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宁听着,才恍然想起,自己确曾在一次随意的闲聊中,提过一句未曾见过这种牡丹。 她原本只是无心之语,竟被花娘放在了心里,还细心地想要种出来给她看。 她不是喜欢繁花锦簇之人,平日里也少有这方面的留心,但她明白,院中的花,不单是为了装点景致,更是花娘的一片心意。 想到这里,她忍不住叹了口气。 她不擅长表达情感,可这一刻,她的心弦被轻轻拨动了一下。 她想,去东市看看。 *** 下值之后,她走进东市,想要买些新的幼苗回来,让花娘再试一次。 东市人来人往,茶坊酒肆、小贩商铺鳞次栉比,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叫卖声、讨价声、孩童的笑声交织在一起,熙熙攘攘间透着一派祥和盛景。 关宁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一间生意极好的花铺前,铺子里花香四溢,陈列着各色花卉,顾客络绎不绝。 她环视一圈,正好看到一排排新到的牡丹幼苗,嫩叶青翠,枝干虽细,却生机勃勃,看得出是精心培育的。 目光落在一排刚到的新牡丹幼苗上,尤其是那株“昭华”——叶片青翠,根系健康,显然培育得极为用心。 她走上前去,伸手轻轻拨弄了一下枝叶,确认幼苗的根系健康,这才点头满意。 “掌柜的,这牡丹幼苗多少钱?”她开口问道,语调平稳而略带清冷。 话音刚落,她身后不远处的女子停住了脚步。 那女子本是拿着账簿在核对花草,闻声回头,看清关宁时,神色微微一变。 而是在大康朝,能穿这身官袍的女子——唯有一人。 她愣了片刻,随即便放下手中之物,收起方才漫不经心的姿态,欠身一礼:“大人。” 关宁转头,看向眼前之人。 女子身量纤细,衣饰素净,却掩不住眉宇间的英气,神色间带着一丝审视,目光落在她身上的官袍上,似是惊讶,又似是钦佩。 关宁微微颔首:“掌柜?” “陆天巧。”女子回道,“此铺的账房。” 关宁不甚在意她的身份,点了点头,便要继续问价。 可陆天巧却没移开视线,眼神复杂又带着几分敬仰。 她为何能一眼认出关宁? 因为大康朝堂上,女子入仕百年都未曾有过了,而她的存在,如惊雷破空,震动了满朝,也震动了整个京城的女子。 她是儿子口中的左拾遗,是这长安城里人们争相议论的话题。 第一次听闻女子入仕是从孟陆口中,那时她便对关宁充满了好奇。 但孟陆却对女子入仕,难免存疑,她当时骂了孟陆一通,告诫他不要以性别去判断能力。 后来可朝堂之上,关宁的政见与言辞却让孟陆逐渐改观,甚至屡次在家中大加赞赏,说她言之有物,远胜许多庸碌之辈,往往言及:左拾遗虽为女子,但大康能有此人,实乃幸事。 陆天巧听得多了,自然对这位女子更加多生出了几分敬佩。 可她未曾想过,竟会在东市的花铺里,真正见到关宁。 她本就对这位女官心生敬意,如今亲眼所见,更觉气度不凡,忍不住开口道:“大人可是要买牡丹?” 关宁点头:“是。” 陆天巧随即上前,将那盆牡丹轻轻挪到一旁,仔细端详了一番,笑道:“大人眼光极好,这批牡丹幼苗是新到的,品种极佳,开出的花色必然富丽雍容。” 关宁见她动作熟练,眼中带着几分审慎,显然对这些花卉颇有了解,便随口道:“陆账房对花卉颇研究啊。” 陆天巧笑道:“略知一二,平日里核对帐篷,也会留心花草。” “可有什么推荐的牡丹?”关宁看着这满园花色,心情也愉悦了不少。 “昭华好看,但极难养活。但我们家培育了另一种颜色不输昭华且比它更易养活的牡丹——盛唐。” *** 陆天巧将店内的牡丹一一介绍给关宁,二人时不时的随意闲聊几句,气氛轻松随和。 就在这时,铺子外传来一道粗嗓门的喊声—— “陆娘子,花肥给你送来了!” 陆天巧听到声音,朝外头看了一眼,随即冲关宁歉意一笑:“大人稍等,我去收个货。” 她步履轻快地走出门,关宁的目光不自觉地跟了出去。 只见铺子外停着两辆装满花肥的板车,几个挑夫正站在一旁擦汗。 领头的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双臂健壮,肤色黝黑,一看便是经年劳作之人。 陆天巧原本还带着笑,瞧见板车时,脸色忽然一变。 她走近几步,目光扫过车上的花肥袋子,眉心微微一拧,语气透出几分凌厉:“少了。” 那汉子愣了愣,随即摆手狡辩:“陆娘子,哪能少?这可都是按数装的。” 陆天巧冷笑了一声,眉梢挑起:“我陆天巧的眼睛,从未错过。” 她的语气不重,但带着十足的笃定。 关宁站在铺中,看着她的神色变化,顿觉有趣。 她原以为陆天巧只是凭经验判断,可下一瞬,陆天巧已经张口:“你这两车花肥,每袋应是三十斤,整车共五十袋,总计一千五百斤,可我一看便知,这一车少了近三十斤,另一车也差不多。” 她语速不疾不徐,说得清晰有力,仿佛只用眼睛一扫,便能将账目盘得一清二楚。 那汉子被她这话镇住,眼神闪烁了一下,还是强撑道:“陆娘子,您这可就冤枉人了!这一袋袋装得好好的,哪能凭眼睛就看出少了?” 陆天巧轻哼一声,转头对店内的小二道:“去,拿称来。” 小二见状,立刻应声跑进铺子,不多时,扛着一杆大秤出来。 陆天巧当即让人随机取几袋上秤,一称之下,果然少了二斤有余,再多称几袋,每袋皆是如此。 关宁看着这一幕,眼底划过一丝讶异。 她原本以为陆天巧只是经验丰富,未曾想她不仅判断准确,连少的斤数都能精准估算——这份眼力,当真非同一般! 称重的结果出来,那汉子登时讪讪地笑了,干巴巴道:“这……怕是路上颠簸,撒了些……” 陆天巧冷冷地看他一眼,声音不大,却透着几分凌厉:“路上颠簸?你当我是三岁小孩?” 她语气一顿,又缓缓道:“京城的商户都知道,我陆天巧有个绰号,叫‘尺子眼’。我看过的账,算过的数,从不会有错。” 她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令人无法质疑的底气。 那汉子彻底没了话说,连忙拱手:“陆娘子,是我家人装货时疏忽了,下回定不会再出这种错。” 陆天巧淡淡地瞥了他一眼,冷声道:“下次若还是如此,以后你家花肥,我一袋也不会再收。” 汉子连连点头,陪着笑脸,匆匆吩咐人去补足少的斤两。 站在铺中的关宁,静静地看完了这一切。 她原本只想买几株牡丹,不曾想见识了一场“斗秤”的好戏。 她不是没见过精明的账房,可像陆天巧这般,单凭一眼就能精准估算斤两,且言辞强硬、不卑不亢的,她还是头一次见。 更何况,她虽身为账房,却丝毫不显小家子气,举止沉稳,行事果决,气度非凡,哪怕面对市井泼皮,也能不动声色地占据上风。 关宁看着陆天巧的背影,心底不禁生出几分欣赏。 待陆天巧处理完外头的事,再回到铺中时,一抬头,见关宁仍站在原处看着她。 关宁轻笑一声:“如今见了陆娘子,方知这世上还有如此能人!” 陆天巧被她夸得一愣,旋即笑着摆手:“哪里的话,不过是混口饭吃,总得把本事练出来。” 她又想起正事,连忙道:“方才的牡丹,大人可看中哪几株?” 关宁随手一指:“昭华,还有那几盆盛唐,以及那几株也一起包了。” 这都是刚刚她介绍给关宁的牡丹,陆天巧有些惊讶:“大人这些都要吗?” “你的眼光既然这么准,我自是放心。”关宁淡淡道,“再者,这花铺是你在管,想来不会坑我。” 陆天巧听她言语中的调侃,忍不住笑了,低头熟练地打包牡丹。 她忍不住看了关宁一眼,眼神里透着几分钦佩,“其实我早听闻大人的事迹,今日得见,才知传言所言不虚。” “哦?”关宁挑眉。 陆天巧笑道:“女子能入朝为官,本就是前无古人的事,朝堂风云莫测,大人立身其中,定然经历不少风雨。寻常人只听闻外头的议论,可我今日一见,才知大人举止气度,想必大人定是经历了不少坎坷才能行至此处,世道不允许女人做官,但是大人做到了…现下长安城里有不少京中小姐都以大人为榜,要入朝当官呢!” 她话语坦率,并非奉承,而是发自肺腑的敬意。 关宁听着,她本身对外界的议论向来不甚在意,可这番话,却让她心中生出波澜。 年幼时,在宁州,她本就无意争锋的人,阿爹阿娘也只是希望她快快乐乐地长大。 后来三城沦陷,她被迫上京,长安三年为了自己不被安排选择入宫,入宫之后为了自保不做替罪羊的小鬼慢慢走上这条路。 再后来她发现救自己很容易,但是救小人物难,她开始主动走上那盘棋,去推行她所坚信的理念,为此,她不知经历了多少阻碍、多少流言蜚语。 可如今,当她站在这人声鼎沸的市井之中,有人对她投以这样的目光时,告诉她成了大康很多女子的榜样和敬佩之人,她才意识到—— 或许,她已经在改变些什么了。 她并非只是在孤身前行。 她垂眸,伸手轻轻拨开一株牡丹的叶片,指腹摩挲过枝叶上的脉络,想到了深宫之中的那几位,轻声道:“并非我一人之力。” 陆天巧微微一怔,似是没想到她会如此回答。 可下一瞬,她便笑了:“大人谦逊。” 片刻后,她将打包好的花苗递给关宁,又叮嘱几句养护之法。 关宁接过,轻轻颔首。 这一刻,她觉得自己竟生出几分期待——期待院中那位花娘看到这些牡丹时的惊喜神色,期待那些枯萎的地方被新的花苗填补,期待着,那座院子会开出她未曾见过的春色。 待到交付银钱时,她看着关宁手中的花苗,心中忽然生出一丝感慨。 关宁看着她,突然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一股沉静的力量:“女子以我入仕为榜样,实则是看到了人生不一样的出来,但每个独立为自己生活而奋斗的女子,都是真正的榜样。” 这话一出,陆天巧彻底怔住。 她低头轻笑了一声,随即正色拱手:“大人这番话,我受教了。”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94 首页 上一页 79 下一页 尾页
|