珠陪着唐嘉树说些读书的事,聊完了,对他赞不绝口。 当然,只他们称赞还不行,贾家谁都知道,沈柠很是关注女孩们的婚事,唐家的资料也在第一时间送到她手上。 “唐嘉树你也远远见到了吧?” 沈柠在探春过来陪着遛弯的时候,轻声问她,“你自己是怎么想的?” “……我不想离家太远。” 探春这样道:“大哥说,唐家在京城独木难支,就更会倚重贾家,以后我想回家,会容易许多。” 贾珠跟她说的可多可多了。 什么唐嘉树的性子好,亲事成了,他会拉他到族学附学。 这样跟贾家就更加亲近了。 但他们家老太太的身体不太好,唐嘉树最开始的官途大概不会很好。 不过稳扎才能稳打。 这世上,厚积薄发的文人,比比皆是。 大姐去南边,二姐去北边,四妹妹每每想起就眼泪汪汪。 搞的她也心酸的很。 尤其最近家里给她说亲以后,四妹妹晚上都常常歇在她屋里。 “……确实如此!” 沈柠牵了探春的手,其实也不想她远嫁。 红楼里,探春嫁的多远啊! 大概一生都不曾回来过。 想家了,只能在梦里。 可是梦醒……又该有多伤心? “唐家既然迁来了京城,那自然是以京城为家。” 京城可做的官多着了。 沈柠看出来了,唐家老太太大概也是怕了,只想她孙儿平安一生了。 既然探春也愿意,那就愿意吧! 婚事就这么定了。 赵姨娘心酸且高兴的发现,加上男方将要送来的聘礼,以及老太太和东府大太太等人给的添妆,女儿的嫁妆光现银就有五千两。 再加上庄子、铺子、屋子等等,三万两都打不住。 哎呀~ 这么多。 一想到这么多都是女儿的,她是又高兴又难受。 高兴的是这些东西都是女儿的,是可以传给外孙的私产。 难受的是儿子以后怎么办? 东府大太太准备的老酒啥的,可只有女儿的,没有儿子的。 而且那一位一直重女轻男,珍大爷都那么大的官了,手上的银子从来都没超过二十两。 她自己的亲儿子都不给,能给环儿吗? 赵姨娘郁闷的要死。 “儿孙自有儿孙福,环儿已经很好了。” 赵姨娘不知道,周姨娘有多羡慕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大爷是不会再去考官了,二爷又志不在官场,我们二房啊,以后还要看环儿。” 她没孩子,但大爷贾珠是个知礼的,这些年从来没短过她什么。 二爷宝玉也是好孩子,能文又能武。 老三环儿跟着两个哥哥,也上进的很。 对比去世的老爷,他们三个,在周姨娘看来,都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他好生读书练武,以后考了官,什么没有?” 三千两的嫁、娶银子,在这京城不算少了。 更何况,环儿他们以后还能分二房的产业。 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周姨娘知道,二房的产业,在贾珠夫妻手里没有败落,他们早年支持闵健柏和薛家的商队,赚过不少,就算后来两家的生意进入平稳期,大爷不想分人家的肥,又迅速退了股,也比老爷在时多了不少。 “你呀,就别想那么多了。” 赵姨娘无可奈何,她想多也没用啊! 儿子、女儿都不是能听她的人。 她老实下来了,但唐家那边,却没法老实。 尤其听到唐嘉树攀上荣国府这门亲后,老族长并两个族老直接从老家杀了过来,要帮他主持婚事。 当然,随同他们一起的,还有好些个适龄的族中男、女。 大家都盼着,他们哪一个再得了贾家的青眼。 哪怕只是普通族人呢,也是可以嫁,可以娶的。 只是…… 愿望都是美好的,事实却是…… 唐老太太年纪大,唐夫人身体不好,探查到族里的意图的后,一家人气得要死。 唐嘉树愁了几天,生怕又闹出什么丑事,在取得祖母和亲娘同意后,亲往贾家求见大舅哥贾珠,红着脸,请他帮个忙,接下来的纳征、请期、亲迎等,带贾家人防着唐家人些。 贾珠挺无语的。 不过,忍不住又有点同情。 “这事……跟我说,你都不如直接跟三妹妹说。” 他三妹妹可是带刺的。 两府管事最怕的就是他三妹妹。 因为三妹妹,两府的各种采买,价钱下去了好几倍。 只厨房一项,东西两府每年省下的就不止千两白银。 “你等着,我让人帮你问问她。” 贾珠对自己的妹妹很有信心。 唐嘉树挺忐忑的,不知道他家这样的事,探春一个女孩子能如何破局。 反正他是怎么想都想不出来的。 不过,他想不出来,探春却干脆利落的找了贾玥,转头姐俩个就把皇后娘娘赐的嬷嬷送到了唐家,美其名曰,教规矩。 有多少人想求皇家的嬷嬷教规矩而不得? 如今有了,只是这跟他们想的不太一样。 走路、说话、微笑、待人接物、乃至端一杯茶喝一口水,都有各种成例的做法。 简直了…… 不过几天,唐家的一群少爷、小姐就叫苦不迭,真是啥心思也不敢有了。 可是不敢有,不代表人家嬷嬷就要走。 餐桌礼仪、待客之道、着装打扮,甚至交谈分寸都要从头学。 从小养成的习惯,改起来要多痛苦有多痛苦。 于是还没嫁进唐家的探春,就把唐家一众人等吓得不敢吭声。 唐嘉树好奇看着,感觉被他媳妇打开了一扇别样的大门。 纳征、请期、亲迎,一直到入洞房,他的婚事前所未有的顺当。 就是成婚当天的喜酒,也没人敢灌他。 他激动且羞涩的掀了探春的盖头,只觉媳妇漂亮的不似人间女子。
第364章 宝玉番外 (一) 从被好多人捧在手心的宝贝疙瘩,一下子掉到地上是什么感觉? 彷徨、无助、手足无措、恐惧…… 曾经有一度,宝玉在想,是不是死了就好了? 他怎么做,父亲都看不上。 都要骂,都要打。 父亲的责骂、痛打和母亲的眼泪已经成了他的噩梦。 身边的小厮扫花、挑云、伴鹤等一个个的全都求去了。 他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明明他比以前努力,比以前乖巧。 可是从老太太到父亲、母亲全都变样了。 虽然老太太还护着他,可是宝玉知道,跟以前不一样了。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411 首页 上一页 40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