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瑶抿了口茶笑了笑,其实她也没想到倪家居然真的被圈了出来。 长史府不比尚书府。倪家看不上是情理中,就算看上了把女儿下嫁到沈家旁支,也是考虑到和尚书府的关系上。 要是真成了,也是沈寄儒攀了高枝。按照他刚烈的性子,多半是不肯的。 “河西王的女儿我倒是很喜欢,除夕宫宴见过一面,人机灵得很,寄儒性子热说不定能说到一起去,”屈氏话锋一转,脸色尴尬,“清河崔氏......不是大伯嫂的娘家吗?” 李靖瑶道:“沈氏对大伯嫂有愧,清河王府不追究大伯和大哥的死是咱们运气好,要是真的问下来,能问到姑母么?还不是问到同辈身上。” 清河王府没落不是一年两年,崔邈是大伯嫂的侄子,崔娇云便是大伯嫂的侄外孙女。 沈氏对清河王没什么企图,清河王府甚至都不在皇帝跟前,自然也帮不了沈氏什么大忙。 两家联姻反而不会引起朝廷侧目,所以在李靖瑶看来,和崔氏再次联姻总好过找其他家族。 她只管将名册给屈氏,剩下的全让屈氏一家子去商议,左不过最后还是要老夫人来定夺罢了。 屈氏也通晓其中道理,便顺从地点了头。 二人刚准备深聊下去,就听西苑门口一阵热闹。 一个公子在下人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李靖瑶还没看清来人是谁,就听那人高喊了一声:“舅母!” 能这么大声喊她的,只能是上官文。 走在后面的沈丹霜暗地瞪了一眼自己的儿子,一只手拽住他的衣领子就往回拉:“好了就皮痒了?好好说话!” 上官文比之前黑了很多,也精壮了很多。 李靖瑶迎上去就要抱抱他,才发现上官文竟然已经有她那么高了。 见脖颈上还有时疫留下来的疤痕,李靖瑶不忍心地抚了又抚。 上官文规规矩矩朝她作了一揖:“拜见舅母。”看见身后站着的屈氏,揖都打好了却不知道怎么称呼,脸色憋得通红。 沈丹霜看见屈氏倒不是很意外,笑道:“许久未见。” “文儿,快给你四舅母问安。” 上官文这才继续弯下腰去:“拜见四舅母。” 屈氏上前给沈丹霜见了礼,笑盈盈道:“总算是回来了,定吃了不少苦。” 沈丹霜“嗯”了一声,掩不住的高兴:“吃什么苦都是应该的,男孩子就该长长教训!” 上官文在一旁悄悄做了个鬼脸,“二位舅母在做什么?” 李靖瑶引他们坐下,才摸着上官文的头对他道:“给你寄儒哥哥看媳妇呢。” “寄儒哥哥要娶媳妇了?”上官文不可思议地扭头看李靖瑶。 李靖瑶和屈氏齐齐对他点头。 沈丹霜倒没多大反应:“寄儒的年纪是可以纳妻房了。” 沈寄儒今年十六,按照沈家子孙成家的时候,十六岁是早的,但是放在别家倒是正好。 上官文才十三岁,才不懂这些东西。 沈丹霜故意没看桌子上的帖子,李靖瑶和她对视一眼,偏着头问道:“今日去接回来的?” 问的肯定是上官文。 沈丹霜摇摇头:“三日前就接回来了,回来跟个乡野小子一样,吃了三天家法才像个人样。” 李靖瑶笑:“倪家上官老爷倒没护着?” “他敢!”沈丹霜白了一眼。 沈丹青和沈丹霜唯一的不同点就在于,一个对孩子嘴皮子都不舍得动,一个敢动棍棒教孩子。 “舅母,怎么没见尽欢?”上官文认真问道。 沈丹霜点了点他的头:“你尽欢姐姐上个月拜了少府监为师父,进宫去了。” 上官文脸色说不上的难看。 “你看,吓着他了。”李靖瑶对沈丹霜摆手道。 屈氏在旁安安静静听着,心下想道:上官文回来这么几日,居然不知道沈家这么大的事,实属不该。 上官文呆了一会,对李靖瑶道:“尽欢该如此,舅母真是好福气。” 他从来不叫沈尽欢姐姐,不是因为沈尽欢比他大了两个月的原因,具体的连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沈丹霜在施氏那里见到了沈寄容,就知道屈氏也在。上官文和上官歆都来了,见着同门的姐妹,上官歆总有说不完的话,上官文和沈寄容没什么交集,见的也少,待在女孩子堆里也觉得十分尴尬,干脆跟着母亲来见舅母。 回来之后谁也没和他说过沈尽欢拜师进宫的事情。连大哥上官彦都没和他透露只字片语,本来以为沈尽欢不在施氏那里,就该和李靖瑶待在一块儿,没成想被告知进了宫。 他意识到离开这一年,肯定发生了不少事。 上官文心中一阵空虚,感觉比待在乡下还要来的空虚。 【作者有话要说】 发四,下本古言再不写这么复杂的人物关系了...... 太难了......
第75章 你竟然和我抬杠! 上官家的家训很严, 加上当家二老爷又是中书令,也就是上官文的爹,不管什么人做什么事都要循规蹈矩不能有半分逾越。 在沈丹霜和上官老爷的安排下, 二脉三个嫡出的公子姑娘都彬彬有礼、婉婉有仪。 说起来他还是家中最小的,按理长辈该倚重老大上官彦才是,可上官文得时疫之前反而最受上官老爷的重视, 跟着他见了不少达官贵人, 名门小姐自然也不会少。 反正都是一样的斯斯文文说话和风细雨。 只有到舅母家来, 才会感知到不一样的氛围。 上官文第一次解放天性是跟着沈尽欢上树掏鸟窝, 就是沈丹霜在大院里种的那棵扶桑树上。 那个时候才五岁,居然爬到树顶,当时是正好被沈丹霜瞧见, 一众人都怪罪是他带坏了沈尽欢, 将他罚在院子里顶着大太阳跪一个时辰跪的膝盖铁青,沈尽欢倒被喊进屋子里吃香果,也不知生了什么心理一点也不埋怨她。 “怎么?尽欢不在,你郁闷坏了?”沈倾宁从倾兰苑出来, 经过东庭的时候看见上官文独自一个人靠在西苑外墙发呆,上前问道。 今日倒是个好日子, 一大早就听说沈寄容和四婶婶来了, 还没一会儿又听见说姑姑带着上官文回来了。 上官文抬头一看是沈倾宁, 一下来了劲儿:“宁姐姐。” 沈倾宁嘴角一勾, 上去捏了一把他的脸上下打量了笑道:“精瘦了。” 上官文正无聊, 问道:“宁姐姐去哪?我也去。” 沈倾宁道:“去书楼, 今日先生来教课呢。” 上官文沮丧道:“宁姐姐也开始认真读书了。” 看来他真的错过了一年的事情。 沈倾宁听见沈丹霜的声音, 知道上官文不是一个人来的, 也不愿进去打搅, 干脆道:“你随我一起去听先生讲课吧,我先生特别好。” 上官文当下离了墙直起身子:“好!” 真是个孩子。沈倾宁抿嘴笑着。 沈尽欢进宫后沈倾宁每每经过欢栖院都会进去看一眼。也不特地踏进去,只在门口转转。她知道沈常安每天都会派人打扫,自己太过主动不好。 沈倾宁是掐着时间出的院子,算好了江余这个时候会到书楼附近。 一场凑巧的见面,会引出很多细微美妙的情绪。 于是带着上官文拐过欢栖院院角的时候,正好看见了江余。 “那就是你的教书先生?”上官文睨了一眼不远处的江余问道。 沈倾宁偏着头说:“对,母亲费了好大功夫请来的。” 上官文点点头:“舅母对你是极好,这要在我家,庶出的手足都没有这待遇,姐妹们能有一个嬷嬷教就很好了。” 这么想着,沈倾宁觉得自己又幸运了点。 就这么看江余,有些憨痴的模样,明明开了春回了暖,他还是穿着一身略厚的青袄长服,粗一看还真没什么特点。 沈倾宁盯着他腰间那块禁步穗子,不由微笑着低下头。 江余也看见了她,远远欠了身子站在原地等她。 沈倾宁整理了心绪,稳稳地迈向他。 在走向他时的那一小段韶光,沈倾宁心有所盼。 “江先生。” 循着声音回首一看,上官歆姣好的面容出现在眼前,沈倾宁呆楞住。 她穿着一身深紫春衫,衬得肌肤雪白,定是染了唇脂的原因,上官歆整个人气色极佳,让沈倾宁都自惭形秽。 “歆姐姐。”沈倾宁只好上前见礼。 上官歆笑着过去搀起她的胳膊:“瞧你,多见外。” 沈倾宁淡淡一笑。 上官文在一边显得多余,又无处可去,只好自己先去和江余打招呼。 他发觉越靠近江余,越能感受到这个男子身上散发的儒雅气息。不是那种让人不舒服的距离感,而是走近了就会感觉被他所包容,甚至感觉被照顾。 这种感觉让上官文觉得十分神奇。 “在下上官文,见过先生。”上官文作揖道。 江余含笑上前俯了身回礼:“公子客气了。” 一边沈家的侍从瞧了一眼走过来的上官歆,上前对江余道:“先生,这是沈府的表公子,今日恐怕要您多照顾。” 江余朝那侍从弯了腰笑道:“哪里,江某乐意之至。” 江余说的每一句话都和府上那些教习嬷嬷、教书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上官文却很乐意听他讲,耳根听了十分清净。 上官文自己认为是第一眼缘关系,如果江余是个糟老头子,那他肯定打了招呼意思一下就跑路了。 江余今日讲的是《礼记·内则篇》,旨在说如何侍奉长辈、孝敬公婆和宴饮节制等。 对于儒学,沈倾宁并不全心接受。尚书府推动的思想是法家思想,提倡“法治”治天下,主张“刑不避大臣,赏不遗匹夫”。 她之所以能和嫡出的孩子一样读文识字通晓史记礼记,正是因为这种体制在沈氏一族里已贯彻上下;所以在她看来,她能接受儒学,但并不能深刻感知到儒学所占的大优势。 作为庶出的姑娘最能比较出自己和其他家族庶出孩子的差距。 江余从各方举例来让沈倾宁深入理解,从名人事迹到尚书府内的一些礼制管教,讲的热血澎湃,而对方却逐渐没了听下去的兴趣,一脸大失所望。 江余随即停下来道:“江某所讲,二姑娘可有不明白的?” 沈倾宁也不避讳,直言道:“先生讲的礼教,学生懂,但是有些地方不甚疑惑,且觉得大失所望。” 江余愣怔,忙问道:“二姑娘且说。” 上官文和上官歆齐齐望着沈倾宁,流露出惊愕的目光。江余讲的这些,都是世家子弟都要学习的东西,他们在研习时是不敢有半分反驳意见。 古圣人留下来的东西哪里容得了他们这种小辈挑错。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47 首页 上一页 6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