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胤礽拦下芳芷,石静看他:“大福晋是怎么没了,你应该知道。” 胤礽一怔,没想到绞尽脑汁还是没能瞒住:“被宝珠气死的。” “惠妃呢?”石静又问。 胤礽垂眼:“大福晋死后,宝珠去请过一次安,之后惠妃就没了。” 这些都是他安排的,没人比他更清楚了。 果然如此。 石静本来只是猜测,没想到一炸就炸出了真相:“大阿哥其人冷血又凉薄,宝珠做了那么多错事,他都没动她,为什么?” 事实明摆着,见胤礽不说话,石静继续道:“因为太医说,宝珠肚子里十有八。九是个男胎。” 大阿哥与大福晋成亲多年,只生出四朵金花,属于一顿操作猛如虎,回看进度零点五。 越努力越完蛋,努力了这么多年,最后沦为笑柄。 生儿子,几乎成了大阿哥的执念。所以无论宝珠做什么,只要她肚里有货,且是个儿子,大阿哥暂时都不会跟她计较。 可等孩子生下来呢? 去母留子几乎是必然。 大阿哥从来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表面装得越是温雅,骨子里就越凉薄偏执。 母子平安听在石静耳中,四舍五入便是宝珠的丧钟。 “我记得你与你那个堂妹不合。”胤礽沉吟良久终于开口,“她什么都要跟你比,烦人得很。” 几次试图勾引自己,死了就死了。 宝珠有多讨人厌,石静最清楚,可她既是自己的堂妹,也是胤礽手中博弈的棋子。 胤礽现在是储君,将来是大清的皇帝,以后朝堂便是他的棋盘,朝堂上的每一位朝臣都是他的棋子。 卸磨杀驴这种事干多了,容易上瘾。 细数历史,其中不乏明君。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可石静不希望胤礽将来变成一个凉薄无情的治国机器,年老时坐在空荡寂寥的宫殿里回忆过往,黯然神伤,变成彻头彻尾的孤家寡人。 周围越热闹,内心越孤单。 眼下皇上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暮年,圣心难测,谁也不敢说胤礽就能一直稳坐钓鱼台。 宝珠是谁的人,不光大阿哥这个当事人看得清楚,很多心明眼亮的朝臣也都瞧在眼中。 处置宝珠容易,放任其自生自灭就是了,不用胤礽出手。大阿哥会收拾她,保证不留痕迹。 但这样做,会寒了那些想要投靠太子之人的心,令他们止步不前。 如果宝珠失去价值,还能被妥善安置,石静相信胤礽在 朝臣们心目中的威望将大大增加。 跟着太子有盼头,有托底。 不说胤礽,只说她自己也答应过宝珠,只要宝珠好好给太子办事,将来一定不会亏待了她。 不必解释什么,两人已然默契到心意相通的程度,只看着对方的眼神变化,胤礽便明白了石静心中所思所虑,并且成功说服了自己。 “你安心养胎,我会处理好一切。”找太后有些慢,恐怕耽误事,不如他直接出手。 几日后传出大阿哥的侧福晋石氏自请出家,到寺庙为大清祈福,还得到了皇上的批准,赐法号善观。 月底石家递了帖子进宫,石静见到了黎百玉、石青和石争。 “太子妃肚子尖尖,多半是个阿哥。”寒暄过后黎百玉笑道。 “第一胎生男生女都一样。”石静抚着自己高高隆起的肚子,“先开花后结果也好。” 后一句是胤礽说的。 在新年宫宴上,皇上也被他三绕两绕给绕了进去,亲自为这句话盖章。 年初一,内外命妇进宫来给石静请安时都夸她好福气。当时有人为了奉承她,还提到了已故的大福晋。 说大福晋本来身体很好,却被生育拖垮了身子,为早点生出儿子,不知喝了多少坐胎药。 “是药三分毒,补药也不能一直喝。”立刻有人附和。 又有人恭维:“咱们都是命苦的,生不出儿子平白受了多少罪。哪有太子妃这样的好福气,太子爷不着急,还说先开花后结果更好呢!” “可不是吗?”有人打趣道,“连皇上都说太子所言有理,不着急抱嫡孙了!” 黎百玉是一品诰命,自然也在其中,只不过自持身份当时不好跟着起哄,眼下倒是可以说出来了。 “太子妃真是好福气!”黎百玉想起自己早年的遭遇,没有半点恭维的意思,全然发自内心。 乡野山间,土财主家都逼着媳妇多生儿子,正妻生不出就纳妾,换个人生。 皇上唯一的嫡子,当朝太子却说生男生女都一样,当众满饮三杯,请王功勋贵家的诰命夫人明日进宫给太子妃拜年,多说好话,别给压力。 黎百玉还记得,新年宫宴结束后,与老爷一同坐在马车里,被老爷抱着哭了一路。 老爷是武将,真正的铁马将军,却在大年夜扎在她怀里,哭得像个孩子。 都说太子妃行事做派像极了太皇太后,黎百玉经历过石家分家,对太子妃的城府和手段有所了解,并不担心。可老爷心疼女儿,从太子妃出嫁,心就一直悬着。 回到家,老爷激动的心情才平复下来,对她说:“掌珠没有看错人,太子是个好的,值得相伴一生。” 太子妃月份大了,黎百玉没提老爷对太子妃的牵挂,以及在新年宫宴后的失态,转而说起了二房的情况。 “自从宝珠去了三圣庵修行,二房明显比从前安分许多。”黎百玉知道宝珠做了那么多错事,还能保住性命逃出大阿哥的府邸,背后肯定有太子妃帮忙。 怕太子妃担心,她来之前去过一趟三圣庵:“宝珠比上回见面圆润一些,气色也好了起来。她见到我很高兴,托我给太子妃带话,说她在三圣庵一切都好。有皇上御赐的法号,庵堂里没人敢给她气受,钱粮胡同那边也不敢动她分毫。” 大阿哥的府邸便在钱粮胡同。 宝珠自请侍奉佛祖,为大清祈福,皇上感念其心诚赐下法号。若是哪天人没了,便是乾清宫不查,内务府也要查清楚。 御赐法号之人不可能无声无息消失。 “我听说她生的儿子,情况不是很好。”这个消息是石静从太后处得知,太后说得含含糊糊,不知黎百玉是否有了解。 那个孩子是宝珠生的,黎百玉自然有关注。听说生下来不足四斤,浑身发青,被稳婆狠拍了脚心才小猫似的哭出一声。 想起来之前,老爷交代的,黎百玉含笑说不知。 太子妃正怀着孩子,说这些犯忌讳。 “佩兰、杜若和蘼芜她们都到了年纪,愿意出去的,劳烦夫人给她们放籍,帮忙发嫁。银子都有预留。” 难得见娘家人一回,石静有很多事要安排:“若有人不愿走,便配给得力的管事或掌柜,事先让她们见见人,看上了再嫁。” 当年服侍她的四个大丫鬟,只芳芷一人得了恩典,随她进宫,其他三人总要妥善安置,也不枉主仆一场。 太子妃出嫁之前,把留给三姑娘和四姑娘钱物全都交到她手上,黎百玉很清楚地记得有这笔安置费。 “石家大丫鬟出嫁,按惯例一般赏五两银子,太子妃却给这个三个丫头留了六百两,足够她们风风光光出嫁。佩兰有她老子娘做主,配给了她表哥,我派人问过,还是个秀才呢。杜若和蘼芜都要留下,一个相中了前院的年轻管事,另一个还没有看好的,等有了人选,再禀报太子妃知道。” 别说丫鬟,便是有些人家的姑娘都没机会在婚前相看,好多都是入了洞房才看清新郎的脸。 遇上太子妃这样好的主子,也算这三个丫鬟有福气。 “青儿的亲事不急,我这边另有安排,等她长到十八再嫁。” 借着石青的事,石静又想起十五阿哥胤禑来:“争儿的亲事我也有打算,劳烦夫人回去跟老爷说一声。” 去年在草原,皇上有意把十五阿哥领来交给她抚养,事没谈成,她却被诊出喜脉。 王贵人来给她道喜的时候,态度恭谦,委婉说起此事,主动给石静赔礼。 石静能理解一个母亲为孩子的谋划,真动了与皇室联姻的念头。当众夸十五阿哥比送子观音还要灵验,自己才准备抚养他,便被诊出喜脉。 又对王贵人道:“贵人好福气,皇上都没说什么,贵人不如自己养孩子,将来孩子长大也与贵人更亲。” 康熙皇帝能生,后宫人满为患,连阿哥所都要住不下了,哪里还有什么高位妃嫔抱养低位妃嫔的孩子一说。 再说王贵人不是别人,正是康熙朝中晚期最受宠爱,且肚子最争气的宠妃,也就是将来的密妃。 面对王贵人的示好,石静也不会吝惜溢美之词夸奖十五阿哥,顺便给王贵人出主意,做一做顺水人情。 王贵人生得美,面相也是“国泰民安”那一挂的,性子柔软却有头脑,不像宜妃就是个草包美人。 石静当众夸奖了十五阿哥,王贵人还带了十五阿哥过来向石静道谢。石静见过那个孩子,容貌性情都随王贵人,长大之后若是没有移了性情,倒是可以考虑把石争许配给他。 至于石青的归宿,石静反倒没有合适的人选。之所以让黎百玉带话回去,主要怕石青太早出嫁太早生育伤了身体。 石静想将她留到十八岁以后再说。 如今石青已经是十四岁的大姑娘了,听石静不避人地这样说她,不由羞红了脸。 石争年纪还小,只知道腻在黎百玉身边对着石静腼腆地笑。 又与黎百玉聊了一些家常,石静亲自将三人送至毓庆宫大门口。 从毓庆宫出来,黎百玉带石青和石争往北走,石家的马车在神武门外等着。 走到承光门的时候,与另一拨人碰面。
第77章 议亲事青儿看上谁了? 对面为首的是一个头发全白,却精神矍铄的老太太。她身后跟着两个仪态端庄的贵妇人,妇人身后跟着几个极清俊的少年郎。 黎百玉是正一品诰命,三节两寿进宫朝贺,把京城勋贵人家命妇的脸几乎认全了,并未见过这位白发老人。 可看老人家的服制也是正一品的诰命,黎百玉不由诧异,以为自己看漏了谁。 正在她纳闷的时候,对面的老人家已然带领身后的人朝她们这边走过来,亲切地喊她黎夫人。 “恕我眼拙,您老是……”对方都是可以做她娘的年纪了,却让对方先认出自己,跟自己打招呼,而自己竟然想不起对方是谁来,黎百玉不禁有些惭愧。 老夫人仍旧笑呵呵的:“不怪黎夫人认不得我,我出宫之后便随儿孙住在金陵。前几年身子骨不行,很久没有进宫来给主子们请安了。这回携子孙进京,一来贺皇上万寿,二来老亲戚也要走动走动,再不走真就生疏了。”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20 首页 上一页 11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