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始终记得,六岁的某一天,再一次被打,是东府大伯娘救了他。 大伯娘亲自到西府找了老太太,跟她说了,以后除非大哥和大姐姐回来,否则他以后都不必每天去梨香院。 他要到东府习武。 除了读书,每天早晚都和蓉哥儿似的习武。 为此,他还和大伯娘拉勾,说好了一百年不变的。 所以哪怕第二天下着雪粒子,他的手还肿着,他也去了,从此除了生病,一天不落。 再后来,父亲、母亲去了,读书也越发多的他,隐约明白,长辈们对他为何一下子不喜欢了。 脖子上的这块玉,到底是母亲杜撰,诓骗祖母更重二房,还是他真的从胎里带来的,随着母亲的去世已经无从查证。 但他得为家里防着皇家的忌惮。 宝玉在十九岁考了举人后,又紧跟着考了进士,不过,他没敢考得太好,落在了二甲的末尾,差一点就是同进士。 但哪怕是同进士,以他的年龄也算少年英才。 好在贾家跑腿的多,他不用自己去看榜,要不然,肯定也得被别人抢去当女婿。 宝玉没到外面给别人抢,倒在出黄榜的第二天,和伯父以及大哥贾珠,一起去林家提亲了。 这是很多人都没想到的事。 林如海已是文渊阁大学士,兼户部侍郎,他的女儿什么人配不得? 要知道连着几年,都有人探问他家女儿,夫妻两个都以高僧曾言,女儿当晚婚婉拒。 如今却同意了差点就是同进士的贾珏。 这让好些人都想不通。 那贾珏虽算少年英才,可他有个非常不好的爹。 没看他大哥在国子监多年,最后都没再考了吗? “皇上不知,老臣就这一个女儿,她小时多灾多难的,出世不到一个月就不时请大夫。” 林如海对这次同样被点为探花的儿子林长安有多满意,对女儿就有多怜惜,“好不容易进京,身体渐好了,可底子是亏的。”女儿的性子是不能受气的。 他和敏儿那般好,早年也还有几个妾。 年轻时,敏儿也跟他生过不少气。 如今到了他自己的女儿,难免就想多了些。 贾家确实有很多不足,但宝玉的优点也是明显的。 不说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彼此熟悉性情,就是女儿生气时,宝玉伏低做小的样子,也不是一般男子能做得出来的。 再说了,贾家轻易是不能纳妾的呢。 嫁过去又是亲外祖家,从老太太到她舅舅、舅母、表哥、表嫂都是疼爱女儿的。 林如海是思过来,想过去,比对了亲中好些求亲的人家,到底还是选择了宝玉。 “贾珏是她表哥,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彼此有感情基础。” 此时的林如海,只是一个特别爱女儿的老父亲,“这孩子也是个可怜娃,他爹娘当初因为一些事情,彼此怨怼,一度都拿他出气,还是东府的大嫂子看不过眼,让他跟焦大一起练武,才好些。” 这一点皇上也是知道的。 坊间有传言,那孩子的小名之所以叫宝玉,就是因为生来衔了一块玉。 这话皇帝听听就算了。 当初荣国府大房二房暗里斗得厉害,所以,他也更倾向于是二房的王氏为了争宠,特别炮制了那块玉,说是小儿出生时衔的。 后来也证明贾老太太确实因为那块玉,更疼这个孙子。 贾家的事,暗卫曾报过不少。 皇帝知道林如海没说谎。 他这一会过问,一是关心老臣,二是……,有些不甘心,太子正在选妃呢,林家女不管是家世还是才貌都很不错。 可惜早年跟皇后提的时候,皇后就说,他们已经在保养,不说寿过父皇,怎么也不会差太多。媳妇的家世太好,盘根错节的,万一他老了,父子相疑,不知道要牵连多少人。 皇帝都被她气笑了,他是那种会搞父子相疑的人吗? 可是,皇后死活不同意。 又说媳妇的家世太好,会给孩子们不切实际的幻想,万一他们能力不足,野心却**的不像样子呢? 于是,他就只能按着这个心思。 想着万一哪个大臣愿意主动提呢。 林家有女十七了,都没说亲,皇帝的心难免就动了些。 谁知道人家早有女婿人选? 皇帝其实也知道皇后说的未尝没有道理,但是当爹的,难免就想把最好的捧到儿子们面前。 “皇上,您上次说大昭书馆要收归翰林院,那边的馆员……,您看臣女婿如何?” 林如海厚着脸皮想要女婿留在京中。 女婿在京,女儿就在京。 “馆员只是从七品。” 皇帝笑了,“你不帮他努力一把,做个庶吉士吗?” 据他所知,贾珏才华是有的,只是这次考试没发挥好。 既然已经成了林如海的女婿,他就想着破格给个庶吉士的名额。 “馆员好。” 林如海也在笑,“小孩子年轻,正当在底下转转,再说他就考成那样,能去大昭书馆做有品阶的馆员,已是皇恩浩荡。” 不用外放,又能做学问,又不用上朝,正好和女儿能开开心心的玩几年。 反正就他所知,书馆的馆员是两班倒,卯时到午时二刻是一班,午时二刻到戌时一刻又是一班。 三天一换班,比他们在朝中自由多了。 “哈哈哈,那成吧,就先做馆员。” 大昭书馆是大昭文气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到那里先做几年学问,也确实不错。 皇帝应下了,正式授官的时候,宝玉果然就做了从七品的书馆馆员。
第365章 宝玉番外(二) 又是一场病痛,在温泉庄子修养的沈柠没想到短短时间,这表兄妹两个居然就定亲了。 “娘,宝二哥和林姐姐成婚,您不高兴吗?” 陪在此间的贾玥很有些不解。 林姐姐不用嫁出去,就在他们自己家多好啊! 贾玥沉浸在姐姐变嫂子的美梦中,沈柠一指点到她的额头,“知道《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说的男女同姓,其生不藩是何意思吗?” 古人早就意识到近亲成婚的危害。 商朝规定近宗五代之内不允许结亲,而西周则更为严格,认为即使百世,婚姻也当慎重。到了唐朝,禁止近亲结婚开始写入律法,《唐律·疏议·户婚律》中规定了一系列禁止近亲结婚的条款。 但写是写了,有几个老百姓懂唐律、户婚律? 除了几个特别严谨的官员,会按唐律、户婚律办事外,大部分都把它当摆设。 近亲成婚在近代八、九十年代的华国农村,也还非常盛行。 沈柠创办女学,就把《唐律·疏议·户婚律》放在课堂上,让大家讨论过。 她其实更想建言皇帝,大昭的户婚律也当把近亲不能成婚的规定写在律法上。 可惜,请两位御史帮忙建言了,但林如海那一关都没过,他爹和他娘就是姨表兄妹近亲成婚,他们家上代也是在妻族亲戚里选妻的。 到他这一代,还破了一代单传的魔咒。 他不觉得近亲成婚有什么问题。 如今…… 贾玥看到脸色不好的母亲,声音弱弱,“可是林姐姐和宝二哥又不是同姓。” 因为这事林姐姐还提前拜托她,“娘,您不知道,自从宝二哥答应林表姐在族学里尽力压着林表哥以来,他都不知道被打击了多少次。每次他被打击了,林表姐都送他东西,他们可好了。” 沈柠:“……” 能有多好? 这里早和红楼不一样了。 宝玉没时间在园子里和姐姐妹妹们玩。 他除了要读好书,还得练好武呢。 就算大家偶尔坐一起开诗社,那也是偶尔。 黛玉的身体好好的,没有因为宝玉今儿不好,明儿不好,今天生气,明天生气。 “别给我歪解。” 沈柠看着小女儿忍不住怀疑道:“你宝二哥定亲之前,家里是不是还有信过来?” 贾玥:“……” 是有的。 这么大的事,他们哪能不通知她娘? 只是她答应林姐姐,都偷偷收起来了。 “来人,备车,回城。” 一看小女儿躲闪的目光,沈柠一个手钉敲到女儿的脑袋后,“回家收拾你。” 好在是定亲不是已经成亲了。 红楼里,其实不管是木石姻缘,还是金玉良缘,从血缘上看,都是孽缘。 但这时代的人就喜欢姑表、姨表成亲。 “娘,娘~~~” 贾玥忙跟上,“老太太那里可欢喜呢。” 沈柠:“……” 更气了。 只恨从小到大,没舍得动她一根手指头。 果然,有些孩子就该打的。 “来人,把姑娘押到后面的车上去。” 到底没舍得打,但沈柠是真的气,“回府让她进祠堂跪着,好生想想,做错了什么。” 她自己上了前面的大车,很快,车队就动了起来。 …… 荣国府,贾母虽遗憾亲孙子没像外孙子似的考进一甲,但和林家这门亲,她是真喜欢。 有女婿林如海在,宝玉的未来她就不用愁了。 外孙女黛玉也是在她身边长大的,这两个玉儿她原先看着就好,只是,二儿把自己作死了,珠儿又歇了考官的心思,虽然赦儿孝顺也慈爱侄子们,可再慈爱也不是亲儿子。 二房到底被她分了出去。 别人不知道,敏儿和如海是知道的。 所以哪怕她再有心思,也从不敢提。 就是在女儿那,虽然常把两个玉儿并排一起说,可女儿不搭腔,她也没奈何。 如今好了,宝玉大了,知道为他自己打算了。 贾母简直欣喜若狂。 因为这件喜事,她最近都能多吃几口饭。 “老太太!”袭人惊慌失措的过来,“东府大太太让我们二爷回家就过去,传话的晓东还说,大太太脸色很不好。” 贾母:“……” 心里有些不舒服。 但宝玉确实没考好。 之前他和外孙长安都考得不相上下。 沈氏要把他叫过去骂一顿也是该的。 “那是他大伯娘,还能害了他不成?等宝玉回来,就让他过去。” 贾母道:“对了,宝玉如今在哪?” “……和长安少爷他们参加文会了。” 文会啊? 贾母忍不住又笑了,“鸳鸯,把我前儿拿的那对古玉拿出来。”说着,她又跟袭人道:“一会你带回去给宝玉。” “……是!” 袭人欲言又止,她觉得大太太不是因为二爷考的不好才叫的。 考得再不好,也已经考过了,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411 首页 上一页 40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