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虽然看着不靠谱,做事倒还行。” 徐端心说,那是你的医术能拿捏他,要不是有求于你,你试试他还能这么卖力,这么上心?商人重利,没有利益的事不会干,而对于王马特来说,今越那无可替代的医术,就是他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 只有病过的人,才知道健康有多重要。 徐端继续盘算钱的事:“这点,加上咱们手上有的,后期不行的话我从厂里再抽点出来,可以先买地了。” “对,以免夜长梦多,赶紧行动。” 也是幸好,这时候的人大多数还比较淳朴,没有什么钉子户的概念,徐端和舒文明陆陆续续找了不少人,分别在不同时段,悄无声息的分别找房主购买,最终买房这一项上没有多花冤枉钱,成功拿下! 申请通过,审批也下来后,俩人又开始忙找建筑公司的事,舒今越这个时候也开始忙碌起来,她要忙设计的事,医院内部怎么分栋,每一栋都有哪些科室,科室内部分别需要什么样的设计和结构……一个小小的诊所还行,这么大的私人医院,今越忙了半个月,愣是没整明白。 最终,她放弃亲力亲为了,让人去给她找这方面的设计师,人家专业干这个的,先出一个草图,她再根据自己需求调整,对方有针对性的修改,效率一下就上来了。 徐端也是真能,他帮忙找的这个设计师,居然是建国初期就负责设计修建省医院和市医院的高级工程师,有设计医疗机构的经验,很多今越一时半会儿想不到的地方,他都能在旁边提点一下。 今越想,自己是没钱,要是有钱,这样的人才她以后盖医院还找他。 设计图纸彻底完成之后,那一片的房子也拆完了,书城人也没发现哪里有什么不一样的,施工场地都用围栏围起来了,大家也看不见,只能听见点响动,动着动着忽然在某一天,惊喜的发现—— “咦,这怎么还有人盖房子啊?” “我记得以前这一片是小楼房吧,位置最好那栋一直闲着,其它的要么卖服装,要么卖茶叶百货,怎么现在都拆了?” “我看这面积还不小,从临街一直盖到后面清水河。” 清水河是横穿整个书城市的河流,以前大家都喜欢去河边洗衣服,这两年自来水管道走进千家万户之后,号召不污染书城的护城河,已经基本没人去洗了,但沿着河流两岸绿树成荫,大家夏天都喜欢去散步。 “我昨晚散步,走着走着发现,那面好像也在盖房子,看样子还是要盖高楼。” 大家你一眼我一语的议论,议论得多了,好奇的人也多,很快大家就从建筑公司那里知道,这一片打算盖一家私人医院。 “嚯,私人医院拆了这么多房子,这得多大的医院呐?!” “省医院拢共也就三栋楼,这是打算把省医院还大?” “这私人医院,给咱们看病不?” “就是给看我也不来,这西医院我才不住,我要看也是看中医,就东大街三百货对面的诊所,效果好得很,还便宜,去一次就两三块钱。” 有人笑而不语,“那你可要记住你今天说的话,这私人医院跟三百货对面的诊所就是同一家,听说以后还要从那边搬过来呢。” 说不看西医的人大惊:“这几栋都是中医院?” “是不是中医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里的老板和那边的老板是同一个人,医生也是一样的。” 大家也分不清综合医院里的中医科和外面的私人中医诊所有什么区别,反正只要医生是一样的,那治疗效果肯定也是一样的。 而且,大家对今越诊所的收费水平很是信赖,大家坚信这里即使盖起了高楼,该多少钱看得好的病还是多少钱,今越不会多收大家一分钱。 价格低廉,疗效显著,“今越”两个字,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品牌,这两个字就是医疗质量的保障! 舒今越没想到自己诊所才开几年就在老百姓中收获这么好的口碑,随着盖楼的事如火如荼的展开,钱跟流水似的哗啦啦的流出去,她的肚子也一天天大起来,过完年后,肚子更是像吹了气的气球,走路都看不见地面了。 过完年后,随着高楼拔地而起,三月份一过,在距离预产期只剩半个月那天,她感觉肚子一疼……
第136章 1988年4月2号, 星期六,农历二月十六,33岁的舒今越终于迎来了她和徐端的孩子, 两个。 事后多年回想起来,她都觉得今天的生产像做梦一样。 因为平时被徐端拉着赶鸭子锻炼,舒老师做的饭菜也比较健康,胎儿长得不是很大, 她的双胞胎居然是顺产下来的,且产程也不长, 并没让她受太多罪。 兵荒马乱声嘶力竭痛彻心扉后, 她只记得医生说是一儿一女,然后就力竭昏睡过去, 等再次醒来已经是第二天的事, 温暖的阳光照进病房里, 徐端和老妈正一左一右的守在她床边, 小声的聊着什么。 “醒了?” 今越眨巴眨巴眼,太累了好像连张嘴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赵婉秋立马起身, 从柜子上的小布包里掏出一个不锈钢饭盒, “小徐把她扶起来, 先吃点红糖鸡蛋, 补充体力。” “鸡蛋是你爸刚才煮了送来的, 他说不知道你啥时候才会睡醒, 就每三个小时送一盒过来,那边都是放冷了被我们吃掉的,你要是再不醒,我俩都要吃吐了,你爸大半夜的都要送来, 烦人得很。” 固执,又笨,这是舒老师一直以来的特点,今越想笑,但一笑就浑身疼,疼到分不清到底具体是哪里在疼,就感觉整个人像是散架了,全身每一块肌肉和骨头都不受脑子控制似的。 她的眼睛在床边左看右看,一左一右是两个红彤彤的小孩。 “怎么这么小?” “能顺产的双胞胎,你想要多大?”赵婉秋笑着说,徐端喂着红糖鸡蛋,她就去把俩孩子依次抱过来,蹲着身子给今越看。 “这是老大,闺女,听医生说性子可急了,明明位置比她弟弟还远,却是第一个争着出来的。” 那是一个红红的小孩,真的很小很小,五斤都没有,脑袋也就比土豆大那么一丢丢而已,头发倒是长得挺好,鼻子像徐端,很挺拔。 “这是慢吞吞的弟弟,比姐姐还轻二两,但嗓门大,饿了拉了尿了都要嚎一嗓子。” 舒今越看过去,依然是红红的,细胳膊细腿,好在医生评估之后说发育都还可以。 因为舒今越一直没醒,孩子已经喝过奶粉了,她现在甚至还没开始生理性的涨奶,似乎是身体还没反应过来她已经生了孩子。 “没有就没有吧,咱不强求,反正喝奶粉照样长得高高壮壮的,是吧小徐?”赵婉秋看向徐端。 徐端连忙说是,甚至他都不想今越喂母乳,因为太累了。一个娃都累,双胞胎总不能厚此薄彼吧,两个换着喂,这份累何止是双倍那么简单? 喂母乳累的是孩子妈一个人,喂奶粉的话产妇能好好修养,这么多家庭成员都能帮忙给喂奶粉,无非就是花点钱而已。 凡是钱能解决的事情,都不是事情。他已经提前买好奶粉,又找好了保姆,就是为了让今越全身心放松修养的。 也不知道是今越体内的激素听见了徐端的想法还是真的今越就属于没什么母乳的体质,她直到出院,都只勉强能给孩子吸两口,结果还吸不出多少东西,俩孩子换着来,急得嗷嗷哭,她也急得满头大汗。 最终,她只能放弃。 就这样吧,不强求。 回到家后,两个保姆就位,今越看了一下觉得都还可以,就把孩子交给她们一人一个,自己能在屋里好好休息,平时想孩子就去看看,或者让她们抱过来。 保姆带着孩子,屋子住的当然是范秋月和钱春花以前租的那两间,去年范秋月挣到大钱,在外面买了小四合院,一家子搬走了,但她经常回来玩,大家有种她还住里面的感觉。 钱春花和孙大龙早两年也生了孩子,一大家子住不下,妞妞也大了,小两口咬咬牙东拼西凑也买了一个小四合院,一家四口搬过去了。 为啥说一家四口呢?因为钱大妈她不愿搬走,还住在中院那间小破房里,深居简出,也不知道她到底在里面干啥,好好的屋子净不了两天就要被她弄乱,于是孙大龙挑了她不在家的一天,找了七八个工人来把她屋子给腾空了,好好刷了墙,摆了柜子,连床都给换了新的。 说实在的,就钱大妈这种一声不吭的老顽固,连亲生女儿春花都懒得搭理她,孙大龙能做到这份上,整个柳叶胡同都夸她真是命好,有后福,能找到这么孝顺这么能干的女婿。 两个租户的房子早早腾出来,徐端就重新装修了一下,都是简单装修,以干净、通透为主,基本没使用什么胶水和油漆,晾了几个月后,正好孩子和保姆就能搬进去了。 像二哥说的,当时一共找了六名保姆,考核过后留下的这俩人都是白白净净干干净净的类型,年纪不算太大,脑子还很灵活、手脚也非常麻利,在家带过好几个孙辈的孩子,经验是十分丰富的,性格也比较温和,今越很喜欢。 自从孩子交给她们带,今越晚上不用熬夜,白天就在家看看书,出月子后就出门逛逛,小日子不要太潇洒,见到她的人都说她不像生过孩子的。 现在的她比少女时期丰腴了一些,看着颇有点珠圆玉润的意味。 两个保姆带着两个孩子正好一大一小住一间,十分宽敞,熬过了月子期间喝奶不规律那段时间,到四十多天的时候,姐弟俩居然神奇的都不再喝夜奶,能睡整觉了! 于是,徐端终于把俩孩子接到他们这屋来,一家四口睡一张大炕了。舒今越依然是倒头就睡的睡眠,偶尔有几次夜里孩子哭,换尿不湿和喂奶都是徐端搞定,她压根不知道。 “今越,你这哪像生了两个孩子,你是享了两个月的清福啊。”李玉兰看着面色红润的她,故意装出一副酸溜溜的语气说,“你家月亮星星用尿不湿,省了多少事儿啊,我当初带珍珍,那真是每天光尿布就要洗一盆。” “那也是你家尚工程师洗。” 李玉兰笑起来,“这倒是,他那人就瞎讲究,爱卫生,见不得脏衣服堆着不洗。” 现在连带麦克鸡米和珍珍都很爱卫生,随时干干净净的,就连穿的白球鞋都要天天刷,这在大杂院里是非常罕见的。 对了,舒家这对龙凤胎,姐姐叫小月亮,弟弟叫小星星,这是老两口取的,寓意“盼星星盼月亮”,确实是全家盼了很久的小宝贝。 “对了,你那医院盖咋样了?” “已经建好了,装修入场,大概再有一个月就能装完,到时候晾两个月,就能开张了。” “那可真好,你说你这孕怀得真是时候,胎刚坐稳就买地盖医院,这医院盖好,孩子也生了,等开业,你正好孩子也五六个月,好带了,你也能全身心的干事业去了。”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99 首页 上一页 34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