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目光掠过多尔济与掌印喇嘛,道:“我们既然到了这里来,就算一家人了,得互相交流才是。” 掌印喇嘛微笑着点头:“公主说得正是,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两族交流密切。如今您来到草原上,也是一段佳话。” 彼此商业互夸了一番。态度表达清楚了,暮雪又赠给掌印喇嘛一件精美瓷器,拉近些关系,方才回去。 她一路将妞妞送回了陪嫁人口营地。 原先在外头忙碌的人都惊了,忙跪下请安。 天呐,公主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竟然是亲自送木匠家的妞妞疗伤回来。 无论在做什么,这些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好奇而又有所隔阂地注视着四公主。 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是头一次这样距离这样近地瞧见四公主。 从前,他们都是跟在队伍后半列,在一群猪羊的叫声中,遥遥看见公主的车架。 他们打量着暮雪,暮雪也在回望着他们。 作为她的陪嫁人口,这些人穿着以及神态,都比那些雁行人要强上不少。 暮雪清了清嗓子,尽量说得声音大些: “咱们从京城过来,这段路还算好走,可是自归化城往北,就是沙漠和戈壁了。这样的路,我们都是第一次走。我还好,有侍卫等护着。你们这些在后头走路的,可千万要当心。若有需要紧急用药的,可直接找张大夫夫妇。” 她看着这些因她而过来的陪嫁人口,真情实意道:“我既然将你们带了出来,就要安安稳稳地将你们带到地方去。” “你们也要好好珍惜自己,要是受伤或者生病,不好走了,别怕,立刻使人知会我。” 话音落下,一片寂静。 臆想中的纳头便拜公主千岁的场面并没有发生,暮雪站在原地,只觉脸上燥热,不是,为何这样尴尬? 旁边跟着的伍嬷嬷皱了皱眉头,正要上前,却赵妈妈拉住了,轻轻朝她摇头。 明摆着,公主借这事给底下陪嫁人安心呢。你看,一个小丫头歪了脚,公主都能尽心尽力帮着处理,这不正好说明了公主对于底下人的重视。只要你们老老实实跟着我,我一定会善待你们。这时候不能骂人,一骂,公主前面做出的好样子就大大减弱了。 曾秋华先开了口:“我等谨记公主慈心,后边路途上若有需要,一定尽全力医治。” 有个人接话,暮雪松了口气,朝她点点头:“嗯,是这个意思。” 其余陪嫁人口仍沉默着。 暮雪硬着头皮继续问:“你们,可有什么疑问没有?” 风将旗子吹得哗哗响,忽然有一个高个大婶喊了一声:“公主,您方才,我们要有事,到底该找谁啊?” “你们的事,由……”暮雪本来想说有事找赵妈妈,但又觉得不太妥当。 她沉吟了片刻,道:“正好,趁着休息,你们自己选出一正一副管事,明日呈报赵妈妈。之后若有难处,或者要事,由正副管事统一呈报赵妈妈。” 第二日,赵妈妈就将名单递上来。陪嫁人口自己选出来的正管事是一位庄头,副管事则是曾秋华。 暮雪看了看,吩咐道:“将这个管事庄头、还有会种菜的、种田的,都叫出来。” “是,”赵妈妈答应着,“公主是预备去哪里吗?” “去看看八旗官庄。”
第30章 争执 二合一 赵妈妈领了公主吩咐, 又亲自跑了一趟。跟那位姓蒋的总管庄头说了这事儿,要他挑两个老陈的懂农事之人。 “至少让他们先打桶水洗洗脸,洗一些干净衣裳穿着, 再到都统府旁边等着,收拾的清清爽爽, 你们自个儿也高兴,有颜面, 不是吗?” 蒋庄头连接点头:“一定一定,赵妈妈您放心, 我们这儿有几个种田好手,我本来就是有多年经验的熟手, 这里头还有一家菜户,对于种这些蔬菜之类的颇有心得。” “那样最好, 公主似乎颇为看重农业,这也是你们的机会。”赵妈妈笑着提点一句。 蒋庄头把手搓着, 脸上笑嘻了:“我们一定好好干。” 赵妈妈环顾一圈,没瞧见那户医户,便问:“副管事曾秋华不在?” “哦, 他们夫妻呀,一大早就奔那喇嘛庙去了。”蒋庄头说,“嗨, 也就是瞎学, 连他们的蒙古话都听不懂,也不知道能学到些什么。” 赵妈妈又问了一些琐事,叮嘱蒋庄头要同副管事一起,好好的将这些陪嫁人口看顾好。蒋庄头自然无有不应的。 走了一圈,回到都通府。刚到小房谢谢, 预备喝口茶再回话呢。小丫鬟茶水刚刚烧好,总管太监延喜倒进来了。 “哟,喝茶呢。” “可不,刚在外头忙了一圈。”赵妈妈忙叫那小丫鬟另外沏一杯茶,用大盖碗装了,递给延喜。 延喜道了一声谢,接过茶盏,吹了吹茶汤:“姐姐这一向忙,果然是公主的左膀右臂。听说那陪嫁人户都叫您调教的服服帖帖的。” “可别给我戴着高帽子了。谁看我面子呀?不都是指着公主。” 赵妈妈叫小丫头出去提水。等人走了,再没旁人了,便直接说:“我等会儿还要到公主面前回话呢,您有什么事儿就请直说了吧。” “也没什么大事,”延喜道,“只是我手底下那些人未免有些闲着,心里不安呐。” 围绕着公主的这么些人里,最被看重的无疑是赵妈妈,吴嬷嬷以及蓉儿这个大丫头。而他手底下这些太监也无非是干跑腿的活。虽说也有那么一两个,是真的打算养老了,完全不想做事。可也有四五个太监还是想做事的。 尤其是在路上奔波了这么久,眼见着离家越来越远,马上就要横跨沙漠往漠北去了。眼见着连陪嫁那群人公主都亲自去看了,却还是没怎么交给他们正经差事,心里惶恐,一个个夜里找延喜这个总管太监来哭。 这么苦熬着,岂不是除了内务府预定给的那些钱粮之外,没有其他什么收入了?听说到了漠北那头,冬天更是冻得人发慌,这买皮袄啊,厚棉絮呀,厚靴子呀,哪一样不需要钱? 这些人平常也要叫他一声爷爷、哥哥的。他也不忍心,便放下身段来找赵妈妈。 “也是劳您帮着看看,倘若有什么差事合适的,推我们一把。大家在一起共事 ,又是一路相伴着到这么远的地界去,好歹有些香火情。” 说着倒也情真意切。赵妈妈思量着,看样子他是先来找我,若能拉一把也不是什么坏事。 她便问:“你手下的人里可有从前管过皇庄事情的?” 延喜想一想:“有一个姓庄的,曾去皇庄上历练过,做事很老成。” 赵妈妈点点头,把茶杯放下:“行,我记着了。” 然后且让延喜等等,她自己进屋同四公主回话。 暮雪听赵妈妈将事儿说清楚了,心想,她如今确实甚少用太监,是该给些机会。陪同着她到漠北这样的荒凉之地去的总共也就百来人。这些人倘若都能立起来,将来在喀尔喀抱团取暖,她的声势也大些。 便答应了让那庄太监跟着一起去。 归化城外,在连接成片铺至天际的草场荒地中,十三座官庄的耕地显得尤为特别。 从前这一大片全是草地,近年来为了供应驻扎于此城的官兵口粮,方才圈了这些地改做农耕之用。 正是晴好时节,暮雪站在高处远眺,三三两两农人正在侍弄庄稼。 “这些都是雁行人吗?”她问。 费扬古将军点头道:“是,特意请旨开了票号,让这些雁行人凭票到口外来耕种。” “所以他们照旧是春天过来,秋收之后再回去?” “没错,这一点倒还是和从前一样,不允许这些人私自停留于此地,或者与蒙古女人成亲,带来家眷之类的。” 暮雪又问:“那么,是怎么付他们报酬的呢?” “秋收之后会,按照收成给他们一定数额的银钱。他们好带回去过年。” 费扬古将军一一解答了这些话,他心里倒有些不明白,怎么四公主会对于这些田地之事感兴趣?明明停留在归化城的时间有限,大概也就休整三日,不好好抓紧时间休息,还非要抽空,带些下人到这里来看一看。 五阿哥听说是要看农田,完全不感兴趣,叫上四额驸去草场上跑马了。倒是四阿哥还愿意跟着来。刚刚说要自己转一转,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说曹操曹操就到。四阿哥三两步跨上来,靴子上还沾着泥土。 暮雪同他打招呼:“四哥可看到什么好玩的?” “也没什么,去看了一下灌溉水源。”四阿哥道,“这片地界发展农业确实还不错。河流就在那头,离得近。” 费扬古道:“归化城附近确实有几条河,只是这些地方从前都没有开垦,只是作为预备牧场用。头一年种地时,收成并不算很好。只是到底离得近,比起从远路运输军粮来说,能省些军费开销。” 四阿哥点头:“确实如此。” 暮雪在一旁听着,心里不自觉把入城以来所闻见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在土默特的地界上开八旗官庄。一方面,是土默特已经被清廷整治的没脾气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不是意味着官兵会长久在此次驻扎?不然开垦田地这么费事做什么? 官兵在此长久驻扎,于她而言也算是多了一重保障,只是不知道这里到底有多少士兵 她以很天真的口吻问:“这些田地耕种出来的粮食够多少士兵吃一年呀?我瞧着地方倒也挺大的。” 费扬古笑着摇摇头:“前面的大营有五千人呢,光靠这些怎么能够自给自足?只是说能解决部分而已。” “原来是这样。” 边上的四阿哥闻言,微微皱了皱眉。驻军数量之类的事,不是女人该听的。只是看四妹的神色,似乎是不经意提到,他便也没多想。 闲聊了一会儿,有士兵来报午膳已备好。 费扬古请暮雪与四阿哥移步用膳:“这边从前没什么房屋,是官庄建好之后,为监管方便,才新建两座小房。午膳就设在小房里,屋舍简陋,委屈四阿哥与四公主了。”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39 首页 上一页 2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